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震不垮的“孤岛”共和村

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12日

9月7日,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官兵和地方救援队在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利用刚建起的钢架桥转移受伤群众。 新华社 发

9月7日,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官兵前往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为受灾群众运送生活物资。 新华社 发

本网记者在共和村采访村民。 张建国 摄

◎张建国 本网记者 唐闯

“有事找党员,党员在身边。”在磨西镇受灾群众安置点,一行行醒目的红底白色大字高悬于一顶顶蓝色帐篷顶端。

在泸定地震发生后的四天三夜,在震中磨西镇,在救援现场,在一次次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中,党员是主心骨,党员是最可靠的人,党员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

9月5日,泸定发生6.8级地震,当天,磨西镇共和村村支书徐康琼和村里的党员、村干不顾余震,冒着滚石,跟着特警和消防队员第一时间赶回村子,摸排受灾情况,安抚受灾群众情绪,连夜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协助救援队伍将重伤员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进行救治的事迹,迅速传遍了整个磨西镇。

是什么样力量支撑着他们,在道路垮塌、无法通行的情况下,第一时间选择返回村子,和村民们站在一起共抗灾情?是什么样的牵挂让他们冒着余震中被滚落的飞石击中的危险,豁出一条命也要“跑”回去?

地震发生后63个小时内,记者踏上了挺进“孤岛”共和村的路。

一条逆行路

现在,阻隔共和村和磨西镇之间的燕子沟河,虽已搭建起便桥,但共和村依然形同“孤岛”。

在地震发生后的48小时内,救援队伍拼尽全力在水流湍急的河面搭设便桥,在不可能通行的地方,奋力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一箱箱应急救援物资靠肩扛人背送往共和村,部分急需转移的乡亲被一支支救援队伍及时送到安全地带,妥善安置。

尽管共和村与外界的联系已经打通,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要从这条生命通道抵达共和村,也并非容易的事。

地震后,要去共和村,首先要走一段乱石密布的河滩,经过临时搭建的便桥,手脚并用爬上一片狭窄的山脊,再快速通过已经大面积垮塌可能随时滚石的滑坡路段,穿过一段曲折的山路行至大路,然后再经过多个塌方严重路段,方能到达共和村。目前,河滩便桥边,有人员值守,严防非救援人员、已经转移的村民过河上山前往共和村,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和这条路线清晰的救援通道相比,9月5日,徐康琼等共和村多名党员选择的“逆行之路”是无路可走却必须一往无前硬生生蹚出来的一条路。

9月5日,地震发生时,徐康琼正在磨西镇打印疫情防控资料。地震后,通往共和村的蔡阳桥以及唯一一条公路已经被阻断,根本无法通行。平日里只需半个小时的回村公路,成了一条绝路。与磨西镇隔河相望的共和村,近在眼前却又仿佛远在天边。

共和村共有5个组,村里的民房大多为木结构的瓦房,村里仅一组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0多个,且还有不少小孩,徐康琼非常担心他们的安危,她不敢想象此刻村子里的景象。半个小时后,徐康琼和同在磨西镇办事的党员及村干部商议决定:不管多难,立即赶回共和村!

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过河成了当时唯一的选择。赶来的特警、消防队员和共和村的党员来到河边时,水流湍急的河面上没有桥,河对岸道路的具体情况也一无所知。

一行人沿着河岸往燕子沟方向疾走,找到一根此前架设输送温泉的管道,管道上有铁索。大家和特警及消防队员冒着掉进湍急河水的危险吊着铁索过了河。过完河,紧接着就是翻山。翻山路上,突然到来的余震让大家感到一阵阵心悸。山路上不断有石头滚落,感觉前脚刚过,后脚路就塌了。用共和村党员、四支干部王康的话说:地震是撵着我们跑,剩下的路程大伙儿是“跑”完的。

一群逆行者

4个小时后,“跑”回村子的党员和村干们顾不上脚痛腿胀,因为眼前景象让大家万分揪心:大量房屋倒塌损毁,缺饮用水,缺吃的,缺帐篷,村民们惊魂未定。来不及休息,靠着时有时无的网络信号,徐康琼一边通过微信群与各组留守的党员干部联系,了解受灾情况,一边组织村民建立临时安置点,升起火堆,把老人和小孩集中安置进搭建好的简易窝棚,同时组织人员尽量抢出一些粮食,解决吃饭问题。

