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挪出“穷窝”迎幸福

甘孜日报    2018年06月12日

——甘孜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速记

村民正在自家的小菜园忙碌。

初夏时节,骄阳似火,连绵的群山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处处郁郁葱葱,鸟语蝉鸣。6月5日,记者在甘孜县吉绒隆沟集中安置点看到,一栋栋崭新的藏式民居拔地而起,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至每户家门口,安置点内的排水工程、太阳能路灯、广场、村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本网记者 陈斌 张兵 实习记者 汪青拉姆 文/图

从该县下雄三村搬迁过来的泽伍拉姆,是入住安置点最早的村民之一。去年,吉绒隆沟安置点的新房子一交工,她就和家人搬了进来。与原来深山里的“土窝”相比,这里就是村民们眼里的“福窝”。“一切都像做梦一样,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一辈子都不可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不仅有单独的客厅和厨房,还有厕所,通水、通电、通宽带,设计非常合理,比我原来冬冷夏热的老旧房子好多了! ”坐在宽敞明亮的家里,泽伍拉姆笑得合不拢嘴。

下雄三村是国土部门认定的地质灾害点,一到雨季,这里的村民生产和生活极为不便。“一下雨,我们就怕山上垮方,滚石头,晚上都不敢安心睡觉;现在好了,我们都搬出来了,不仅住进新房,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而且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谈到如今的生活,满脸洋溢着幸福的泽伍拉姆乐开了花。

“搬进新村,对大家的生活生产有影响吗?以后的日子有保障吗?”搬到安置点后,相比泽伍拉姆的乐观,一些搬迁户也有自己的担忧。

为了能“稳得住”搬迁户,甘孜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与民生需求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做到“齐全”:让道路不见泥,雨水能进沟,晚上路有灯,夏天能纳凉;在精神生活上做到“丰富”:村村有广场,人人能跳舞,图书室有宝,常进能致富。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甘孜县牢固树立“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搬迁”的理念,不忘扶贫初心,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现代产业发展、企业用工、技能培训等进行对接,做到既“挪穷窝”,又别“穷业”。

“‘稳得住、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成功的关键。”甘孜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朱毅说,在动员村民搬迁前,县里充分全面考虑了贫困群众搬迁后的创业就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问题,切实做到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据朱毅介绍,近年来,全县上下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易地扶贫搬迁的“牛鼻子”,按照“长短结合、文旅结合、农旅结合、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在斯俄乡启动129个贫困村“飞地”集体经济实体——格萨尔文化城,项目全面覆盖2017年易地搬迁户,着力解决他们产业发展和长远增收问题;从去年开始,县上相关部门还给予搬迁户每户每年5000元产业扶持基金,让搬迁户入户村集体经济进行分红,着力解决他们眼下的产业发展和增收问题。同时,该县还对安置点群众进行技能培训,组织企业招聘会,吸纳贫困群众到企业打工,让他们有稳定收入来源。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甘孜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帮助贫困群众“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举措,加强政策引导,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有机结合,同步推进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目标。





  • 上一篇:巴塘县多措并举确保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 下一篇:理塘县下木拉乡发展特色产业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