四川日报 2020年09月16日
让“贴牌”变自主品牌的尝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之飏 王眉灵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其成就世界瞩目。有人评价,在经历三次产业结构大调整后,目前广东正处于第四次调整阶段,而这一次调整的支点,就是借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圆桌嘉宾
申明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教授
毛艳华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
张光南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
为推动市场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
记者: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差距一度较为明显,在均衡发展上,找到了哪些切入点?
申明浩:经济规律表明,边界区的贸易和投资往往大于内地区域,但边界区土地是有限的,如何让集聚效应变成扩散效应,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从发展规律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效应可以破解均衡发展难题,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市场一体化,核心内容在于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在粤港澳大湾区集中反映为“钱跨境、税平衡、人往来”三大要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已有不少跨境投资便利化措施,如已明确港澳人员当天往返内地不算计税周期,解决了港澳人士在大湾区工作的后顾之忧。下一步还需在人员等要素自由往来方面下功夫,尤其是科研和专业服务人员赴港澳签注审批、科研设备进口关税等方面。
毛艳华:关键是找到了规则的衔接方式。粤港澳大湾区的标志工程——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和运营,有大量的制度创新,不仅体现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也体现了体制机制的“软联通”。其中,做好粤港澳三地不同的管理、标准、法律等规则的衔接,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规则衔接首要是营商规则的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涉及不同关税区、不同法律、多个中心城市,合作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这几年,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在经济领域加强营商规则对接,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在营商环境各领域,如政府职能转变与“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对标港澳,使营商规则尽量趋同,为推动市场一体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通过港澳的专业服务推动“广东制造”升级
记者:珠三角如何借力港澳,继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张光南:以佛山和香港的合作来看,过去30多年的佛港合作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借船出海,“三来一补”;造船出海,互补合作;并船出海,“香港+佛山”。以前,当人们讨论“香港+佛山”时,其实讨论的是传统的前店后厂模式,“厂”是香港的“厂”,“店”也是香港的“店”。现在,“香港+佛山”的内涵变了。此时的香港,扮演着给佛山的“厂”和“店”供应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的角色。“店”的下一个阶段,是专业服务提供商,而这是香港正在做的事。我认为,通过“香港+佛山”,佛山制造可以更快地从“厂”走向“店”,再从“一般的店”变成“高级的店”。当然,佛山可能也会做自己的商业服务,与香港的合作,将有助于加速这一过程。放眼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产业正从“前店后厂”模式走向更高端的商贸发展阶段。过去,我们谈论香港,看重的是它的资本;现在,我们看重的是它的商业模式、管理制度,它代表的是一系列高端的服务资源。因此,“香港+佛山”的探索可视为一种对接高端服务资源的新尝试。
毛艳华:“前店后厂”的分工模式,意味着“厂”生产的东西质量上去了,“店”才能销售高价值的产品。作为全国制造业最发达区域,粤港澳大湾区随着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要找准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举个例子,扫地机器人制造企业松腾实业长期为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代工,拥有国际专利70余项。2015年,经历近20年代工后,松腾实业推出自主品牌“家卫士”,和贴牌产品竞争。结果,贴牌产品不愁销路,自主品牌却无人问津。“家卫士”是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制造企业的典型代表,生产制造能力强,但是销售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处于微笑曲线底部,面临“成本的诅咒”。这样的制造企业不能转型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而制造业升级落实到企业上,就是要推动一个个产品来场“品质革命”。
粤港澳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是科技创新
记者:要建设“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如何看待科技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申明浩:从长远变革看,所有湾区都和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相关,既然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依然是科技主导,那么粤港澳大湾区的主线定位就应该是科技领先。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战略定位有其深意,粤港澳三地合作主要目标是互利共赢,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下,香港要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广州要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深圳要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引领作用。这充分说明,三地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就是科技创新。
张光南: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考虑三个维度:通过港澳的专业服务推动“广东制造”升级;港澳和内地的专业服务互补发展;港澳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填补内地产业空白,最终支持制造业升级。在三个维度中,核心都是科技创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要素逐渐活跃,如香港官方加强对科创的政策支持等,其实就是要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引导机制,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最终推动建成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