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8年07月19日
丹巴县纪委监委织密群众利益全程监管“防护网”
纪委监委干部在基层走访群众。
◎甘小廉 本网记者 田杰 文/图
‘一卡通’里有哪些补助、补助标准是多少、钱是什么时候发的,我们都不清楚。”面对农牧民群众突出存在的“迷迷糊糊的‘一卡通’和不清不楚的惠民惠农政策”现象,丹巴县纪委、监委聚焦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紧盯政策落实、项目推进和资金运行,先后查处了聂呷村套取平分藏区新居补助资金、边耳乡日卡村套取平分运维资金和村办公经费等扶贫领域典型案例;在专项治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中,7名工作人员主动上缴了虚报冒领的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工资7631元;……一系列亮剑群众身边“微腐败和织密脱贫攻坚全程监管“防护网”,让幸福不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的空洞说词,而是变成了农牧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
干群收到的一份特殊“小礼物”
日前,丹巴县各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都收到了一份特殊“小礼物”——这就是内容丰富、便携易带的《丹巴县惠民资金政策宣传手册》。
惠民政策种类多、标准不一、流程不同,干部群众一时难以掌握。为此,县纪委、监委及时组织财政、国土、住建、民政等部门,精心汇编《丹巴县惠民资金政策宣传手册》,从政策依据、享受对象、补助标准、发放流程、实例解读等五个方面对特困群众生活救助、退耕还林、城乡低保、草原生态保护等群众关切的惠民政策逐一进行了详尽解读。
随着1.4万余册“明白册”的发放,不仅使得全县惠民政策执行更加公开、公平、公正,而且更为各级干部戴上了真情为民、利民、安民、惠民的“紧箍咒”。
群众收到了资金到账“小提醒”
“‘一卡通’是向群众兑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的主渠道,只要卡里的资金一变动,户主就会马上收到银行短信提示。”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委主任李建华如是说。
为让“一卡通”真正成为连通党委政府与各族群众的“连心卡”、各族群众感党恩念党情的“明白卡”、惠及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幸福卡”,县纪委、监委在专项治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中,切实整合财政、银行等力量,着力将全县15个乡(镇)、185个村(社区)“一卡通”户主通讯号码纳入“一卡通”通讯捆绑名录,及时向“一卡通”用户免费推送民生资金发放信息,并将30万元的信息推送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采访中,刚看完手机短信提示的半扇门乡半扇门一村村民王代猛情不自禁地笔者说道:“这‘一卡通’确实省心、省事,只要钱一到帐,短信马上就来了,这次打是什么钱、打了多少、卡里总共还有多少,那简直是一清二楚。只要心里明白了,自然也就踏实了。”
如今干群都会使用的“一键通”
“惠民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和运行,让农牧民群众对惠民惠农政策、资金标准和申报程序一目了然。村上低保有哪些户、村上有多少钱,花了多少,干了什么,村民看得明明白白。只有让群众明白,都能让干部清白,”说起“一键通”的好得处,半扇门乡纪委书记吴建蓉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丹巴县纪委、监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监督的“互动模式”,以网络为载体,打造“网站+微信”惠民大数据查询平台,让干部群众随时随地能获取惠民惠农政策信息,极大提高了群众对脱贫攻坚等领域政策、项目、资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截止目前,县纪委、监委已收集村级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惠民政策信息6万余条,并将这些信息全部纳入惠民大数据平台。在全面掌握政策类别、资金规模、评定标准、审批程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判在评定申报环节可能存在的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问题,有效消除了惠民惠农政策落实中的权力寻租空间。
群众家门口有了“流动信访室”
“大姐,你家该享受的2017年异地搬迁项目补助资金全部领到了吗?”近日,县纪委、监委集中组织纪检干部入户问廉,将“流动信访室”搬到了群众家门口。
为切实方便群众诉求反映,县纪委、监委结合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和基层实际,切实创新探索监督方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全县185个行政村走访接访,“零距离”受理群众举报,重点挖掘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基层党员干部违纪问题线索,及时解决基层群众困难。目前,“流动信访室”已接访群众1200余人次,收到群众反映6件,发现问题线索5条,现场整改问题13个,提出措施13条,发放《信访举报图解》4000余册。
“现在,纪委干部经常带着《入户问廉卡》在村上转,无论是农家大院、田间地头,还是群众的家里头,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我们不但反映问题很方便,而且反映的问题基本上件件都有回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么是现场解决,要么是限期整改,要么是情况说明。这样一来,我们对党委政府就更有信心了、对干部更加信任了、各种各样猜疑自然而然也就减少了!”中路乡一村民日前在与暗访检查组聊天时的一番话语,道出了百姓心中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