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搬”出来的新生活

四川日报    2020年12月01日

10月17日,俯瞰德格县龚垭镇雨托村,金沙江在连绵的青山下奔流不息,高山河谷间,整齐的二层藏式小洋楼引人注目。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树 摄

10月16日,俯瞰德格县马达新村。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树 摄

一线故事

  10月16日,德格县错阿镇马达村,阳光沐浴下,40岁的贡贡正忙着挤牦牛奶。从山上搬迁下来后,这个村集体牧场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能给他带来3000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2个多小时车程以外的“雨托花园”藏家乐,迎来几批游客——作为龚垭镇雨托村的集体产业之一,藏家乐已连续稳定分红3年。

  从马达到雨托,同为易地扶贫搬迁,两个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莹佩 游飞 张红霞

马达村 养殖新模式助力增收

  贡贡工作的牧场,由马达村两委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投资400万元建设而成,设置有圈养区、放养区、种植区和服务区。牧场今年6月投用,同步投入60万元采购100头牦奶牛。

  “我妻子也在这里做工。”贡贡说,以前靠挖虫草赚钱,全家年收入不足7000元。现在,夫妻俩仅在牧场打工每月就有6000元。

  作为纯牧业区,马达村村民以往大多“看天养牛”——由于草畜不平衡,牦牛最扛不住冬春两季,往往是“夏壮、秋肥、冬瘦、春死”,辛苦忙累一年,结果却是“一场大雪一场空”。

  崭新的牧场,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提升养殖水平,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冬天时,牧场还可以帮助村民圈养牦牛。”马达村驻村干部泽翁说,立足休闲体验中心,今年特别新增深度体验挤奶、骑马等旅游项目。“预计年底能带来七八万元的集体收入,今年就可以实现首次分红。”

  牧场不远处,村民曲珍唠完家常,回家开始准备晚餐。

  推开铁门走进曲珍家的院落,一条两米宽的水泥过道将其一分为二:右边是厕所和安全饮水井;左边是一块菜畦,白菜等长势喜人。步入房间,宽敞的客厅、锃亮的锅具……100平方米的套三房子,处处彰显幸福新生活。

  在马达村,像曲珍这样住上舒适新房的,还有185户村民。新房建设费用均来自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村民只需负责屋内装修。

  泽翁说,易地搬迁改变了村庄面貌,更改变了村民的精神状态,大家从“要我干”到“我要干”,铆足劲头奔小康。

雨托村 旅游接待托起新生活

  从德格县城驱车往西南方向行驶约40分钟,便来到雨托村。

  宽敞整洁的水泥路面、规划整齐的异地搬迁新房……全村的建筑结构、色彩搭配都凸显出大气厚重的德格文化特色,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藏寨。

  但在几年前,这个小山村,曾是龚垭镇唯一的“五不通”村。针对实际情况,德格县实施雨托新村建设项目,使全村117户村民整体搬迁至金沙江畔。

  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资金2200万元,新修建住房117幢,还建设有村级活动室、文化室、公共厕所等设施,实现了路、水、电、网络、广播电视“五通”。

  “看病村里有卫生员,买东西楼下有超市,特别方便。”70岁的松吉一家2017年搬入新房。两个女儿除务工外,还兼职环卫员、治安员公益性岗位。“天气好的时候,我就去广场锻炼身体,这样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搬入新房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2018年起,雨托村着力发展集体经济。

  在江畔建设的鲜花和蔬菜种植大棚基地,可向德格县城供给花卉和新鲜蔬菜;建成“雨托花园”藏家乐,为往来旅客提供餐饮、聚会服务,成为德格县有名的旅游接待点。

  “通过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产业,村民收入显著提高,成功实现稳定脱贫,成为脱贫攻坚整村搬迁示范村。”雨托村驻村干部四郎多吉说。

脱贫门道

错阿镇错通村

合作社助增收

  采取“合作社+公司+牧户”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收购、加工野生虎掌菌,通过旅游扶贫超市销售。2019年,合作社共收购60000斤虎掌菌,纯收入达18万余元。

更庆镇西部村

双发展实现双增收

  通过“引进资金+自主发展”模式,促进民宿旅游观光和集体农场双发展,实现双增收。目前,已建成花香藏寨藏家乐,青稞、土豆基地100余亩,蔬菜大棚15个。2019年,全村人均增收1075元。

麦宿镇真通村

藏药材鼓腰包

  依托中药材市场需求,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建立藏木香种植基地,规模化种植藏药材,增添脱贫致富新渠道。

竹庆镇更达村

壮大集体经济

  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让村民享受村集体分红;开发温泉资源,修建温泉酒店,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目前,该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已达1000余万元,收益近300万元。

打滚镇芒布村

发展庭院经济

  2018年,整村实施易地搬迁,全村189户家家搬进新居。搬迁后,村里建起第一所小学、幼儿园,方便学生上学;建起文化广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发展庭院经济,拓宽收入渠道、美化居住环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 整理


  • 上一篇:从传统牧民到产业工人 新身份带来新生活
  • 下一篇:丁真爆红这次火得不同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6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