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3年09月05日
写在“9·5”泸定地震一周年之际
图为海螺沟灾后恢复重建统规统建安置点建设现场。 记者 肖宵 摄
泸定县得妥镇受灾群众的新家。 王凡 摄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悲伤仍在心底,生命已然蓬勃。崭新的村庄拔地而起,明亮的教室里不时传出琅琅书声……。
在“9·5”泸定地震一周年之际,一张张重建答卷,绘就灾区壮美画卷——
毁坏的家园正在重建,曾经的疮痍已经新生。灾区群众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难中顽强挺立的灾区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奋力将灾区建成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上下同心者胜。地震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直面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谱写了感天动地的时代凯歌。
震后的灾区,百废待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决策,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在领导、指挥抗震救灾的同时,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作出及时部署。震后一周多时间,泸定中小学全面复课;震后不到一个月,灾区群众搬进了宽敞明亮、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板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干部职工始终与灾区群众心手相牵;一年后,整齐划一、美观大气的新家园,在地震废墟上拔地而起。面对地震灾难,灾区干部群众奋起抗争,勇敢走出命运的阴霾。曾经山河破碎的灾区正以新的面貌,昭示着美好的未来。
深切关怀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磨西镇——一场猝不及防的6.8级地震发生,山体崩塌、巨石翻滚,强烈的地震波快速向周边扩散。地震造成大量民房垮塌、交通通讯中断,给当地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救援受灾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明确要加强震情监测,防范发生次生灾害,妥善做好受灾群众避险安置等工作。并请应急管理部等部门派工作组前往四川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工作,尽最大努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委书记王晓晖第一时间连线泸定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了解灾情、作出批示,深入泸定县磨西镇,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实地了解灾情,在临时安置点、救治医院等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5日下午5时20分,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震中泸定县磨西镇成立省市(州)县、军地前线联合指挥部,扁平化统一指挥调度,全力搜救受灾群众,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指挥长、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率工作组抵达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州委书记沈阳深入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发挥乡村党员干部作用,联合专业救援力量,安全转移被困群众,成立“一对一”专班全力搜救失联人员,逐村开展全覆盖地毯式搜救,确保不漏一户一人。
州委副书记、州长冯发贵第一时间带领州级相关部门赶赴震中指导抗震救灾,要求紧盯掉边掉角户和失联人员,确保人员无遗漏。抓好转运,抓好安置,确保“五有”,并抓紧完善细化过渡安置方案。抓好“四通”,抓紧抢修受损设施设备,确保灾区交通、电力、通信、供水尽快通达通畅。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公安特警、安能集团、应急安全生产、航空救援、社会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等各类救援力量闻令而动、挺身而出,社会各界万众一心,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这是“9·5”泸定地震发生后的救灾进度表——
震后6分钟,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调集成都、德阳等7支消防队伍向灾区挺进;
地震发生10分钟后,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完成集结赶往震中;
地震发生10分钟后,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第一时间派出特勤大队等力量赶赴震区;
震后1小时40分,第一批救援车辆通过泸定收费站,全省高速公路开启抢险救援应急通道708条;
震后3小时20分,甘孜州先期240名特警抵达震中开展应急救援;
震后4小时40分,泸定县第一批重伤员转运至雅安市人民医院;
震后5小时30分,震中磨西镇临时安置点亮起“第一盏灯”;
震后1天,省道217金光段抢通,泸定县灾后集中安置点实现应急供电;
震后2天,泸定县所有乡镇全部恢复通信;
震后第9天,泸定地震灾区31所学校17104名学生全部复课;
……
急速挺进,救援力量星夜急行,搜救乘舟越过大渡河,攀绳飞过湍急山溪,刀砍斧劈开出临时道路……水陆空齐发力,各方救援力量搜救被困群众,转移避险群众。
灾后安置
让受灾群众舒心暖心
2022年9月7日,磨西镇杉树村三组受灾村民你拿一袋米、我提一筐菜,你出一份力、我捐一点钱,齐心协力、共渡难关,520人共煮一锅“团结饭”。
大灾当前,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迅速响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最高效率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经受住了这场生死竞速、战天斗地的巨大考验,为甘孜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彰显了甘孜担当、甘孜速度、甘孜力量。
9月11日,在泸定县得妥镇繁荣村,泸定地震后首批过渡安置房开工建设。
集中安置点由临时党支部办公室、活动室、书屋、卫生室、消防警卫值班室、门卫室、超市等配套服务设施组成。安置房间里配套卧室、厨房、客厅全套的家具。同时设置公共卫生间及浴室、公共厨房,有集中供水处、盥洗区、晾晒区和垃圾收集点。
9月30日,震中磨西镇磨子沟村、大杉树村、咱地村、共和村、青岗坪村、柏秧坪村及老街社区受灾群众202户、530人正式搬迁入住。
