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当前中国创新突破正处在最佳窗口

四川日报    2020年09月22日

——从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主论坛看科技创新

特写

绵阳北碚“牵手”推介,近两百万人次观众围观——来,谈一场不见面的投资推介会

线上推介

传播范围倍增,共同做大增量

双城“牵手”

推动合作向“深水区”迈进

□四川日报全媒体 记者 祖明远

  9月21日15时,在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官网,一场视频投资推介会正在进行中。伴随着视频中的产业环境等推介信息,点击量一路猛增到190多万。

  这是本届科博会首次启用的线上投资推介大会,同时少见地由两个城市共同承办——四川省绵阳市与重庆市北碚区。借助科博会平台,两地进一步强化合作,扩大推介的传播范围,共同做大绵碚的产业合作基础。

  与往届相比,本届科博会不仅推出云展馆,取代线下展馆,还将投资推介大会“搬”到线上。

  在演播厅内,绵阳和北碚相关分管领导面对镜头,热情洋溢地推介当地产业、政策环境,在手机或电脑前收看的,除两地相关部门协调的超2000家企业和商会机构外,还包括大量普通市民观众。

  许多网友是通过身边朋友的转发点击收看的,其中大都是热爱家乡发展的川渝老乡。网友“迷茫的辉”的留言很有代表性,“希望大家说到双城经济圈的时候不要只想到成都和重庆,其实周边城市和辖区也有自己的特色。”

  相比传统线下推介活动,线上推介会可以跨越空间距离,覆盖范围更广。本次推介会上,受邀企业和商会机构遍布全国主要经济带,达到2000多家,目标观众数量也远超线下单场活动。“虽然与线下活动相比,线上推介可展示的内容较少、方式较单一,但拥有更多的参与者。”北碚区招商局负责人说。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4月1日绵阳与北碚两地政府已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此后两地在重大战略协同、交通网络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一系列进展,此后将在10个方面29条合作内容、49条具体合作事项中,两地联手打造川渝合作新篇章。

  目前已有“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17共享网重庆分中心”两个重点在谈项目,拟落户北碚区。

  而通过科博会这个对外开放平台,双方共同举办网络推介会,是这种务实合作的最新进展。

  北碚也看好科博会的传播效应。下午北碚区招商局负责人点进直播平台时,在线观看人数已超60万。“希望这次线上相聚,能够与各位企业家朋友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形成发展共识、找到合作机遇。”北碚区招商局负责人如此表达期待。

传真

 “我今天来这里开会是临时决定的。”9月21日,站在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主论坛上,曹德旺既是主讲嘉宾,更是一位寻求帮助的企业家。让他临时决定来绵阳的理由是什么?

 “听说李兰娟院士来了,我很崇拜她,而且我正有一些事情想请教他们。”追创新、找点子、寻答案,不是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一个人想的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风云突变的外部环境,如何在危机中生存和发展,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

 “中国的疫情能控制下来,主要是三句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科学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对科技创新对当下、对未来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在第八届科博会上,无论是从科博会的创新——首次开通“云展馆”,还是李兰娟、曹德旺等专家、企业家的叩问和追寻,都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在危机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行。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程文雯 唐泽文 祖明远

危与机 挑战后总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机遇都是在挑战之后出现的。”在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看来,中国经济面临过5次重大挑战: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但危与机总是相伴而生。”

 “面对危机,每一次能否激发我们补齐水桶的‘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在解释他对颠覆性技术创新思路的理解时,反复强调“水桶理论”。“颠覆性技术可以助推科研弯道超车,更是中国迈向强盛的必须。”

  危机也意味着巨大的创新和应用空间。“创新的重要性是来源于技术的成果有效性。”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举例:在抗击SARS病毒时,格力电器就开始研究病毒消杀净化器,在技术投入应用前疫情停止,产品开发也暂停了,但积累的技术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得到应用,“我们有研发出的新冠病毒净化器,现在不仅为中国的学校、医院服务,还出口42个国家。”

