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2年07月06日
王一宏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度解读
核心提示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这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是一次牢记嘱托、维护核心的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风清气正的大会,是一次振奋精神、催人奋进的大会,事关新时代治蜀兴川战略全局、事关四川现代化建设长远大计、事关全省各族人民根本福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大会的一项重大成果,是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题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团结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报告。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客观分析四川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积极回应全省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最重要的是深刻领会报告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把握报告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
蓝图如何绘制
报告有这些考量
●报告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四川未来发展,在区域发展演进和产业分工调整中进一步把握定位、明晰方向,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更好地抢抓机遇、提质赋能,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谋好篇、布好局。
●报告深刻把握“难与变”“危与机”“稳与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观大势、把大局、谋大事,体现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上迈出更大步伐的坚强定力和坚定信心。
●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有机衔接“十四五”规划,统筹短期和长期,兼顾需要和可能,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体现了战略谋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政治宣示
党代会报告是政治报告,政治性是第一属性,体现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定力、政治引领、政治担当。报告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始终,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确保四川各项工作始终朝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主题标明政治立场:最鲜明的就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主题是贯穿报告全篇的思想和灵魂,回答的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这次党代会报告主标题和大会主题都鲜明提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明确了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以此作为统揽全篇、引领全局的“纲”和“魂”。这样的立题立意,是基于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体现了坚定不移维护党的核心、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鲜明政治态度;是基于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的深刻认识,展现了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夺取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政治自信;是基于对新时代治蜀兴川思想之旗、精神之魂的深刻把握,彰显了坚定用以统揽四川发展全局的高度政治自觉。
——成就彰显政治定力: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打头的、管总的一条,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报告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指出过去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突出抓了一批大事要事,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实践深化认识,成就最有说服力。党的领导是我们党最大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能力和定力,始终不渝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方向昭示政治引领:最关键的就是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四川各族人民、十分重视四川工作,每逢治蜀兴川关键节点,都及时给予亲切关怀、作出重要指示,对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系统阐明了四川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治蜀兴川提供了方向指引。报告单列一个专章,从总体要求、重大责任、着力重点、根本保证等方面,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并与四川省情和下一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了贯彻落实的思路和要求。这样的政治考量,旨在牢牢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引领,坚持把领袖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奋进力量、把领袖的殷殷嘱托转化为自觉行动、把领袖的战略擘画转化为美好现实,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使命展现政治担当:最重要的就是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落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报告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从“两个大局”出发,向“国之大者”聚焦,坚定不移向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研究确立的奋斗目标、谋划实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都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展开,都紧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来谋划,都围绕“促一方发展、惠一方民生、保一方平安”的使命任务来安排,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四川力量,充分体现党中央有部署、四川见行动的强烈政治担当。
继往开来、谱写新篇的发展蓝图
党代会报告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时代性是突出特征。站在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伟大进军已经开启,四川发展新的历史画卷正在展开。报告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使命,致力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描绘了四川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展现了巴蜀大地更加美好的光明前景。
——以宏阔视野辨析时代方位。辨方位而正则。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研判发展方位,才能得出合乎时与势的战略判断,作出具有前瞻视野的战略决断。报告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时代背景出发,深刻指出今后五年是四川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标定了四川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时期。把握这样的判断,从历史维度看,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乘势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今后五年是上承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下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阶段;从战略维度看,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四川迎来了乘势而进、蓬勃向上的战略契机;从发展维度看,四川与全国一样,进入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今后五年四川迈入了跑出加速度、实现新跨越的发展进程。基于对四川发展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的把握,报告坚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谋划四川未来发展,在区域发展演进和产业分工调整中进一步把握定位、明晰方向,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更好地抢抓机遇、提质赋能,为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谋好篇、布好局。
——以辩证思维把握发展大势。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科学研判发展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心任务,是做好工作的科学方法。报告全面分析未来四川发展的内外环境,强调既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挑战和问题短板,更要充分把握前进中的有利条件,不断增强机遇意识和进取精神,主动抢占先机、奋力开拓新局。从风险挑战看,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类风险隐患明显增多,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面临更多逆风逆水的艰巨考验;从问题短板看,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质量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基础设施、生态环保、防灾减灾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防风险、保安全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特殊难题,一些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发展机遇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川叠加,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国家重大部署深入实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重大政策加快落地。报告深刻把握“难与变”“危与机”“稳与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观大势、把大局、谋大事,体现了在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上迈出更大步伐的坚强定力和坚定信心。
