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不一样的年纪,一样的初心

四川日报    2021年04月13日

两个“80后”结对子学党史

       人物名片

秦学良,出生于1933年,退休乡镇干部,曾任安岳县原人和乡党总支书记,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恢复生产,是当地老百姓交口称赞的“老书记”。

  杨晓丹,1989年出生,现任安岳县通贤镇党建办主任,亲历了近年的脱贫攻坚战,是老百姓口中的“小杨主任”。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忧

  “小杨,我们俩都是‘80后’,请多关照哦。”近日,得知同自己结对学党史的杨晓丹出生于1989年,即将88岁的秦学良笑了起来。杨晓丹也笑着回应:“我要向您多学习。”

  最近,围绕党史学习教育,资阳市安岳县组织开展“朝阳晚霞相辉映·青老党员共结对”活动,秦学良和杨晓丹就是其中一对学习伙伴。通过讲述过去的故事和未来的打算,两位“80后”相互勉励,坚定信念。

一个“80后”追忆战斗史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你这么大呢。”面对杨晓丹,秦学良的思绪回到1960年8月。那一年,秦学良27岁、党龄5年,担任安岳县原人和乡党总支书记。

  还没赶到乡上办理报到手续,秦学良就在半道停了下来。“那时候正在打谷子,看到我走过去,老百姓就看了过来。”秦学良说,正是困难时期,乡里劳动力不足,“老百姓就站在那,眼巴巴地看着我们这些共产党员。”那时的秦学良年纪轻、干劲足,干脆换上草鞋、戴上草帽,走下田去挥起膀子干起来。

  那天,秦学良收了3亩谷子,更收获了一段宝贵的经历。深入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从此成了他的工作原则。

  “第二天,我带着乡干部继续下基层,一天时间走遍8个村78个生产队。”秦学良说,越往深处走,大家的心情越沉重。“老百姓没办法,我们共产党员就得想办法啊。”秦学良挥舞着双手,情绪激动,“要打翻身仗,我们共产党员必须带个头!”

  回来后,秦学良把所有乡干部分成小组,下沉到每一个村,让驻村干部同群众一块苦、一块干。

  秦学良走村入户督战动员,住在村里、吃在田间。“经常一个月都不回家,草鞋走烂了才回一趟家。”秦学良说,在党员的带领下,全乡上下团结一致,抢播抢收、战天斗地,生产生活得以迅速恢复,“到1962年,人和乡出了3个劳动模范,有的社人均分了380斤粮食。”

  秦学良在人和乡工作了13年,带领干部群众修公路、建水渠、开荒拓田。在这期间,人和乡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人口总数也从8000余人增至12000余人。

两个“80后”续写奋斗史

  1995年,在乡镇基层工作了一辈子的秦学良退休了。“我们共产党员只能说‘退’,不能说‘休’。”秦学良说,退休以后,他依旧要当好参谋和助手,“市场经济发展起来了,怎么让老百姓增收致富?这是一个大问题。”

  此后几年,这位“老书记”继续行走在乡间,进村入户做调研,计算在家种粮收成如何、外出务工收入怎样,同基层群众一起寻找致富产业、商量致富办法。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秦学良因行动不便未上一线,但遇到年轻干部前来取经,他总是倾囊相授,拿出自己整理的调研资料,再叮嘱几句注意事项。“脱贫攻坚战,关键就在‘精准’这两个字上。”秦学良建言,一定要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要深入基层去同群众一起找问题、想办法。

  杨晓丹是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亲历者,她拿出手机展示昔日贫困村的崭新面貌:“老书记,您看这些年变化多大。”秦学良接过手机,看着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欣慰地笑了。

  “像老书记一样,最近几年,无数党员干部扎根基层,跟群众一块苦、一块干,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战。”杨晓丹说,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事业当中,依然需要保持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我跟老书记一样的初心。”

  学习结束前,杨晓丹为秦学良读了一段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简要介绍了自己接下来的一些打算。听罢,秦学良站起身来,朝杨晓丹坚定地点点头:“我们继续奋斗!”




  • 上一篇:3月四川CPI同比上涨0.1%
  • 下一篇:摆脱贫困“蜀”写伟业(二)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