  受疫情影响,本届科博会本身也是科技创新的运用成果。首次设立的“云展馆”以科技突破时空,将传统展会搬到线上举行,汇集了582家参展企业及机构,共计1800余项展品,3D建模数超过5000个,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展位数量最多的全场景3D建模的智能云展馆。

形与势 创新突破关键是顺势而为

  “今天这里有党委政府的领导,有专家、企业家,我过来就是想请大家一起想想办法,能不能既确保疫情防控又尽量减少隔离。”从拒绝参加到临时参会,曹德旺的转变,反映的是国际新形势下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关切。

  从形与势的出发,马光远给出了创新突破的关键词:顺势而为。

  先看形,马光远给出的数据显示,在G20部分成员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图上,各大经济体中,只有中国逆势上扬,获得正增长。

  再看势。复工复产以来,大批新技术获得广泛运用,“很多产业发展势头甚至领先全球,我们要抓住这样的势头,形成良性发展格局。”

  与会嘉宾认为,当前中国的创新突破处在最佳窗口,而要实现突破有两个关键:一是认识,二是耐心。

  创新首先是认识的创新。“科技创新核心是有创新思维。”欧阳晓平说。

  再比如说各地都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但只关注产业投资是不够的,还应该更加重视和鼓励通用技术研究。”马光远建议。

  创新需要耐心。“要给各类主体足够的时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胡志坚说。

内与外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畅通双循环

  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如何落地?胡志坚将重点落到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过去,我们更多关注加入到世界的大市场中去,但国内很多区域还没有有效参与到循环中来。”

  更进一步,在四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破题关键。“发展区域一体化经济,就是因为看到了我们在扩大区域内部开放上做得还不够,必须打破地理、行政等多方面限制,激活新动能。”胡志坚说。

  四川作为科技大省,在科技发展中应当看到,双循环应该是内外并重,以内为主。“要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动态才有动力。”胡志坚还建议,绵阳在转型发展中,应当把科技创新的价值跟国际国内市场连接起来。

  光远则把目光投向城镇化,落脚点同样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他建议,要把城市作为创新的平台,尤其要重视城镇化对创新的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本身就有城乡大循环的内涵,这是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也必将为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

纵论

城市荣光:绵阳20年不懈追“新”

——聚焦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下)

  从接过建设科技城这一国家重任那一刻起,绵阳注定要走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这条路,就是绵阳20年来不断追求创新创造发展的追“新”之路。

  追“新”,让绵阳市游仙高新区的四川特锐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世军与全球500强的电子企业联系在一起。“他们几乎都与我们有直接或间接合作。”

  刘世军的追“新”成果是,生产出全球首款贴片卧式封装陶瓷电容器。体积缩小,统一尺寸适用自动化生产,一经推出,立即抢占电容市场。7月,公司搬进3万平方米的新厂,产能扩大10倍,产值有望提升400%。

  像刘世军一样,追“新”行动者们不断刷新发展新高度。在绵阳,每天有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每月有5.7家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

  如今,无论在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还是车水马龙的城市腹地,都能聆听到这座城市追“新”的铿锵声响。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祖明远

自主创新 科技之城不做跟跑者

 “公司外销业务收入占比超90%,国内不少家电厂商,都是我们的客户。”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小平说。近年来,家电企业纷纷投身智能家居制造,要用到物联网模组。四川爱联看准这一市场,提前布局。仅两年时间,四川爱联估值增长13.3倍。今年2月,全球首款5G工业互联网模组在四川爱联下线。该模组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智能制造领域。这为其奠定了在国内物联网无线连接领域领军企业的地位。

 “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立身之本。”刘小平说。一方面,持股四川爱联71.9%的长虹,在最核心的射频技术领域有20多年的积累。另一方面,四川爱联投入近200人搞研发,和全球知名芯片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已申请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0多项。

