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信念刻心底 百姓装心中——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康定市俄达门巴村党支部

甘孜日报    2021年07月08日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6月28日,一个让康定市呷巴乡俄达门巴村村民们欢欣鼓舞的日子,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该村党支部书记降秋杜吉受邀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这批“两优一先”表彰名单里,该村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是我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俄达门巴村位于有“中国最美景观大道”之称的国道318线折多山以西段,平均海拔3550米,全村现有党员26名。“俄达门巴”在藏语中的意思是“迁徙过来的部落”。以前的俄达门巴村属于纯牧业村,大多数村民分散居住在偏远的山沟牧场,是出了名的穷山村。如今,俄达门巴村有了定居点、建起大景区,村民脱贫致了富,成了四川百强名村、四川省四好村……

坚持聚精会神抓党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班子就是一座堡垒。我们在省、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党建先锋工程和千名村后备干部培养计划,2014年以来,累计培养致富能手型党员7名、培养村后备干部12名。同时,通过落实‘三联’制度和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方式,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6月29日,俄达门巴村党支部书记降秋杜吉在电话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谈到抓实基层党建时,降秋杜吉直言。

近年来,俄达门巴村坚持聚精会神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筑强堡垒、建优队伍、发展产业、服务群众。积极探索以“党建+发展+民生”为主要模式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探索和狠抓班子建设,将每月的15日定为党员集中学习日,还不定时召开民主生活会,提问题、提建议。全力创建学习型、勤廉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该村严格按照“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标准,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选拔7名“能人型”“示范型”人才进入村“两委”。加大党建基础建设力度,建起了高标准的便民服务代办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群众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员在宣传政策、发展产业、调处矛盾、兴办公益事业、整治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起到了“一人带动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示范效应。推出执行党支部书记联系支委、支委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机制,每名党员干部联系带动8至10户家庭,打通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

俄达门巴村拥有连绵的雪山、湖泊、草原、原始森林,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

从河谷到平原,从游牧到定居,从帐篷、草坯房到明亮、宽敞的砖房、楼房。红顶白墙的新居,平整干净的水泥路,忙着装修的村民,还有不时传出的欢笑声……将规划蓝图变成现实,实现“资源变资产、牧区变景区、村民变股民、牧民变市民”,离不开市场主体参与。

该村牧民日泽和往常一样,把牦牛放到草场后,回到家里悠闲地喝着酥油茶,还带着记者参观自家房屋。现代化的电器、卫生间一应俱全。日泽说:“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我把我家空置的房子租给景区,他们花钱装修开发,我坐在家里领钱就是了。”

由政府搭台,引进了旅游企业,开发打造以俄达门巴村为核心的木雅圣地景区。经过企业、村民和村“两委”干部充分协商,由企业出资金,村集体以土地等集体资产入股,将49套空置的牧民定居房租赁给企业整体开发包装,共同打造了木雅圣地景区。利用临近国道318线的优势,在沿线开设观景台综合服务区、临时停车场和洗车服务点、旅游产品展销屋等集体经营项目。

同时,在固定分红基础上,优先安排贫困户在景区各个服务性岗位工作,实现稳定就业138人,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达2.8万元。还组织牧民成立运输队,购置20台车辆投入交通运输,实现年收益200万元。

“景区每年出资30余万元为全村村民购买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们一家没有了后顾之忧。”日泽告诉记者,2018年,他的老伴腿上的老毛病复发,在康定市人民医院住院近两个月,他们个人支付的医药费仅为总费用的5%,医保好政策为他们解除了看病就医的压力。

“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实践证明,我们村紧扣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的路子是走对了。”降秋杜吉如是说。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俄达门巴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一手抓民生改善,一手抓民族团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俄达门巴村通过提升支部领导力,增强服务群众水平;提升支部凝聚力,增强人才培养水平;提升支部能动力,增强村级自治水平。2020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3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1800元,到如今超过22000元。

“我从没想过还能搬出石头房子,离开深沟,住进景区!”日泽说,以前因为放牧,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帐篷里,家里只搭了一个简易的石头房,没电没水,生活设施也很简陋。2017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日泽家里建起了新房,通过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和光亮工程,现在家里24小时不间断供电、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2016年以来,省委统战部争取400万民族团结专项资金为全村修建路灯112盏、桥梁4座、建设村级活动室。协调各级各部门修建村组路21公里、入户路8公里,全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过去,从日泽家里到318国道的道路路况很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不通客车,9公里的距离走路要花3个多小时。“现在就不一样了,水泥路直接通到了家门口,出门就可以坐上小客车。”坐在小巴车里,日泽笑意盈盈地说。“以前去一趟康定城需要整整一天时间,如今1个多小时就能到了。”

该村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争做理想信念的“坚守者”、脱贫奔康的“保障者”、执政为民的“践行者”、合格党员的“示范者”。党员“细胞”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带领农牧民群众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 上一篇:甘孜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展开展
  • 下一篇: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之弦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2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