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23日
新都桥镇下柏桑村黑青稞收割的情景。
高原生态萝卜喜获丰收。
理塘县甲洼镇江达村土豆丰收了。
莴笋丰收村民喜开颜。
苹果丰收,泸定果农笑了。
◎本网记者 张嗥/文 本网资料库图
长期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团结带领下,一代又一代勤劳淳朴的甘孜农牧民怀着“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好愿景,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充分利用我州得天独厚的山水生态优势和农牧业资源优势,在甘孜这片圣洁美丽的大地上默默耕耘、辛勤工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劳动者之歌,抒写了一幅幅农牧业发展、农村和谐、农牧民增收的新篇章。
秋高气爽歌盛世,硕果累累庆丰收。9月22日,石渠县邓玛观光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沉侵在丰收的喜悦里,工作人员将一箱箱整齐的高原小番茄装车。“这些番茄都是企业预订的,我们这几天就忙着送货。”示范园负责人万绪说,如今,石渠种植的高原有机蔬菜和水果供不应求。“我们现在已建设蔬菜保鲜冷库3300平方米,拥有大小冷藏库3间,蔬菜冷藏运输车6台,并配备世界最先进的真空预冷机一台,日处理农产品能力50吨,储藏量可达5000吨。”万绪介绍说。
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种植蔬菜水果,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如今的甘孜,不仅石渠的番茄受到州内外消费者的追捧,理塘的萝卜、甘孜的土豆、泸定的羊肚菌等早已坐上飞机远销海内外。
传统农业大变脸
“再过一个月,这些稻谷就可以收割了。”入秋以来,在海拔3600多米的理塘县玛吉阿米花园农场,负责人丁方丽几乎每天都会来农场稻谷种植大棚,守望着眼前即将成熟的稻谷。“将稻谷的种植地搬到高原,这在以往也是从未有过的尝试。去年我们种出了我们自己的大米。”丁方丽说,旱稻种植的海拔最高极限是2000米,理塘目前试种的旱稻基地,是已知海拔最高的实验基地。
理塘县玛吉阿米花园农场是我州比较成熟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入驻多家企业,园区出产的多种水果、蔬菜和菌类早已远销海内外,但种稻谷却是首次。丁方丽坦言:“这是对四川涉藏地区特色现代农牧产业发展的一次创新,在观念、技术、管理和市场、品牌推广上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团队选择在理塘做这项实验,就是看重甘孜现代农牧业发展的自然优势、政策红利和良好态势。”
雪域高原种出旱稻,实属稀奇,但这只是去年我州农牧业发展中众多亮点之一。农牧产业事关基本民生,是为立国之本。近年来,我州各地围绕“因地制宜、多产共兴”的思路,紧扣“一圈一带一走廊”的农特产业布局,突出抓好国道317和318线以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三条流域,成片成带成规模地推进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差异化发展,我州农牧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5月10日,甘孜县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仓库外,生康乡四村村民土登扎西拿到刚刚卖青稞的钱,喜笑颜开地说:“过去全乡种植的青稞,不仅卖不起价,而且销售渠道单一,大家种植青稞的积极性并不高。” 2018年,土登扎西种植的黑青稞,每斤最高卖1.6元,而且还不一定卖得出去。自从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建成开园后,全乡的黑青稞由产业园统一收购,解决了全乡黑青稞的销路问题,黑青稞价格也提高到了2.2元一斤。“现在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很多村民都把自己家多年的荒地开垦出来,开始种植青稞。”土登扎西说。
据介绍,为进一步提升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青稞产品向商业转化,提高附加值,2018年,甘孜县成功引进了上海贝玛食品有限公司,打造集“收购+加工+存储+展览”为一体的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通过园区实现产业的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提高农产品转化率,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据统计,去年我州深化“院州”“校州”合作,实施11个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推广新品种16个、新技术12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6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077户。完成畜禽改良17.39万头(只),本品种选育3.5万头(只),培育指导中蜂养殖户335户。引进和培育涉农企业5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555家、家庭农场237家、种养大户3497家。编制完成州、县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评定州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加快推进石渠、泸定、理塘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年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96个,过去的传统农业正成为我州有奔头的优势产业。
生态品牌擦亮眼
“本次活动斩获农特产品采购订单114个,合计金额15.1亿元!订单签约总额创下甘孜州农特产品销售历史之最。”在签约仪式后,大屏幕上显示的15.1亿元几个大字让在场嘉宾掌声连连。去年7月29—31日,由州委、州人民政府主办的“甘孜州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在四川雅江、理塘举行。本次活动以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为核心,吸引了91家来自韩国、广东、上海、成都等国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及电商企业、20家旅行社参加。
近年来,我州借助广东省对口支援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圣洁甘孜”农特产品品鉴会成为推动甘孜州优质农特产品与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消费市场实现产销对接,吸引了更多的广东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到我州投资发展,在加快全州农牧等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广大贫困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奔康,助推我州决胜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为加快建成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注入新活力。
