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南望雅江,提速升质快一拍

《甘孜日报》    2016年01月15日

 ——雅江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两河口水电站截流筑坝。

日基产城综合体一角。

雅砻古渡桥自横。

通乡公路蜿蜒盘曲。
    ■记者 冯晓红 国际在线记者 张黎萍
    2016年1月1日,从雅江县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传来一组喜人的数据:
    2015年全县GDP达到10.22亿元,首次迈入甘孜州“10亿俱乐部”,5年间增长2.25倍;地方财政收入2.22亿元,五年间增长3.69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万元,五年间增长1.7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亿元,五年间增长2.16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0.71万元,五年间增长2.71倍。
    五年前的2010年,雅江GDP仅仅4.54亿元。五年持续发力,雅江发展速度令人振奋。
    一个曾经戴着“国定贫困县”帽子的雅江,是如何用短短数年时间迎来了今天的发展新局面呢?
    州政协副主席、雅江县委书记阿基布珠说:“雅江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得益于坚决贯彻了中央和省委的治藏方略,得益于深入实施了州委州政府‘1236’发展战略,也得益于坚持实施了县域经济发展‘123发展战略’。如果说非要讲一点体会,那么,用要素激活实现城乡提升,用项目支撑带动产业振兴,用产业振兴助推脱贫奔康,就是我们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
    要素激活实现城乡提升
    协调发展的谋篇布局
    十二五时期,雅江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立了“夯实一个基础,即农牧业;建设两个重点,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壮大三个产业,即水电、矿产和旅游”的“123”经济发展思路。
    思路有了,从哪下手呢?很显然得靠大项目大投资来支撑。
    十一五末,雅江县财政收入仅数千万元,城市空间仅0.24平方公里,没有大的项目投资拉动,所有的经济谋划都难以实施。现在的问题是,如果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争取,大项目来了,雅江的城镇经济承载能力又不足。如果用“小牛拉大车”的方法强行启动大项目上马,这条路走得通吗?
    雅江是甘孜州乃至全省藏区中水电、矿产和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其中锂辉矿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现已探明的可开发量达200万吨,总开采价值超过1300亿元;县域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开发潜力高达1000万千瓦,位居全州之首;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地处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线中转枢纽区,境内的木雅文化、康巴文化、扎巴走婚文化、松茸等食用菌特产以及所依附的众多自然景区,赋予该县巨大的旅游后发优势。
    女美不愁嫁。很快,水电、矿产、旅游以及农旅相融类的一系列项目招来了实力强大的金龟婿。二滩公司巨资投向水电、天齐公司大手笔瞄准锂辉矿、川野公司则对食用菌及农旅项目情有独钟。一批又一批的投资商正奔着雅江的优质产业项目蜂拥而来。
    创新的发展理念催生了开放的发展意识,开放的发展意识引来了绿色的庞大投资。可接下来,政府和企业都面临一个大的发展难题,那就是怎么样来保障这些产业项目的上马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同步,又怎么样来保障大项目带来的“强县”与大扶贫带来的“富民”能够兼顾利益“共享”。如果核心产业项目没有综合生产要素的配套,经济产业的腾飞势必会陷入“头小脚大”的境地。如果核心产业项目仅仅增加了地方财政和少部分群众的利益,那么,对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众而言,脱贫致富奔康仍是一个漂浮不定的问号。
    事实的演变证实了雅江县委县政府的判断。矿产、水电、旅游和农旅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都遇到了麻烦。大的矛盾在哪里呢?两个,一是城乡经济承载能力不足。项目要上马,基础设施、配套设施跟不上,公共服务也跟不上。大项目落地往往涉及用地大调整、房屋大搬迁、居民大安置,落后的城乡市政体系制约了产业项目的投资。二是传统产业结构过分单一。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引发的最大问题还不是农牧民群众的收入问题,而是群众与投资企业的利益纷争问题,这直接导致许多项目实施进程受阻。
    怎么办?“对策就两个,一个是坚定不移地推进要素激活,实施城乡提升工程,这是为了协调发展;另一个就是千方百计在资源开发中构建政府、企业、民众三方互惠互利机制,这是为了利益共享”。阿基布珠深有感触地说:“城乡提升,最早我们是被逼的,后来州上提出的六大发展战略中明确地把城市提升作为增强区域经济承载力的重要手段,这给我县城市提升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立足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局,按照“三化联动”的总体思路,雅江县迅速调整城乡建设规划,针对城市空间狭小、城镇功能不足、城乡一体化滞后等突出问题,先后两次对县城进行扩容提能增效,初步形成了“一城三区”的“一核两翼”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区从0.24平方公里扩充至如今的2.31平方公里,为新县城打造318中国景观大道城市会客厅和大香格里拉环线中心驿站夯实了环境基础,更为县域经济支柱性产业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更大的承载能力。
