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以文化人润心田

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13日

乡城县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侧记

农家书屋学知识。

       夏日炎炎,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成为避暑佳地,吸引了不少游客。通过实施文化扶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个贫困村正在华丽转身。

       去年,乡城县在实施文化惠民扶贫行动的基础上,实施“千村文化扶贫行动”,整合资源,着重推进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重点补齐贫困村文化基础设施“短板”。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通过文化扶贫,激活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美好生活更有获得感。

       ◎谢臣仁 尼庆禛 记者 刘小兵 见习记者 包小玉 /

       文化启民智 扶志长精神

      要让“口袋”鼓,先让“脑袋”富。扶贫先扶智,扶智方扶志。

    89日,在青麦乡无所村农家大院农家书屋,几个书柜摆满了书籍,书柜里有科学类、政策类、文史类、实用技术类、卫生健康类等几大类图书500多本。

      几个村民在挑选着书籍。张顺丛正在为村民格绒读着《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张顺丛去年考上了大学,在西华师大中文系读书,趁暑期到村农家书屋当“翻译”。

    “我不识字,有了顺丛给我讲,我懂了很多技术,种的蔬菜也长得好。”格绒说,村子里很多人不识字,都是识字的村民给他们“翻译”口口相授,让他们知道了许多农业生产知识。

      驻村第一书记洛桑晋美告诉记者,除了农家书屋,村里还有广播站,定时用藏语向村民播放相关政策法规和实用技术成为文化扶贫的有效途径。

    “我们通过广播不仅学会了技术,知道了政策,以往认为自己一个字不识没本事,也致不了富,现在觉得只要肯学肯干,我也能发家致富。”村民忠林说文化扶贫让他长了志气,对发展经济有了信心。

      针对一部分村民文化层次低、甚至一部分村民不识字的现状,该县虚功实做、大事细做、难事巧做,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开展扶智扶志“双扶”工作。

    810日,青麦乡仁堆村村民活动室热闹非凡,“一月一读报”活动正在开展。“一月一读报”活动一月开展一至两次,通过活动向村民宣读党报党刊、各级法规政策、“指点乡城”微信公众号等内容。

      干部细细道来,详尽讲解;村民侧耳倾听,不时颔首。村民培水阿麦说:“有了‘一月一读报’,对各种政策了解得更清楚了,我们成了‘明白人’。”

     “脱贫不是送钱花,勤劳肯干靠自家,学技术、搞产业,‘自主造血’人人夸……” 村民白丁·洛绒达瓦传唱的《村规民约》“顺口溜”更是道出了村民渴望致富奔康的共同心声。目前,乡城县91个村(社区)均修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开展了“议议身边事”“扶贫看先进”“念念致富经”等活动,为贫困户脱贫打入思想“强心剂”,不断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广播室、阅报栏和体育设施,搭建起“扶贫、扶志、扶智”的重要平台,有效消除部分群众“无知识、无技术、无志气”的现状,破解了“习惯穷、争当穷、无奈穷”的思想顽疾,为脱贫攻坚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其根源是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我们要通过文化扶贫,唤起贫困群众的自我脱贫斗志,真正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乡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多则说。

     文化惠民生 提升获得感

       文化的力量,对外要彰显魅力,对内要惠及民众。文化发展依靠谁、为了谁,在香巴拉镇渔洼仲村,答案清晰。

    86日,在香巴拉镇渔洼仲村,村民们歌舞翩翩,享受快乐时光。刚跳完锅庄的“文化管家”阿鲁战争告诉记者,县里给村里配置了各种音响器材,还买了20套民族服装,村里每年要举办4次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这既保护了传统文化,也让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走进尼斯镇则鲁村,最醒目的就是去年建成的占地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拥有“七个一”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宽敞、大气,已成为全村人生活的一个中心。有了“阵地”,村民们组建了舞蹈队。每逢节假日,活动更是丰富多彩。

      这样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正在乡城遍地开花。去年,在省州的关心支持下,乡城县整合组织、文旅广新局、教体局等资源,紧密结合脱贫攻坚,因地制宜完成了24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配备办公桌椅117套、音响设备24套、电视机24台、5千瓦发电机24台,组建20人左右的村级群众文艺演出队伍24支,购买演出服装400余套,购置90余万元的健身设备、村村响、图书等设施设备,着力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群众娱乐中心、先进文化传播中心、村民服务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打通文化惠民扶贫“最后一公里”。

      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中,乡城组建了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为组长,组织、教育、体育、文化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明确时间表、任务图,为工作的有力有序推进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紧紧聚焦贫困村脱贫摘帽目标,深入全县乡镇、行政村,通过集体座谈、乡土文化人士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进行调研,广泛征求综合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因地制宜制定《乡城县村综合     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案》,明确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内容、规模和方式,确保建设既满足群众意愿又适度超前。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把准导向、着眼传承、聚焦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让群众生活过得有味道、有意义。

      文化亲民情 和谐生力量

     古老智慧融入新的发展理念,为新时期乡村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笑宴”是乡城县特有的传统文化。青德镇白龚村中米是出了名的“笑宴大师”。他把脱贫攻坚政策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等内容“付诸一笑”,通过诙谐幽默的乡土话语,让村民在欢笑声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引导、增强意识、树立信念。

      村民拥章和拉章因为田边地角发生邻里纠纷,中米一场“笑宴”让他们红脸变笑脸、对抗变和解,在说笑声中了解了政策、化解了矛盾,握手言和、和睦相处。

      文化亲民情、接地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村民不仅要住上好房子,更要形成好风气,让村庄变得更加美丽。

     青德镇布机村贫困村民青真家里只有两口人,是典型的缺劳户,以往,每年的农忙季节是青真的“愁人”时节,今年,青真不愁了,因为全村52户都来帮他,地里那点活三下五除二就收拾停当了。

    该村第一书记永熹达瓦告诉记者,通过文化扶贫,村里形成守望互助的好风气,一家有难全村帮,凝心聚神力量大。

     坚持以文载道、以文化人,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扶贫改变人、塑造人。布机村村民尼玛泽仁是种植能手,但他以往对村民“技术保密”,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后,他把技术“解密”了,主动交给村民技术,成为村里360亩水果基地建设的技术顾问。

   812日,在然乌乡克麦村村文化室,农闲的村民正聚在一起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活动间歇,乡上来的农技员给村民讲解着果树栽培知识。

   “我们现在举办的文艺活动在这里有个很乡土的名字叫作‘农民星期天’。” 刚跳完舞的村民拉姆告诉记者,“农民星期天”是村民最快乐的日子,除了唱歌跳舞外,还有各种政策讲解和技术服务,大伙的积极性很高。

     大力实施润育工程,通过宣教聚力、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典型引路示范五大行动,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乡城坚持“送、种”结合,利用传统节日和农村文化阵地开展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让乡土文化根脉不断、传承发展。现在打牌、喝酒、游手好闲的人少了,勤快、节俭、琢磨挣钱的人多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群众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自去年8月以来,全县累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75场次,专职演员与志愿服务人员驻村指导县舞推广200余天。春节期间,全县89个行政村纷纷开展了“村节联欢会”。

     今年是乡城脱贫摘帽年,行百里者半九十,文化建设主推脱贫攻坚,精神动力作用巨大。乡城县把握发展方位,锁定奋斗目标,文化扶贫在乡城扬起风帆,向文化小康的彼岸破浪前行。


  • 上一篇:新龙县优秀学生受邀参加夏令营
  • 下一篇:得荣县人民法院首次网络公告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