  不仅是四川爱联,从制造到智造,中国科技城企业不做跟跑者。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特高压直流输变电换流法用绝缘结构件技术难题在这里攻克,市场上绝缘槽梁从原来800美元/支降至目前110美元/支;打破日本超防腐涂料技术垄断的水性石墨烯铝箔专用超防腐涂料,在这里研制成功……

  不跟跑,离不开绵阳对企业的激励。据绵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将创新平台作为基础工作,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平台建设和培育。目前,全市已有298个市级创新平台。同时,从中遴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能力强的企业,重点引导和支持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政府的指挥棒,为企业踏浪前行指明了方向。截至目前,绵阳市全社会R&D(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61%,居全国城市第一位。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75.78,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达74.63,均居西部城市前列。“十一五”以来,绵阳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64项,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

全力攀新 瞄准最前沿开放合作

  “新基建方案带来订单井喷,现在就盼着光电产业园赶紧开工。”光联讯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卫中拿着规划中的中国科技城光电产业园图纸说。

  光联讯通生产的光模块是5G下游应用领域的硬件设备,主要作用是光电转化,是数据中心、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的关键部件。“一个大数据中心就要用到300万只。”陈卫中说,市场需求到2025年预计将超过130亿美元,“赶上了好时候,今年以来的订单量是去年的5倍以上。”

  在绵阳,既有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更有大项目顶天立地。

  总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240亿元的惠科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202亿元的威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166亿元的新敏雅电池等项目加快推进,为科技城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5月,绵阳京东方拿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出货量创新高,良率爬坡速度及产能提升速度远超项目设计水平。法国液化空气、锐坤电子、信融新材料等10余个项目接踵而至,为京东方配套。

  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千帆竞发,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茧而出。

  2015年以来,绵阳累计招引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26个。目前,绵阳正聚焦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创新产业招龙头、抓配套、健全产业链。

  聚集创新企业和成果,科博会是其中一个重大平台。前七届科博会已吸引60余个国家和地区、650余家企业和单位参展参会,累计签约产业投资、成果交易、产品采购等项目3066个、金额6454.08亿元。

  招来了如何留得住,还能做大?

 “落户绵阳,就是看准了这里的服务。”陈卫中说,在绵阳,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都在2个、2.5个、80个工作日之内。要建光电产业园,游仙高新区平台公司注资30%。为此,他们准备启动建设光电产业园,将上下游合作伙伴都招引过来。

  光联讯通管研发的副总经理陈思乡最近搬来绵阳,“这里环境舒适,还有当地提供的人才公寓,陈思乡也不思乡了。”

超前谋新 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以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要承载区,以“一城多园”模式与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

  这是机遇,也是发展的必然。

  20年,敢闯敢干的科技城积累了丰厚的科技资源。绵阳市每万人受高等教育人数在成渝地区各城市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成都市;科技城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资源密集度处于西部领先地位。

  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挑战。

  省委明确,支持绵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和国家重要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在绵阳市委书记刘超看来,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城,是绵阳履行国家使命的担当和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城的宣言。

  打造国际影响力,需重塑坐标系,跳出四川,立足成渝、立足西部谋划发展。绵阳与重庆达成共识:共同争取将兰渝高铁重庆经遂宁至绵阳段纳入国家相关规划;依托两地富集的科教资源,合作共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

  打造国际影响力,需抓落实,见行动。绵阳市与重庆市北碚区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政联席会议,签署共同推动经济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10个方面、29条合作内容、43项具体合作事项。

  打造国际影响力,需开新局,谋新篇。绵阳正着力规划建设省级新区,深化与成都、德阳、遂宁、广元、阿坝、北碚等地的区域协同合作,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应用地、开放创新示范区,为科技城腾飞注入不竭动力。

