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2年06月30日
全省食品省级评价性抽检合格率、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稳步上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佳
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和全链条安全保障水平,四川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食品省级评价性抽检合格率、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稳步上升,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近期,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通报的2021年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再次获得A级,位居全国前列。
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绩效管理体系,实行党政同责专项考核。推进实施《四川省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措施清单》3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决遵循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着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积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机制方法,加快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牢牢守住了食品安全底线。四川对标国家层面部署的“十大攻坚行动”,结合全省实际,深入开展“10+5”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聚焦治理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品种食品安全,深化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执法协作,全力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关注重点人群
守护“一老一小”,严查母婴用品保健食品等
如何让“一老一小”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
1月1日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和省大数据中心发布的《四川省学校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以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为切入点,通过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制度举措,积极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学校食品信用监管工作机制和模式,提升监管效能,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也成为四川食品安全“国考”中的“加分项”。
深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不断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全省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11057家学校食堂接入智慧监管平台,“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47.7%。
以全面规范、示范引领、先行先试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母婴用品店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行动。去年,省市场监管局指导四川省孕婴童协会发布《母婴用品店特殊食品规范经营行动“诚信店”“示范店”创建指导标准》,从经营许可、经营行为和产品、专区专柜、卫生规范、特殊食品溯源、示范引领六个方面开展创建活动。全省创建“诚信店”“示范店”连锁经营企业42家、门店200家。
针对保健食品领域非法生产经营、欺诈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突出问题,2020年至2021年,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开展了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行动期间,全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3万余人次,开展科普宣传5300余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近18万家次,整治问题隐患1.5万余个,查办案件345起,受理处置投诉举报183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000余万元。
我省还把包括乳制品在内的重点食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作为全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子行动之一,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强化重点产品企业主体责任,探索建立乳制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全覆盖监督检查乳制品生产企业,问题整改率、安全自查率、抽考覆盖率均达到100%。
聚焦监管难点
加强农村食品执法与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等
打击假冒伪劣食品、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2021年初,一场针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市场的行动在全省拉开序幕。省市场监管局等6部门创新举措,试点开展乡镇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以乡镇为单元,从全环节、全链条两个维度,全面排查整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开展食品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主体责任专项整治,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严格查验供货者资质、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等,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推进规范化建设试点,提升改造规范化食用农产品市场113个。推动农村食品专项执法行动有力,也成为四川食品安全“国考”中的“加分项”。
加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管理,也是四川在食品安全“国考”获评A级的亮点之一。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去年,四川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市场监管组以集中监管仓为防控中心,构建运输、贮存、销售全链条防控体系,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防线,全力抓好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全省优化设置25个集中监管仓,已累计入仓进口冷链食品51.96万批次、75.34万吨,检测核酸样本275.48万个,妥善处置进口冷链食品及外包装阳性事件211起,其中,高风险0起、中风险15起、低风险196起。建设四川省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监管平台,实现了冷链数据“填一次”、入仓预约“指尖办”、动态数据“自动报”。与此同时,积极推进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疫情以来,成都海关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口岸疫情防控要求,严格实施进口食品企业核查计划,严厉打击来源不明食品走私入境。
针对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难题,四川启动网络食品安全治理行动,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公示信息开展线上监测,重点筛查未公示证照、超范围经营等问题,实时抓取违法违规行为。对线上监测到的涉嫌违规违法线索,“一键”下发至基层,破解了监测数据后处理过程中数据推送不规范、不精准,核查处置无时效、不闭环等问题。相关部门还与大型平台公司签署“政企合作框架协议”,加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同时,鼓励支持网络订餐平台大力推广“食安封签”,努力保障网络订餐配送环节食品安全。
结合四川实际
开展小作坊综合治理、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等
在积极推进全国层面10个专项行动的同时,四川还充分结合本省实际,在省级层面开展多项子行动。
“江油小小吃”是四川绵阳的特色美食店,但面积小、设备落后、无法开拓电商渠道,限制了发展。2021年,“江油小小吃”在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指导下提档升级,实现“个转企”,组建了江油市小掌门食品有限公司,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有了更多食客,还入驻了电商平台,把“江油肥肠”销售到全国各地。
绵阳江油是首批规范食品小作坊试点。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因地制宜开展小作坊综合治理和规范提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总结推广首批示范试点单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去年,省市场监管局再确定15个示范建设单位,探索打造一批外在出彩、内在出色、干净整洁、品质保障的“阳光透明坊”,截至目前,全省共打造出240余家“阳光透明坊”。
2021年,省市场监管局、商务厅、农业农村厅三部门在全省协同推进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根据场地条件、设施设备、食品安全管理、交易秩序管理等情况,将农产品市场分为无等级市场和等级市场,等级市场从高到低依次分为AAA级、AA级、A级,并规范等级市场评定程序,构建等级市场评定责任体系,明确等级市场降级和取消称号的具体情形等。同时,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规范化建设,推进川渝食品溯源公共平台建设试点,推动建立猪肉等大宗食用农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白酒产业是四川重要的传统优势支柱产业之一。省市场监管局聚焦川酒产业,大力实施“四川白酒品质提升工程”,促进强监管优服务相融合、抓质量增效益相融合、提品质创品牌相融合,筑牢质量安全基础,推动川酒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对3家“小金花”企业开展体系检查,对13家白酒企业开展许可质量评查,深入开展散装白酒专项治理,大力推行散装白酒“双签留样”制度,全年抽检白酒近17000批次。批准发布《川酒(浓香型)年份酒术语》《川酒(浓香型)年份酒生产规范》两项地方标准,获批筹建国家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川)以及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白酒监管技术)。指导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川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加强专用标志使用,加强保护力度。遴选4家发展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白酒企业作为首批雁阵培育企业,助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