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乡城决战脱贫攻坚有妙招

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08日

“四好”花开幸福来

◎县委中心报道组 尧智康

乡城县紧扣四川省委要求,以“四个好”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如今,走入该县的贫困村,处处可见“四好”创建的宣传,干部们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对照“四好”标准开展扶贫工作。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7月的乡城县洞松乡热斗村蓝天白云,郁郁葱葱。一幢幢白色“小别墅”错落有致,门窗、屋檐、图腾无不带有浓郁的藏民族特色。

走进村民扎西曲批的家,客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一应俱全,前面有院子,屋后还有一小畦菜地。“现在用上了冲水式厕所,过去可不敢想!”扎西曲批说,以前人畜混居,灶台堂屋不分,屋里黑乎乎的,房子内外遍地是粪便,晴天灰、雨天泥,人难得洗回澡,更别说洗衣服、被褥了。“过上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扎西曲批曾以帐篷为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前几年,在政府宣传下,他和临村29户高山牧民整体下迁。政府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上引导群众开垦耕地,种植果树,建好了硬化路、电力和通信线路。“自从建起太阳能提灌工程,把水引到田间地头,特色农业就有了希望。”洞松乡党委书记朱秀军说。

乡城县地处干旱河谷地带,“人在半山住,水从谷底流”成为全县大多数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3倍决定了“春种一大坡,秋收几小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心下移农村,大力实施产水配套工程,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州实现“乡通畅、村通达、村通畅”三个百分百,累计将313户1759人搬迁至海拔较低、交通方便的区域,通过发展产业,使搬迁群众“留得住、能致富”。

穿过千年的菩提树,白色藏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纳西木楼在此格外抢眼,独特的山歌号子引来游人的停足,树上上已坠满果实。

仲德村村民益西尼玛经营一家声名远播的四星级乡村酒店,年收入20余万元。除此之外,还发动村民来务工,并销售本地农产品。“以前,我们仲德世世代代都是靠天吃饭,现在不同了,来仲德的游客络绎不绝,周末县上的也常常来我处体验农家生活。”益西尼玛说。

如今,仲德村光环数不胜数,全国第五届文明村、四川十大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脱贫示范村……去年,该村还作为主景区,承办了四川省第八届秋季版乡村旅游艺术节。

旅游特色不仅在于古村落的保护,更重要来源特色产业的支撑。近年来,该县以全域旅游统缆经济社会发展,加大企业扶持,已引进农牧产品加工、藏猪藏鸡养殖、光伏等企业17家,大力支持藏猪、藏鸡、芫根、中藏药业、藏梨果茶等产业基地建设和乡村旅游、林果采摘园发展,通过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去年仅酿酒葡萄和菩提,户均增收1.06万元和5376元。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这么多废纸可以换两根铅笔”,3年级2班学生曲珍用稚嫩的声音回答。

在农村,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时代、新生活、新风尚”创建活动正在开展。各村扎实开展“五洗一扫”并将讲文明、比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县委、县政府为每户配置了焚烧炉架,为每村配备了清扫车、垃圾池、垃圾房、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并配备了2至4名保洁员。

渊源流长的“净土香巴拉”文化厚重而深远,近年来该县将本土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以乡城群众“干活15天,休息1天”的“农牧民星期天”活动为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具有藏区特色,接地气、有新招、见实效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的农牧民星期天,可不是仅仅唱歌跳舞,县上会派干部来开展政策宣传、技术培训,传授知识,我们也会进行最美庭院、最好家风、最净家庭评比,大多数群众文化程度低,我们还开展了党报党刊“读报日”活动,有时也会调解邻里纠纷,俗话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嘛。”青麦乡仁堆村支部书记铁比说。

以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为标准,对村对户对人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守法之家”创建,“敬亲孝老、致富带头榜样”选树和“最美庭院、最美村寨、最好家风、最净家庭”评比的“三创两树四评比”活动,截止目前,乡城县共创建、评比、选树命名“三创两树四评比” 村23个、户2312个、个人327人,文明守法诚信新风逐渐形成。





  • 上一篇:泸定县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 下一篇:借鉴银行项目管理制 这家扶贫超市有点“金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