“云展馆”首日刷屏

3D逛展吸引观展超400万人次

□付江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明远

  “欢迎来到第八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云展馆,我是智能导游小科……”9月21日上午,伴随着欢快的解说,在科博会开幕式现场的大屏幕上浮现一个“科技星球”,星球上的一个个主题馆渐次展开……在3分钟的时长里,参加科博会开幕式的近千嘉宾,跟随智能导游机器人小科,一览本届科博会云展馆的4个主题展馆和部分精品展位,完成了科博会上的首次“云巡馆”。

变化1

从走着逛到坐着看

  往届科博会,开幕式结束后,现场嘉宾集中到展馆参观巡馆,7万平方米的展位、3000多件展品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逛遍。而借助全新呈现技术,本届科博会嘉宾不需起身,在开幕式的大屏幕上,宛如观看电影一样,就能快速了解本届科博会云展馆的基本构成和特色展品——

  3分钟内,小科带着大家逐个参观介绍了“云展览序厅”“国家高新区建设成果馆”“四川省科技创新成果馆”“中国(绵阳)科技城主题馆”4个主题展馆。

  如果不想和“大部队”集体行动,也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随时随地畅游云展馆,和1800余项3D展品近距离接触。

  走进“中国(绵阳)科技城主题馆”,小科重点介绍了一款“绵阳造”的汽车发动机。屏幕上的发动机呈360度旋转展示,伴随着点击操作,发动机模型实现了动态拆解,揭示了发动机运作原理,让观众有更直观的感受。“透视发动机的内部结构,直击产品核心。”小科说。

变化2

从找门票到找链接

  “你知道在哪里买科博会的门票吗?”9月21日一大早,绵阳市民冯彬收到不少好友的咨询。“今年是‘云展馆’,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看了。”因为一直关注科博会,冯彬将今年云展会的观看方式分发给了好友。

   作为科博会的“铁杆粉丝”,冯彬已在21日凌晨登录“云展馆”观展。“往届科博会都是要等到开放日到现场观展,今年直接就能在线上看展,不用人挤人,也不用走马观花式地看展品。”冯彬说。

  科博会首次采用线上展出的方式,吸引了众多“科技迷”的关注。“往年展厅空间有限,很多展品都是静态的,不能深入去了解它的原理构造。”打破时空限制的“云展馆”极大满足了市民唐子龙的好奇心,上千件展品,他可以3D观展,而且还能对感兴趣的展品反复观看。

  “云展馆”也打破了展览地点的束缚。远在乐山的江晓华一家终于通过手机端逛了本届科博会展馆。“往年一直听说科博会上有很多高精尖的东西,我们一次都没到现场感受过。今年通过手机端就可看到上千件高科技产品,真是长见识了!”

变化3

从传统到数字化

  随着第八届科博会正式开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云展馆”观展。根据大数据,截至9月21日15时,“云展馆”累计观展次数超过402万,累计观展人数超过41万人。

  线上云展馆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更多外地游客能近距离体验科博会的魅力。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本届科博会首次对展馆数据实现了精准监控,数据显示——

  最多人数和最多观展次数的时间是在上午9时,在此时间点,观展次数超过86万次,观展人数近12万人。

  从来源地看,首日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四川省、广东省、北京市,说明云展馆让更多外地人得以一饱眼福。

  大数据也让观展人群“画像”清晰起来——观展人员以年轻群体为主。其中,25-34岁年龄段人群最多,占比56.16%;18-24岁年龄段人数排名第二,占比30.34%。

  云展馆访问量激增同时,“科博会”等关键词的网络热度也同步攀升,截至9月21日16时,科博会全网搜索热度同比上涨了302%,而微博话题#中国科技城20年#阅读量增至5224.9万,#云上科博会#阅读量达1221.3万。

  “本届科博会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创造更丰富的、全景式的展示。对于参展的各方来说,上云也让他们有一个转型的机会,实际上拓展了更多边界。”《新基建》作者盘和林说。






  • 上一篇:盐碱地上的现代工厂是怎样“长”出来的
  • 下一篇:我省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