安置完共和村一组的村民,已是深夜。为摸清村上其它组的受灾情况,徐康琼又和王康借着手机电筒的光,相互照明,一前一后,在时有余震的夜晚,走过几个时时塌方滚石的路段,去收拢剩下的村民。当晚,共和村的党员和村干部们四处奔忙,一夜未眠。

次日,大家又联系磨西镇的救灾指挥部,协助转移了6名重伤人员,组织村民处理了遇难者的遗体,抢通部分道路,寻找到山泉取水点,解决了村民的喝水问题。一连三天,村“两委”的全体同志已经忙得脚不沾地。

“还有379人,昨晚,我在帐篷里数了。”“刘大兴的父亲身体不舒服,一会儿去看看。”......9月8日下午1点多,记者见到徐康琼,她看起来很憔悴。由于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采访过程中,徐康琼的电话一直没有停过,通话间她声音洪亮,似乎一瞬间暂时摆脱了疲劳状态。

采访中,徐康琼一边催促记者,能不能再快点,再简单点,一边又请记者原谅事情太多实在没有办法。最终,此次采访很快结束,徐康琼随即又和一位村干部去忙别的事情了。

一个坚强堡垒

在随后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共和村,像徐康琼这样关键时刻站出来为大家豁出去的党员和干部还不少。

在村里缺乏饮用水、急需找到水源解决吃水问题的关键时刻,共和村一组组长彭万军,带着部分村民找到水源,并将水及时接通到村子里,解了全村人用水的燃眉之急。地震发生后,彭万军第一时间把一组的老人小孩收拢到一起,并在震后两个小时左右内,走遍了整个小组,统计人员伤亡和房屋受损情况;

地震发生后,为早日把对岸的物资送到村里,共和村5组党员桂树斌带领村民,会同救援人员一起架溜索,不慎掉入冰冷的燕子沟河中,后被救起,险些失去生命;

党员彭亮和村民白冬开着自家的挖掘机,每天清理随时都在滚石的塌方路段,保证物资顺利送达;地震后,党员徐晓林几乎每天往返于磨西镇和共和村之间,一次次走过最危险的滚石塌方路段,帮村民跑腿办事,为村委会服务;

……

人命关天的关键时刻,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党员冲锋在前,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地震发生当天,邹先鹏、邹先忠担心家中父母安危,当即从磨西镇出发,经过被阻断、塌方严重的青冈坪大桥,一路侥幸躲过滚石,回到共和村。当兄弟俩看到村里党员、干部已经把年迈的父母妥善安置到安全地点,得到很好照顾时,感动万分,随后兄弟俩便积极参与到村里的各项救援行动中。

如今在共和村,在村支部带领下,在村党员、村干部的感召下,村民早已从震后的惊慌失措和恐惧中走了出来,他们积极开展自救,尽自己的一份力积极参与抗震救灾。

共和村二组村民张鹏康,在地震中失去了父亲,他强忍悲痛,每天驾驶自己的摩托车,自发参加村里的物资转运行动,在余震和塌方地段往返奔波;村民伍小燕协助村委会用自己的农用车第一时间把村里的2名重伤人员,送到直升机降落点,使其及时被转运。

地震发生后,王康的儿子曹洋皓在泸定。当得知父亲一路逆行从磨西镇返回共和村,和大家一起抗震救灾的消息时,曹洋皓当即跑到泸定县政务中心报名,以志愿者的身份回到共和村参加救灾行动。

据了解,地震后,在共和村陷入“孤岛”状态、与外界失联的分分秒秒中,全村的34名党员、11名村干部在村党支部的统一安排和指挥下,第一时间收拢安抚村民并转移至安全地点,第一时间做好灾情核查和救助伤病员,为后续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把地震灾害带来的伤亡降到了最低。

9月8日,根据专家意见,州抗震指挥部和磨西镇党委政府通知共和村村委会,协助相关部门及时转移该村一组90多名村民至磨西镇的救灾安置点。共和村的党员、干部又一次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结束共和村的采访,记者经州委组织部了解到以下信息:徐康琼2019年、2021年是海螺沟景区优秀党员;共和村被评为2019年州级最美村寨;共和村是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 上一篇:海螺沟景区人民医院——跑好医疗救援“第一棒”
  • 下一篇:坚守,只为让更多家庭拍上全家福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83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