2019年11月9日—11日,“圣洁甘孜·走进珠海”东西部消费扶贫协作暨高原臻品推介展销会在珠海市对口支援甘孜州藏区文化体验园举行。我州18个县(市)100多种特色农副产品集中亮相,珠海市民切切实实品尝到了正宗的高原牦牛肉、香浓的酥油茶。通过我州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展销,进一步搭建甘孜州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我州特色农产品融入粤港澳大市场。同时,全面展示珠海对口支援我州稻城县、理塘县工作成果。
展销会邀请到州内20余家企业,涉及全州“酒、肉、茶、菌、果、水、蔬、粮、油”十大类精品产品,牦牛肉、藏香猪、藏鸡蛋、青稞酒、松茸、虫草等高原特产齐集一堂。值得一提的是,展销会主办方还准备了10吨高原土豆和2吨特色青稞免费相赠。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珠海倾情、倾力、高标准、高质量对口支援我州理塘县、稻城县,6年来,珠海与我州深化产业合作,支持两县立足自然禀赋优势发展农牧、旅游等特色产业,高质量推进对口支援工作。
据州农牧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州实施双品牌战略,着力推进“圣洁甘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全力推进藏字号、乡字号、土字号农特产品,全州17个县(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15万亩,累计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99个(其中:无公害农畜产品133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农产品40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四川扶贫”商标农产品71个,“圣洁甘孜”成为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得荣县C-47干红葡萄酒斩获第十届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理塘县成功申报四川省供港澳台及东南亚“出口蔬菜种植基地登记备案”和“出口蔬菜加工基地备案登记”,同时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命名为首个“中国牦牛绒原料生产基地”。
丰收伴着幸福来
一根根白萝卜,从理塘县的沙砾地里,被农牧民拔出来,被迅速清洗、包装,及时装上排队等候的冷链车。过雅江,翻折多山、二郎山,在雪域高原行驶四百公里后,抵达川西平原,再上成渝环线高速,后经厦蓉高速,抵达珠海、深圳,进入香港、澳门市场。
去年5月,记者站在海拔3600米的萝卜种植基地,天空正飘着细雨,举目是云雾缭绕的雪山,雨水滴落在四千多亩青绿色的萝卜地上,白萝卜已从土里探出头来,似乎在等待采收。一股清甜的萝卜味,伴随着雨地里收割者的嬉笑声,扑面而来。
据蔬菜运输司机扎西说,他原是当地牧民,现在开冷链车,一车可装白萝卜27吨,每天大约有200余吨白萝卜,被源源不断地运出去。他说,这片地原来是滩涂地,现在种萝卜,每亩可收入1.8万元,“祖祖辈辈都没想到,这荒地也能赚那么多钱。”
近年来,我州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积极落实惠农惠民补贴,鼓励农民自觉提升耕地地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去年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15万公顷,增长2.9%;粮食产量达到22.67万吨,增长0.5%;各类牲畜存栏346.08万头(只匹),增长0.4%;各类牲畜出栏116.65万头(只、匹),肉类总产量91137吨,全州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0亿元,比1950年1亿元的农业总产值增长近100倍。
“今年是我种植宽叶羌活的第三年,收了700余斤,有近1.5万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够轻松赚到钱,这是以前不敢想的!”近日,在丹巴县半扇门镇大邑村党员活动室里,居民刘张群手里拿着卖羌活的货款激动地说。
三年前,大邑村因地制宜,顺应市场需求,在当地政府给予种植户种苗款补助等政策鼓励下,村民们开始尝试种植羌活,而今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日子。一大早,全寨子的种植户就将自己家的羌活运送到党员活动中心,集中打包出售给前来收购的药材公司。
大邑村村主任周洪文介绍,全村三十户种植户共出售宽叶羌活1.5万余斤,收入30余万元,实现了户均增收1万多元。当天,药材公司和合作社就对羌活货款进行了现场发放。下一步,大邑村将继续利用地理、气候优势抓好芍药种植,带动全村集体奔康致富。
近年来,我州坚持农民增收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负责制,围绕农牧民创收点,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强化“引凤还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生产能力,推动实现从“输血”向“造血”、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发展转变。去年我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08元,比1950年87.69元的农牧民人平均纯收入增长146倍。
当前,我州坚持以脱贫攻坚战略为引领,大力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建设宜居乡村、开展陋习革命为重点,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行动,推动实施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梯度推进雅砻江、金沙江流域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乡村人居环境不断美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中国农民丰收节
9月22日,中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设立一个节日,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审议,这是不多见的,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是一件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
2020年5月,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李子柒等6人获聘“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