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20日
◎本网记者 李娅妮
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发生6.8级地震,灾区群众的生命安全成为了全国人民的牵挂。就在这天,一支支身披红色队服,背印“四川地灾排查队”的队伍在危难中逆向而行,他们把抢救和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与危险竞技、与地质灾害博弈的硬仗。
在震后第一时间通过卫星设备,将灾区人居区域隐患点坐标全部传送给泸定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为救援路线提供参考后,泸定县自然资源局徐华松和5位同事,当即赶赴受灾最严重区域得妥镇湾东村和紫雅场村开展地质灾害排查评估工作。“从现在开始,我们必须提起十二万分精神,第一时间查出隐患,确保救援队伍安全进来。”徐华松在前往得妥镇的路上反复叮嘱着首次参加震后次生灾害排查的队友。作为一名资深地质灾害技术人员,徐华松先后参与过“5·12”汶川大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抗震救灾经验丰富的他挑起了这支得妥镇地质灾害排查评估队伍的技术指导工作。
冒着不断的余震,从乘车换到步行,跨过飞落的岩石、蹚着过膝的河流,徐华松和同事们艰难却又坚定地走进了灾区。此刻和他们一样冒着生命危险,散落在灾区各个角落开展次生灾害排查的队伍有73支共414人。
9月7日,伴随着轰隆隆的直升机轰鸣声,四川资源下属冶堪设计集团一支6人的次生灾害排查队伍乘坐陆航团直升机顺利抵达一号营地。景区道路不通,外加连续降雨和不断的余震,为这支队伍的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9月10日,他们带着劳累三天的硕果,一份详细的海螺沟景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资料,成功返回泸定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本该一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他们却在抗震救灾一线用一句“但愿一家不圆能换万家团圆”诠释着自然资源人的担当使命。
9月16日,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水文中心(华地公司)高级工程师吴鄂因担心受灾群众私自返回白崖滑坡收玉米,一大早就和同事来到滑坡处看地质灾害点发育情况,并给当地群众详细讲解和演练避灾知识。
……
截至目前,距离9·5泸定地震已经过去整整10多天,在此期间投身抗震救灾一线的500余名自然资源人,在震垮的万丈山崖下、震裂的交通主干道上、震倒的受灾群众家中、泥石流旁、山体垮方处开展次生灾害排查评估工作,并将排查评估结果紧急报送抗震救灾指挥部,实时跟进灾区前线地质灾害状况,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救援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他们始终跑在危险前面,用脚步丈量灾区,给救援队伍开辟出了一条条安全的生命通道。救灾结束了,但自然资源人的使命没有结束,他们依然坚守在防灾一线,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为灾后重建建言献策,他们坚信,“只要我们跑得比险情快,危险就伤害不了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