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1月08日
援藏干部牵头筹建的乡城县“惠民平价超市”。
■鲁星 曾佐然 文/图
日前,松茸、虫草、红景天、雪莲花、牦牛肉、藏香猪肉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乡城藏鸡、乡城藏鸡蛋等80余种藏区特色农产品亮相中国(泸州)第二届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受到客商追捧。这正是泸州援藏队牵线搭桥的结果。
一年多来,泸州援藏队协调中国农科院为乡城县编制了农牧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农牧产业扶持基金520万元,建成特色农产品加工集中发展园区和电子商务及农特产品市场。通过泸州农博会、全省乡村文化旅游节、藏区农特产品销售专柜、民间组织销售等方式,大力推动乡城农特产品进内地。今年初,联系泸州企业购买牦牛、藏猪以及菩提手串等农特产品,为贫困群众创收30余万元。夏季秋季,援藏队队员帮助农牧民销售虫草、松茸等收入100余万元;联系内地组织和个人购买乡城本地苹果、核桃3.4万斤,为群众创收20万余元。
A
精心谋划
多个援建项目落地
“乡城县和泸州市多次互访,就对口支援规划、制度和工作思路、原则、方法、途径等方面达成共识,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泸州援助乡城工作队领队张福荣介绍说,双方共同制定了对口帮扶和对口援建规划。按照规划安排,2017-2021年全县将实施泸州援建项目23个,总投资17760万元,其中泸州市对口援藏资金15100万元,预备金900万元,直接投向贫困村、贫困户的项目资金达12450万元,占资金总量的82.45%。
截至目前,已启动23个援藏项目,实质性开工项目有11个,5个基金、培训类项目也有序推进。各援藏项目完成投资共计6700万元。
乡城县贫困群众200余人次通过项目务工实现就近就业,充分发挥苹果园区、酿酒葡萄生产基地等产业综合带动作用,促进周边1300名群众实现产业增收和脱贫致富。全年共培训7批557人次。2017年10月27日,泸县17家企业在乡城县香巴拉广场举办对口帮扶专场招聘会,现场提供1970个用工岗位,超过500人次参加,达成就业意向115人。
泸州援藏队采取“1+N”方式,每位帮带1—3名徒弟,共与67名本地干部人才结成互帮互助对子。一年来,乡城县选派了22名干部到泸县进行业务培训和跟班学习,为藏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2017年12月10日,泸州援藏队集体前往乡城县尼斯镇则鲁村,为他们带去了米和油,送去关怀和温暖。
“大家要坚定脱贫信心,克服困难,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张福荣耐心倾听村民们的意见,鼓励他们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特意叮嘱村干部要及时了解困难群众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让他们能够温暖过冬,幸福过年。
据悉,泸州援藏队与尼斯镇则鲁村、然乌乡克麦村等65户387名群众结对认亲,开展经常性访贫,及时协调解决“亲戚”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B
扶贫搬迁
让群众过上好生活
卡心坝子曾经是一处无路、无水、无电、无人居住的荒地。如今,三排31座白色藏房整齐地坐落在平整的绿坝上,在蓝天白云映照下犹如珍珠一样璀璨。卡心坝子的变迁见证了泸州援藏队“结汉藏情攻脱贫战”的壮志豪情。
“泸州朋友,欢迎!欢迎!”日前,卡心坝子的藏族群众鼓起了掌,为泸州朋友递来了矿泉水,谈起了生产生活的变化。
时光回到2012年。那时的热斗村位于海拔3700米的空打山上,山高路远、资源匮乏等严重制约村里的发展。
泸州市委、市政府经过与乡城县多次调研和论证,很快形成共识:必须采取搬迁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几年来,完成投资1200万元,建设住房及附属设施9000平方米,搬迁31户159人,改造中低田200亩,修建排水渠道3公里,新建蓄水池2口蓄水4000立方米。
“以前住在山上缺水、缺地,在搬迁政策的帮助下,终于搬下来了,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村民们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卡心坝子的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植花生、核桃、苹果等。3年后苹果就将挂果,3年到达盛产期。累累硕果压满枝头,又会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洞松乡党委副书记丹巴信心满满地说。
C
文化援助
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乡城县是中国大香格里拉生态文化旅游环线中一个重要节点,游客可以“住乡城游亚丁”,在体验大美藏宅、穿特色服饰、观赏参天古树、品尝鲜甜瓜果之后,通过亚亚路直达亚丁。
随着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热播,那一栋栋高大的白色藏房、一垄垄金黄的麦浪,浓郁藏族风情的经幡街,让银幕前的观众着实体验了一把来自香巴拉的异域风情,也把目光锁定在了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民族风情园。
“泸州援助我们打造中国最大的白色藏房旅游村落,让我们都受益于旅游产业。”仲德村村活动中心院坝里,村民们谈着乡村旅游发展感叹道。
“今年,千年菩提树被公司承包了, 一年给了我4.5万元。我的房子租给公司一个月300多元租金,我做工一天还有110元。”仲德村村民多登是文化旅游受益者之一。
特扶对象阿则呷是仲德村民族风情园项目的受益者,作为民居接待示范户,亲德旅游公司不仅出资把他的家改造成标准藏式民宅,为他提供了舒适的居家环境,还定期把接待游客的一部分收益交到他手上。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到仲德村,体验大美藏宅,穿特色服饰服装,观参天古树……”泸州援藏队与乡城县委、县政府共同提出了目标和规划。
乡城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旅游公司,建成民居接待示范户6户、乡村酒店1家,一年接待周末休闲游客8000余人次,旅游收入达24万元。
“在仲德村基础上拓展旅游新村范围,按照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标准,设立2000万元的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引导基金,投入5400万元打造12个旅游扶贫新村,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张福荣介绍,在现代服务业上,按照县设中心、乡设站、村设点原则,大力实施电子商务和农村物流商贸网点工程,构建物流配送、产品集中展示、电商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体系。
D
教育医疗援助
乡城明天更美好
2017年12月15日,泸州援藏队的队员们将11名结对帮扶学生接到食堂,与孩子们一起共进午餐,送上精心准备的围巾、书籍等礼物。
泸州援藏队始终把教育援藏作为重点,每年选派15名教师支教,组织15名省、市级优秀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到乡城学校进行指导、交流示范。每年选送乡城县15名中小学及幼儿教师到泸州挂职锻炼、短期培训和跟班学习。设立200万元教育人才培养援助基金,助力人才培养;设立100万元贫困学生教育扶贫专项资金,资助乡城贫困生;投入400万元新建正斗二完小。开展乡城县教师能力提升活动,通过一对一“传帮带”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乡城县中学创新设立“泸州班”。
“一年多来,王院长手把手教我们,我们的临床经验、技术水平、对病人的诊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泸县中医院援藏医生、挂职乡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全生的徒弟,乡城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吴田梅说。
今年4月,来自泸县中医院的援藏医生王全生牵头组成泸县精准卫生对口支援工作队,对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调研和技术指导。王全生开展了乡城县第一例小针刀手术、第一次火针治疗技术、第一例手法整脊术等,专家手术团队免费为乡城贫困患者做手术2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