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 2022年09月30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兰珍
“脱防护服要注意顺序,先摘屏罩,然后往外卷着脱掉……”9月23日下午6时,色达县疾控中心,防护员尼玛对着镜头开展正确穿脱防护服的线上示范教学,130余名乡村医生对着屏幕学习。色达县卫健局办公室主任谭爱军表示,针对村医技能水平提升的线上教学将会持续到年末。
近年来,甘孜州卫生健康事业各项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记者从甘孜州卫健委了解到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州已建成国家民族医重点专科4个、省级民族医重点专科14个;雅江、得荣、石渠3县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丹巴、理塘、得荣3县被评为四川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成效突出集体……
不过,甘孜仍面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等现实难题。9月21日,十二届甘孜州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将围绕民生改善,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目标已确立,甘孜卫生健康事业如何“加速跑”?
人才增量
完善骨干医生成长培训机制
人才培养是甘孜州提升卫生健康水平的重点。在地广人稀的甘孜,线上培训正成为医护人员提升技能的有效方式。据介绍,目前,甘孜已初步搭建省、州、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学系统,实现录制视频课程365课时,远程教学38.8万人次。
“组团式”医学帮扶也成为甘孜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通过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甘孜州级和各县(市)人才培养不断提质增效。
通过与对口帮扶派遣骨科团队协作,理塘县人民医院首次为11名患严重膝关节疾病的群众开展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成都363医院、成都市郫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及浙江省帮扶团队传授下,道孚县人民医院开展了数十例“无痛分娩”;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医生的指导下,甘孜县人民医院外科首次开展了“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外耳整复术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皮瓣成形术”……
7月下旬,甘孜州出台《甘孜州骨干医生培养计划》,提出到2026年全州卫生健康人员总量超过1万人;州级层面培养评选骨干医生达到1000名,全州基本实现“院院有骨干”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该计划从抓紧编制卫生人才规划、制定人才激励政策等10个方面明确了保障性的政策举措。其中,评选出的“好医生”“好护士”一次性给予5000元激励。这项评选目前正在开展,各县(市)申报已经完成。
服务提效
推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化建设
“高血压、糖尿病都要注意日常照看,要按时吃药,不要自己乱吃乱买……”近日,丹巴县半扇门镇卫生院院长杨星带着医护人员,在全镇各地开展到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半扇门镇卫生院是丹巴县7个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的乡镇卫生院之一。该院不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重点解决卫生院医疗水平不高、检验检查不准确及慢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还基本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整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与丹巴县人民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等急救绿色通道。
正是有了不间断的到村服务,半扇门镇最偏远的火龙沟牧业村的群众也可以不出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老人每年1次免费体检,普通村民每年4次高血压、糖尿病检查等。
推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化建设,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改善服务质量有重要推动作用。甘孜州卫健委基层卫生科科长童莉表示,目前,甘孜州已经有51个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
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如何,患者也会“用脚投票”。杨星说,半扇门镇卫生院过去接诊人数每年不到5000人次,“如今上升到1.2万人次。周边太平桥乡、墨尔多山镇的患者也会过来就诊。”
理念刷新
推动观念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
9月23日下午,甘孜州妇幼保健院B超室前,排队进行“两癌”免费筛查的女性络绎不绝。康定市民易莉进行了宫颈癌筛查、乳腺彩超检查、乙肝检测等,完成整套检查项目花了约1小时。“检查中,医生还解答了各种疑问,给了一些建议和指导。”易莉说,“以后要学着加强健康管理了。”
今年以来,甘孜州已完成“两癌”筛查19299人,年度目标任务完成率106%。“这说明‘治未病’的理念在甘孜逐渐得到推广。”甘孜州卫健委妇幼科科长其麦泽仁表示,为了方便更多女性参与,免费筛查时间特意避开了采挖虫草菌类以及春播秋收的时节,并通过乡村医生通知到有需求的人群。
据统计,今年甘孜各地共发放筛查政策宣传资料3万余份,集中宣讲60余场次。乡城、新龙、石渠等县还通过发放围裙、雨伞等小礼品,吸引更多人参与筛查。
这也是“健康甘孜行动”深入实施的成效之一。该行动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增强群众健康意识,推动群众观念从“治已病”到“治未病”转变。
根据《甘孜藏族自治州“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要求,下一步,甘孜州将通过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环境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护、烟草控制能力建设等项目,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力度,引导群众主动学习掌握健康技能。特别是针对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人群关注的健康问题,做好精准宣传和健康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