    与普通的县城扩容不同的是,雅江新城市不仅强调了传统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更具有“城市与景区同体”、“人居与旅游同步”、“社会功能与产业功能融合”等三大鲜明特征。在新的“三区”定位中,老县城强调完善城市基本人居和公共服务功能;日基村产城综合体强调城市副中心、旅游景区、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和特色农业生产研发以及精品文化旅游村寨集市功能的融合发展;呷拉片区则以教育功能区为引领,逐步形成集文体服务、休闲娱乐、加工销售为主的产城综合体。
    为给遍及全县东西南北的各类产业项目提供更大的经济承载能力,“十三五”期间,雅江的城乡提升还将进一步形成“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新型格局,空间布局更合理、功能分工更有序、资源配置更优化、公共服务更均等、环境条件更优美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必将为雅江经济的大发展注入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项目支撑带动产业振兴
    绿色发展投资拉动
    水电、矿产、旅游是雅江三大支柱产业,是区域经济振兴的主要依托。但在大好的投资机遇面前,雅江人时时没有忘记绿色发展的“警戒”线。
    “环境破坏大、投资规模小、生态保护弱的项目坚决不能要,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科学有序、持续长效是我们资源开发必须坚守的原则。”阿基布珠坚定地表示。
    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一个个绿色水电项目、一个个环保矿产项目、一个个生态旅游项目次第开工建设。“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的经济规划从美好构想变成了建设现实,书记县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领着干、基层干部全力突,从城市到农村、从路边到江岸、从景区到矿山,幅员8000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到处是你追我干的拼搏、遍地是只争朝夕的豪迈。
    不甘落后的雅江人和天南海北的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共同书写了雅江难能可贵的“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
    ——五年来,雅江水电实现了“由小到大”。两河口水电站装机300万千瓦,计划投资700亿元,建设工期10年,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亿元;装机108万千瓦的牙根二级电站、装机27万千瓦的牙根一级电站、装机27万千瓦的达阿果电站、装机10万千瓦的雄美电站等相继投入建设,累计已完成投资130亿元;整个雅砻江流域和县域数十条支线河流,一个个绿色水电项目正迎风扬帆,为雅江打造水电经济产业航母而喷薄起航。
    ——五年来,雅江旅游实现了“由慢到快”。国道318线横穿雅江171公里,雅砻江大峡谷纵贯雅江全境300余公里,围绕“一江一路”的旅游总态势,雅江县以“做深过境游、打造目的地游”为旅游总战略,以县城为中心,把全域旅游规划为江东、江西、江南、江北四大板块。过境游方面,以日基产城综合体和康巴汉子村为重点,构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西连理塘和亚丁、东接康定和雅安的大型综合旅游集散经济港;目的地游方面,江西的木雅文化、帕姆岭以及祝桑草原风光,江东的康巴汉子文化和郭岗岭风光,江北的扎巴走婚文化、高峡平湖景观以及庆达沟风光,江南的香拉多吉神山文化和大峡谷风光等共同构建以特色文化为亮点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率先启动的旅游先导项目日基产城旅游综合体2015年旅游人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1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0.53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141.3%和145.6%,同时该村还被授予“全国文明村”的称号。旅游业加快发展的趋势和综合带动功能的成效逐步显现。
    ——五年来,雅江矿产实现了“从无到有”。以雅江为主体,涵盖康定和道孚的世界第一规模锂辉矿日前纳入国家新能源整体开发战略框架,国家和省、州将联合对这一重大资源进行勘探和开采,并斥巨资打造“中国锂都”。五年来,雅江为推动锂矿产业的发展壮大,从投资环境营造、招商政策优化、群众思想疏导和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吸引了多家企业入主开发矿产产业。截止目前,锂矿产业项目累计投资已完成4亿元。土地整理、道路还建、移民搬迁、产业安置、赔偿补贴等工作正有序有力推进。
    三大支柱产业全部投产开业后,将为雅江县域经济GDP再翻一番提供可能,预计到2020年左右,雅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将突破10亿元,比2015年将再翻两番。
