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德格县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甘孜日报    2017年11月19日


雨拖村安置点全貌。

掩映在鲜花丛中的雨拖村新安置点。

      德格县是国家深度贫困县之一,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到2016年底仍有13678名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环节中的难点重点。2017年,德格县创新模式,全面推进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使793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今年全县计划脱贫人口总量16%

      “今年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德格已有563人挪出了‘穷窝’。”德格县委副书记陈万林说,根据规划,2017年至2020年该县计划再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5764人。2017年龚垭乡雨拖村、白垭乡尼珠村整村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投资4500万元,目前基建已基本完成,搬迁户正有序搬迁入住,今年年底前170户、806名贫困人口可基本实现搬迁入住新房。

    ■董正山 /

  “易地搬迁+特色产业”

    让贫困户迁出小康路

        当笔者来到龚垭乡雨拖村整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时,只见这里一栋栋新修的藏房排列整齐,其间不时传来孩子们嬉戏打闹的欢笑声,村民们或三五成群闲聊,或在开满鲜花的雨拖村花园漫步,显得悠闲惬意。

        从20173月启动易地扶贫搬迁至今,龚垭乡雨拖村纳日组19户贫困户陆续搬迁到这里开启新生活。这个安置点规划安置117521人,其中精准扶贫建档立卡29131人。

       今年10月底,贫困户扎西拥章一家7口人高兴地搬进了新建的一栋两层楼房。扎西拥章说,建房共花费15.8万元,政府补助7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是政府出资建设,生活环境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在晚年过上了幸福日子......”坐在新房前晒着太阳,白垭乡尼珠村67岁的村民不穷和老伴泽拥跟笔者讲述起以前的苦日子。10多年前,两位老人家中房屋因年久失修,没钱翻盖,就一直寄居在亲戚家中。“说是寄居,其实就是租了一间房子,又小又不透气,住在里面难受得很......

      说着,泽拥拉着笔者进屋参观新家,这是一栋50平方米的房屋,两室一厅,有厨房、卫生间,南北通透,干净明亮。正门外,还有一个路面硬化了的小院落。“现在我和老伴不仅住上了新房,而且我们有养老保险、低保,再加上国家政策给我们的各种补助,这日子一点都不用愁了。”

       白垭乡尼珠村第一书记斯郎尼玛告诉笔者,村里一共有5户无房、危房贫困户,县上统筹考虑,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从今年3月选址开工。经过8个月的建设,现在全部搬进了新家。“搬迁安置点靠近公路,交通生活方便。”

      令泽拥等贫困户没有想到的是,德格县委县政府为了保障搬迁安置点的房屋质量,除了请专业监理外,还采取群众组织砂石、按房屋平方面积比例出普工等方式以工代赈,让搬迁户参与到新房建设中来。

     “房子在动工前就分好了,搬迁户在工地干活以工代赈的同时,发现建房哪儿有问题,施工方就整改哪儿,建成后逐栋验收,直到群众满意。”斯郎尼玛。

       为确保贫困户“搬得出”“能致富”,该县还依托自身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龚垭乡雨拖村扶贫移民安置点负责人告诉笔者,安置点房屋建设已经全面完工,该安置点紧邻德格旅游特色资源古石板墓群和古碉遗迹,将搬迁安置117521人。“我们正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易地搬迁+旅游扶贫’模式,一方面保护好历史文物古迹,另一方面让搬迁群众有房、有业、有技,分享旅游扶贫带来的红利。同时,对有劳动力且有转变就业方向或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引导其‘进种植基地、进养殖基地’;有长期立足农村发展意愿或劳动力相对较弱的贫困户,引导其进村合作社或就近安置。”德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赤康说。

      此外,白垭乡、龚垭乡等地依托中藏药材种植、奶牛养殖、藏香猪养殖等特色农牧产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易地搬迁+合作社”模式,将本地特色农牧产品规模拓展,吸纳劳动力就业,达到“抱团取暖”效果。

    强化产业扶贫理念

    增强群众内生动力

     “自搬到了安置点后,家里养起了藏猪,我们还可以到蔬菜大棚、藏药基地和花卉基地打工,一年下来,赚钱不比外出打工少,只要肯干活,脱贫没有问题!”龚垭乡雨拖村40多岁的村民泽仁扎西憨厚地说,他家有4口人,按照建房标准,可以建设100平方米。“新房宽敞明亮,一点都不比城里人住得差”。

       雨拖村是典型的高原山区“穷窝窝”,为了改变村民贫困的生活状况,雨托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共商搬迁事宜,统一选址,将村里原来偏远分散的17户贫困户集中安置到安全且交通便捷地带,每户都有产业脱贫的“小目标”,且有干部对接帮扶。

      “德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始终贯穿一个理念就是‘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德格的扶贫搬迁始终聚焦精准脱贫,已经初步探索出了富有善地德格特色的搬迁脱贫模式。

       在德格县,当地强化产业扶贫理念,使搬迁户在产业链接上增收“藤上结瓜”。原来,当地在雨拖村新村安置点下侧建立花卉种植基地和奶牛养殖合作社,将种养殖落实到户,每户年增收超3000元。

      德格县委书记嘎绒拥忠告诉笔者,当地山多地少,人地矛盾比较突出,当地鼓励引导有意愿、有发展能力的偏远贫困户进城、进合作社、进种养殖基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改善贫困户的生活、发展环境,拓宽贫困户就业发展领域,让贫困户享受同等社会公共服务,防止搬迁贫困户出现“住上新房子,过着苦日子”现象。

     “规划聚焦脱贫、选点聚焦脱贫、安置方式聚焦脱贫、建设过程中谋划脱贫。”嘎绒拥忠说,只有坚持脱贫导向,才能实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如今,德格易地扶贫搬迁成功“破五难”(破守住“穷窝子”不放的“观念转变难”、破高山河谷“山沟子”的“成片用地难”、破规划上“掉链子”的“顶层设计难”、破贫困群众“钱袋子空”的“筹集资金难”、破住上好房子却过“穷日子”的“造血增收难”),引领群众“整村”易地搬迁,集约方式“腾出”建设用地,突出特色“规划”美丽藏寨,以工代赈“破解”筹资难题,因地制宜“培育”一村一产,探索出了一条整村易地扶贫搬迁的德格新路径。

  • 上一篇:双流巴塘“双向”联动加强援建资金监管使用
  • 下一篇:白玉县紧抓教育优先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