泸定县得妥镇联合村村民钟会刚搬进新家就激动地说:“房间里床被、洗漱工具、桌椅板凳什么都有,就连我们女士用的护发素都给我们准备好了。”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2022年的国庆节,在泸定灾区燃起了新的希望。“9·5”泸定地震集中过渡安置房交付使用,430户1407人搬迁入住。两处集中过渡安置点位于泸定县磨西镇和得妥镇,建设安置住房528套。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一时间派出290余名专家,完成了重灾地区房屋应急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实际安置需要规划了临时安置房的规模数量。
“地震后,第一个来看我们的是联谊干部。”得妥镇湾东村村民肖学兵告诉记者,地震后第三天,跟我们毫无血缘关系的泸定县乡村振兴局的康霞就来看望我们了。
地震发生后,甘孜州要求每名干部第一时间赶到震区,找到联谊家庭,开展疏导情绪、协助安置等工作。“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2个属地县(局)、6个州级联系单位4735名干部职工,实地走访12857户联谊家庭,实现了与灾区群众结对联谊不留“盲区”。
一年来,我州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民生优先。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落实落细受灾群众吃、穿、住和基本医疗、教育保障。因灾新增低保户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全面强化项目建设用地、环保、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重建政策上下贯通、落实落地。下达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及过渡安置资金,推动市场主体复商复市,帮助受灾群众转移就业。
灾后重建
建成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对逝去同胞的最好告慰,就是从悲痛中重振,在灾难中崛起,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
2022年9月15日,省委召开“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谋划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坚持因地制宜、科学重建,统筹抓好城乡住房重建、公共服务重建、基础设施重建、地灾防治、景区恢复、生态修复、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努力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典范。
9月23日,甘孜州“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州委书记、州重建委主任沈阳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震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决策部署,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齐心协力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
州委提出,要科学规划抓重建,聚焦系统性和前瞻性,突出住房重建、公共服务、地灾防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五个优先”,高质量编制规划及实施方案,努力把泸定建设成为展示甘孜形象的“东大门”,把海螺沟打造成为大贡嘎旅游圈的“新样板”。要突出重点抓重建,采取项目化推进,把泸定县、海螺沟片区作为重建主战场,突出抓好路水电网基础设施、景区恢复及服务配套、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文化传承,整体提升灾区发展水平。
灾后重建,规划需先行——
我州科学编制“1+5”规划,下达重建项目进度计划,逐一明确责任主体、时序进度,推行“三项铁规”机制,定期督查通报、按月挂牌督办,推动重建项目提速增效。
宽敞的客厅,6间卧室、独立的厨房、楼上楼下都有卫生间,墙面刷了乳胶漆,楼梯间安装了地砖和铝合金护栏,地面铺了墨绿色的地砖。“我家一共6口人,可以达到一人一间卧室。”今年9月2日,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梁才玉老人高兴地说,三楼是我们堆放粮食的地方。据了解,她家的住房属于统规自建,刚竣工不久。
在磨西镇安置房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幢幢重建新房正拔地而起。
大杉树安置点项目现场负责人唐国强告诉记者,房屋的外观设计采用了海螺沟当地建房特色。共有三种户型供受灾群众选择,海螺沟景区为5A级旅游景区,每间卧室都设计有独立卫生间。受灾群众可用作旅游接待,增加收入。
在灾后重建中,我州按照农村住房“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功能实用、美丽宜居”,城镇住房“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的重建标准,规划实施住房重建和城乡建设项目,4个统规统建项目开工。
“学校已完成爱心浴室、图书馆、录播教室、屋面、墙面的建设及维修工作,学校面貌焕然一新。”9月2日,海螺沟景区磨西镇中学校团委书记刘雁灵告诉记者,教学楼在加固维修后旧貌换新颜,学生们在新校园开启了新学期的校园生活。
一年来,我州紧扣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领域设施恢复和能力提升,统筹实施公共服务重建项目,保障了灾区群众基本就学、就医等公共服务所需。
8月31日,经过242个日夜的不懈鏖战,全线最长隧道海螺沟共和2号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也是继青岗坪隧道、共和1号隧道后,全线贯通的第三座隧道。
海螺沟景区立足打造“世界知名旅游镇”发展定位,统筹推进贡嘎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磨西老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工作,按照“一年有序恢复、两年基础提升、三年全面开放”进度要求,立足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丰富新消费供给,培育兼具文化特色、年轻化、沉浸感、互动强的文旅新业态,重塑海螺沟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牌,打造“千面贡嘎”“极地贡嘎”“神奇贡嘎”等文旅品牌,努力成为大贡嘎旅游圈“新样板”。
我州规划实施景区恢复和产业发展项目,加快景区旅游厕所、停车场、观景台、步游道等配套设施恢复重建,修缮管网设施,聘请专家开展安全鉴定,争取实现海螺沟景区今年底局部开园。
抗震救灾,从来不是“孤勇者”的奋斗,而是共克时艰、共赴危难的“人民战争”。一年来,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双手重建家园,用双手播下希望,再大的灾难,都不能压制生命的蓬勃;再多的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