——以赶考姿态谱写奋斗新篇。历史在接力中前进,未来在奋斗中开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接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报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持赶考姿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与时俱进谱新篇,把中央精神与四川实际结合起来、把发展使命与群众期盼统一起来,明确提出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从综合发展实力、人民生活品质、美丽四川建设、社会文明进步、民主法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提出“六个新”的发展目标,体现了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新要求。这些目标,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有机衔接“十四五”规划,统筹短期和长期,兼顾需要和可能,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体现了战略谋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经过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的不懈奋斗,一定能在巴蜀大地绘就能级位势共进、区域城乡共兴、山水人文共美、物质精神共富、法治德治共融的壮丽图景,让天府之国更加富足安宁、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澜、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逸。
践行初心、造福人民的民生画卷
为人民谋幸福,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党代会报告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报告主题开宗明义强调践行初心使命,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新时代治蜀兴川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逻辑。
——彰显抓发展惠民生的担当和情怀。抓发展是第一要务,惠民生是根本目的。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省情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为人民创造幸福安逸生活这一总取向,进一步奏响兴省强省、为民富民的时代旋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让全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体现了发展主题和为民宗旨的有机统一。报告围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八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九万元,让9100万四川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围绕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提出今后五年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卫生强省,基本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围绕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提出今后五年加快美丽四川建设步伐,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达到更高水平,让全省人民的生活更舒适、更宜居、更安全。
——回应实现共同富裕的期盼和愿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今后五年,四川与全国一道,进入了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性进展的历史进程。报告聚焦“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一时代课题,在奋斗目标上,明确提出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在着力重点上,提出要更加注重省内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和帮扶力度,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在工作思路上,坚持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正确处理发展与共享、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物质与精神、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中央要求、切合四川实际的共同富裕路子,引导全省人民勤劳致富、发展致富、创新致富,把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鲜明矢志为民造福的价值和追求。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把握,鲜明强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解决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暖民心的切实行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鲜明强调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神圣事业,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鲜明强调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要加强政绩观教育,健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
踔厉奋发、笃毅前行的实践指南
一篇好的党代会报告,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指导实践的产物。报告紧密联系四川省情特征和发展实际,既讲清楚怎么看又讲清楚怎么干,既讲清楚思路方向又讲清楚实践路径,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六个方面重点任务,为实现宏伟蓝图提供了施工图和任务书。
——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报告强调要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锚定“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把握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重要要求,聚力抓好川渝高水平合作重点领域,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强力推动国家战略实施全面提速、整体成势;强调顺应空间结构变化新趋势,着眼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当前,四川仍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阶段,越来越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塑造发展优势,越来越需要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把加快城镇化步伐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报告提出要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健全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等方面作出部署,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报告把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放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来谋划,强调持续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是推进美丽四川建设的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巴山蜀水的秀美风光,更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强调要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加强流域生态保护,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有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是推动实现文化繁荣兴盛的需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四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滋养着巴蜀儿女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报告强调要用好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红色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依法治省,是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需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报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强调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推进法治四川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四川建设,以民主凝聚力量、靠法治提供保障。特别强调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甚至是极限思维,打好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主动仗,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报告立足于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景,对以自我革命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部署,强调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凝神铸魂,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着力落实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积极响应党代会号召,永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永葆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永葆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