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四川日报    2021年07月27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胡仁宇:全国“两优一先”先进典型

      人物名片:

      胡仁宇,90岁,党龄6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高级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实验核物理专家。曾参与我国“两弹”(原子弹、氢弹)和国防尖端武器的研制,领导筹建多个核物理实验室,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奖项和荣誉。今年,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莉莎

  7月19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简称“中物院”)召开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胡仁宇院士学习座谈会。90岁的胡仁宇以亲历者视角,向青年们讲述了我国“两弹”事业发展历程,重温了那段从举步维艰走向取得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光辉岁月。

  上世纪60年代,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两声巨响,彻底粉碎了西方大国对我国的核讹诈核威胁。这春雷般巨响的背后,有一个“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奋斗集体,胡仁宇院士就是其中一员。

  1952年,胡仁宇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选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1958年,正在苏联攻读研究生的胡仁宇回国探亲,在所长钱三强的动员下,他毅然服从组织决定,没有再返回莫斯科,而是踏进了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中物院前身)的大门。

  “那是一段革命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反正无论如何不能拖原子弹研制的后腿。”谈起那段经历,胡仁宇很激动,也很怀念。1963年,位于青海省海晏县金银滩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完成建设,胡仁宇参与到攻克原子弹的“草原大会战”中。他与全体科研人员攻克系列技术难题,完成多项科研生产任务,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爆试验提供重要保证。

  胡仁宇是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第五小组负责人,从实验、运输到装配,责任重大,出不得半点纰漏。“把重要部件包装好,历经各种曲折成功押运到目的地后,路途的艰辛劳顿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稍得缓释。”

  接下来就是装配和等待起爆。“我是起爆前最后一批撤退的,10月16日清早起来拆帐篷,那个时候温度已经很低了。完了之后退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山包上等起爆。”

  “起爆命令发出,我们都戴上墨镜,趴在地上等待命令解除,等我起来的时候看到蘑菇云已经升到一定高度了。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1986年,胡仁宇被任命为中物院院长。从调研、论证到设计、实验,胡仁宇一直承担着主要技术负责人和决策人的角色。他先后参加过10余次国家级大型核试验,其中负责组织领导6次。

  胡仁宇曾坦言,在担任院长期间没有一天能睡好觉,“个人的事都可以是小事,但国家的事一定是大事,半点马虎不得。”

  作为我国杰出的实验核物理专家,他领导筹建了多个核物理实验室,在聚合爆轰热核反应研究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为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当年轻人问起他一生干了什么,他却说,自己只做了一件“补短板、堵缝隙”的工作。


  • 上一篇:在成都拍到雪山的机会越来越多
  • 下一篇:全球首台“零配重”巨型水电机组上线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