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7年07月19日
本网讯(陈科)近日,笔者在宜宾市帮扶建设的新龙县德麦巴村特色马铃薯种植基地看到, 200亩紫皮紫心、红皮黄心马铃薯郁郁葱葱,长势正旺。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今年马铃薯的总产量将达40万斤,实现产值近80万元,对贫困户脱贫贡献率将达44%。
今年以来,新龙县在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中,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着眼从长谋划,对标发展所需,把“精准”贯穿产业选择、产业助推、产业扶植全过程,按照“立足高原做文章、围绕生态要效益”的思路,以“四个一万”产业布局为主线,高标准培育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区域化”的理念和“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模式,在全县发展10000头犏母牛,连片集中建设10000亩黑青稞、10000亩马铃薯和10000亩高原油菜基地,力争每一户贫困户在新型产业培育中都分到“一杯羹”。
目前,全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已投入资金1656万元,集中连片种植马铃薯1640亩、黑青稞2540亩、油菜1510亩、青杠木耳10亩,发放藏猪190头,建设牲畜暖棚45座和蔬菜大棚20座。仅在犏母牛发展方面,全县发挥宜宾市对口援建资金的主导作用,将投入援建资金700万元,购买1400头犏母牛发放给1101户全县建档贫困户和2017年宜宾市对口帮扶的色威村、德麦巴村、仁乃村等3个村的非贫困户,确保每户至少1头并实现全覆盖。
“为使犏母牛产业良性发展,县上还引导设立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以村为单位建设集体牧场,成立了犏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县农牧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为有效解决特色产品的市场,促进全县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新龙县创新思维理念,借力宜宾市对口帮扶和四川工商职业学院定向帮扶,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产品营销,在宜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电商销售平台,实现全县特色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
同时,通过宜宾援新龙工作队牵线搭桥,借助大公司开展新龙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引领高原特色产业向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尽快使新龙特色产品与大市场实现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