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2年08月19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代强
“我们带动4万户农民种植糯稻20万亩。”8月16日,在位于达州市大竹县的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董事长唐祥华向来此考察的全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暨乡村产业发展培训会与会人员介绍联农带农情况。
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发展乡村产业,如何实现联农带农富农?记者透过培训会,窥见一些端倪。
龙头企业带动
“公司牵头联合3个专合社、5个家庭农场,组建了全县首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竹县糯稻、醪糟产业化联合体。”唐祥华说,公司统一提供种子、技术培训、保价收购,保糯稻种植户优先就业务工,保二次返利,实现人均务工就业月收入2800元,增加了当地醪糟等特产销售从业者的收入。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四川百岛湖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也很明显。“让全省都能吃到我们大竹县产的小龙虾。”公司董事长陈芝秀说,公司探索建立了供技术、供种苗、供饲料、供服务、供物资、保底价收购的“五供一保”联农机制,发展稻渔综合种养3万亩,年产小龙虾4500吨、生态优质水稻1.5万吨,带动2.2万余户农户亩均增收4000元。
“要带动,龙头先要舞起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科技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域性产品流通、品牌营销等农民做不了、做不好的环节,支持龙头企业制定全链条生产标准,引领乡村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集体经济带动
“除了搞好农业生产,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在大竹县东柳街道社会化服务中心,大竹县铭翔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文川介绍,专合社现有登记社员152名。
近年来,专合社深挖稻谷加工附着物价值,将有机谷壳提供给酒厂酿制高端窖酒,谷壳年销售收入达180万元;将大米分级后的碎米销售给“桂林米线”“黄家曲子”,碎米年销售收入达80万元;将细米糠作为鸡、猪饲料,年产跑山鸡4万羽、跑山猪1600头,米糠年销售收入达65万元。
“农民要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专合社把大家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指导推动具备条件的合作社采取出资、新设、收购或入股等形式办公司,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营效率,助推壮大村集体经济。
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绵阳市三台县芦溪镇建立财政投入股权量化、集体资产折资入股等机制,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建成麦冬加工和秸秆综合利用中心,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三沼利用、麦冬高架蔬菜等专合社,打通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推动村民就近务工就业,核心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突破20万元。
产业融合带动
大竹县月华镇玉皇庙村有一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醪糟文化博物馆,是培训会考察点位之一。馆内不仅有各种醪糟古法酿造所用器具,还1 1还原了传统手工制作醪糟的全流程工艺,游客在这里可体验亲手制作醪糟。
不只是醪糟文化博物馆。近年来,大竹县建成糯稻文化主题公园等乡村旅游景点,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区变景区,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5个、农家乐182户,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3万农民受益。
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眉山市丹棱县杨场镇的思路是“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已举办“金龙脆”采摘节、3D绘画暨登山运动旅游节等活动10余次,吸引游客10万人次。
“还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在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看来,推进产业融合,要充分适应消费升级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等融合发展新产业,开发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