    面对当前经济的成就和未来经济的大好态势,雅江人并未满足和不前。一场“后水电发展忧患意识”的新思考正在决策层面引发关注和重视。
    雅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旦灯表示:“别人可能在羡慕我们的水电和矿产开发优势,因为这可能会让雅江真正完成‘领跑康南、赶超康东’的宏伟目标,但水电开发和矿产开发一旦过了投资建设高峰期,进入平稳运行阶段,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呢?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提前预谋。预谋的重点就在于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和以食用菌为龙头的特色生态农业。”
    产业振兴带动脱贫奔康
    共享多赢的长效之策
    与全国全省全州一道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雅江十三五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精准扶贫是实现全县如期奔小康的主要抓手,而振兴产业尤其是振兴三大支柱产业则是推动精准扶贫的坚强支撑。那么,支柱产业的振兴和精准扶贫之间的纽带是什么呢?
    “就是两点。一就是夯实生态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两个基础,另一点就是在优势资源开发培育三大支柱产业中千方百计建立事关全民的共享多赢机制。”阿基布珠坦言:“这两项工作都很艰难,但都是十分迫切和重要,既是脱贫奔康的全局之需,也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效之策。”
    雅江山多地少、气候多样、交通滞后、发展现代农牧业,不可以生搬硬套、不可以固步自封,必须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特色之路。“不与粮争地、不与山争林”就是当地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以松茸为代表的食用菌就是这个发展方向的优先之选。”
    松茸是举世公认的菌中之王,不仅美味可口,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只能在特殊的海拔、温度、湿度、土壤、日照等条件下才适合规模化种植,更重要的是,市场售价也远远超过其它传统农产品,是促使广大农牧民快速脱贫致富的产业捷径。
    近年来,雅江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大力培育各类食用菌专合组织58个,招商龙头企业川野集团投入基地建设(已完成1亿元),启动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成功争取到“中国松茸之乡”品牌,顺利完成“雅江松茸”地理标志认证以及商标注册。该项工程全面实施后,将覆盖全县一半以上的农牧村寨,人均增收可望达到1万元以上。先期实施的日基村食用菌棚100个目前已基本建成,2016年销售后每户农民将增收2万元以上。
    除食用菌外,大棚蔬菜、藏鸡、藏香猪、暖棚牛等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农牧产业也在全县十七个乡镇大面积铺开。政府采取政策补贴、定点帮扶、龙头企业基地化引领、金融扶持以及农牧民自筹的方式解决传统农牧业转型升级的投入问题。相对于传统农业收入,专合化和企业化的规模种养业给相关农户的平均增收达一倍以上。
    “种了13亩大棚蔬菜,加上藏香猪这些收入,去年我家的收入将近有10万。”呷拉乡村民桑珠介绍自己的收入时显得很满意。
    对有土地的农牧民而言,发展现代农牧业是脱贫致富的良好出路,而对水电、矿山移民以及旅游景区开发区失地农牧民而言,如何让群众从资源开发中获取长期持续的增收帮扶就显得尤为重要。怎么帮呢?
    “过去水电矿山移民安置,主要是现过现,就是赔钱赔房赔土地,重视当前,不重视长远。这几年我们花很大力气,跟开发企业反复争取,有了重大突破,就是要求开发商要从利益共享机制和增收长效机制上帮扶当地群众。客观上,这也对我县的精准扶贫事业和致富奔康目标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县委副书记蒋继东如是说。
    据了解,雅江县重点水电、矿山、旅游项目在政府的争取下,对搬迁移民或辖区居民除按常规方式进行资金补偿赔偿以及就业创业帮扶外,还将创新建立共享长效利益机制。初步达成的方式包括,资源开发进入经营期后以股份分红方式向村民进行长期补贴、建设期以村民为主体组建物流专合社从事运输服务、旅游门票收入约定一定比例定期反哺辖区居民、开发企业一定比例用工约定使用当地群众等。
    五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三大支柱产业和一个基础产业的高速发展,让雅江引人关注。但更令人欣慰的是,雅江人在优越资源和良好发展态势下的清醒和忧患:
    当重大项目投资聚集雅江时,他们想到的是为这些项目如何提供更匹配的区域经济承载力,为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条件;他们想到的是在资源开发时,如何把重大项目的产业优势转化为长效帮扶农牧民群众致富奔康的共享共赢机制;他们想到的是,当水电、矿产、旅游这些自然资源建设投产后雅江经济的增长之路又该如何谋划。
    “坚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融入推进‘1236’全州发展战略的雅江实践和县域经济‘123’发展战略之中”,从“国定贫困”到“领跑康南”,雅江再次站在了一个新起点。
    南望雅江,清风正徐来......
    (图片由雅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 上一篇:砥砺奋进谱华章
  • 下一篇:奏响和谐幸福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