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代西华正在做手术。
◎本网记者 张亚贤 文/图
作为一名医生,他数十年如一日,始终用医者仁心对待患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积极献言献策,履行政协委员职责。他就是道孚县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代西华。在他看来,政协委员和医生一样,都是一份责任,在感到光荣的同时,更深知责任重大。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袭击全国,代西华所在的高原小城道孚身处这场危难之中。在这场前所未有的“硬仗”面前,代西华写下了请战书,按下了红手印,放弃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坚持在抗疫第一线,投身全县发热病人就诊集中的发热门诊,坚守在疫情防控的“前哨”,成为疫情面前无惧无畏的“逆行者”。面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防护程序复杂、行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等诸多困难,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更加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发热门诊早期实行两班制,轮到坐诊就是连续12小时,按照规范要求,吃饭喝水必须更换口罩,如厕后必须更换防护服。由于物资紧张,上班几乎不喝水、不吃饭,以避免上厕所,想尽办法节约物资。”疫情期间经历的苦,代西华至今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那时候累了只能靠在椅子上,闭眼稍作休息,最多的一天在门诊接诊了差不多40名病人。代西华也曾有过12小时没有脱下防护服的经历,这意味着12小时他没有喝上一口水,吃上一口饭。工作结束,卸下口罩,面颊及鼻翼都是深深的压痕,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55天的鏖战,从除夕到疫情结束,道孚县人民医院一共收治了普通及危重病人125人次,门诊800多人次,全体医护人员零感染,新冠病人零死亡,扎扎实实地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如今,疫情散去,医院早已恢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查房、查看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商讨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站上手术台与病魔斗志斗勇,这是代西华的工作日常。不论是作为一个普通医生,还是作为科室主任,数十年来代西华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履行着自己的天职。2020年代西华一共做了141台手术,新年伊始,代西华更忙了,上个月手术数量高达28台。
“心系患者,这是医德;心系民生,这是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代西华始终牢记使命,积极参加政协会议及各项履职活动。在他看来,政协委员要真正起到参政、议政的作用,就要投身到人民群众中去,听取民众的意见,然后积极地建言献策,反映广大民众的心声。
面对国际国内疫情严峻复杂的形势,如何筑牢医疗卫生“防护墙”、当好人民健康“守门员”,成为代西华思考的重点。此次两会,他带来的提案是建议州级相关部门能结合道孚县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尽快建设县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运用科学、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收集、运送、贮存、处置。
代西华告诉记者,医疗垃圾携带大量细菌、病毒和化学药剂,如果随意处理将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目前我州仅康定建有规范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丹巴县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因各种原因,暂未投入使用,其余十六县均未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
“以我县为例,由于我县无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目前我院所有医疗废物集中运往康定进行处置,受交通、运输距离、气候等各种因素影响,医疗废物运输和处置成本较大,每年需支付转运处置费约12万元。同时也因收集、转运、处理等环节较多,期间容易造成医疗垃圾流失,给公众健康带来隐患。”代西华认为,合理规划选址,建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有利于减少卫生机构重复投入和分散就地处理带来的城市环境二次污染风险,又可以解决运送处理成本过高等实际问题,能进一步促进医疗废物集中、高效、安全化处置,对道孚县乃至北路各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统筹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