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后进村逆袭成为示范村

甘孜日报    2018年08月13日

得荣县瓦卡镇阿洛贡村 打造脱贫攻坚示范村

村民泽仁多吉正在洗西瓜。

     ◎谢臣仁 记者 刘小兵 见习记者 包小玉 文/图

     树影斑驳、蝉鸣不绝。几名老人坐在院子里翻阅报纸,几个青年正忙着修建房屋;蜿蜒整洁的水泥路将十几栋房屋连成一片,大多数房屋都被刷成了白色,每一栋房屋的院内都配有花台;路边的石头上“奔小康”3个大字特别引人注目,村中心的一面墙上“撸起袖子加油干,脱贫攻坚当示范”的宣传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8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得荣县瓦卡镇阿洛贡村,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登巴次成告诉记者:“两年前,阿洛贡村是瓦卡镇口碑最差的村,村民不仅经济贫困,而且精神面貌也让人担忧。”短短两年时间,阿洛贡村实现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村民感恩奋进,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得荣县脱贫攻坚的示范村。

     后进村 破罐破摔口碑差

     登巴次成对于阿洛贡村的家底了如指掌,全村共有43户、245人,贫困户有18户、102人。全村只有138亩贫瘠缺水的耕地,以前主要种玉米和小麦,产量低,收入少;除了财政补贴,主要依靠少量的藏橘、松茸收入,2014年全村的人均年收入仅1800元。

     49岁的四郎次仁是该村走出来的基层干部,在临近的一个乡工作。他说:“基础设施落后是我们村贫穷的客观原因,村里人破罐子破摔是则我们村发展慢、口碑差的主观因素。”

四郎次仁回忆,在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以前,村里没有任何产业支撑,对外联系也依赖于一条土路。致富希望渺茫、对外联系不畅,让该村群众生活散漫、思想落后,大多抱着“混日子”“等靠要”“穷光荣”的生活态度。喝酒打牌、赖床闲逛曾是该村群众的生活写照。在邻村群众和乡村干部眼里,阿洛贡村是典型的“三不村”:不讲卫生,公共区域牛粪遍地、污水横流,人畜混居、杂物乱堆,个人卫生习惯差;不讲团结,邻里之间记仇不记恩,常因琐事而吵闹,全村群众互相轻视,从来不会共谋发展;不讲感恩,对集体对国家只索利不尽责,村上开会从来到不齐,来了的人也不会好好参会。

     四郎泽仁的说法得到了村上年纪最大的老人泽仁多吉的佐证。泽仁多吉告诉记者:“我们这代人勤劳上进,但是我们的下一代就自暴自弃了,好多人都是得过且过、不思上进;过去十几年我们村是臭名远扬,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进来。”

    “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要自己加油干”,大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保障贫困群众顺利脱贫且不返贫的关键,得荣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集中打造一批脱贫攻坚先进示范村,用榜样的力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阿洛贡村被纳入打造示范对象。

      示范村 扶贫先扶志

     “脱贫先脱愚,扶贫先扶志”,村“两委”决定首先从改变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入手。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该村制定了“公共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和“家庭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并组建工作队,对家家户户的环境卫生进行不定期检查并设置了奖惩制度。凡是门前卫生保持不好、家中杂物乱堆乱放、餐饮器具不及时清洗、床上用具不规范折叠、个人卫生不经常打理的,都要在全村微信群里公开曝光;卫生习惯养成得好的,将受到公开表扬并奖励生活用具。为了引导大家学政策、知感恩,该村强化了群众宣讲制度。发挥党员和德高望重老人的作用,每周至少两次开展农民夜校和坝坝会进行主题宣讲,凡是不参会或是不认真参会的群众将被处以罚款。同时,该村还建立了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由党员在集中宣讲之后再为对应的贫困户进行“补课式宣讲”。为了引导村民讲团结、求上进,该村成立了老年义务宣讲团。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 ,通过讲故事、摆道理等方式,引导大家认识邻里之情的可贵,凝聚起“相互扶持,追求美好生活”的共识。

经过严格的考核评比和反复的宣传引导,该村的风貌环境和民风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今年年初,阿洛贡村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硬件建设,实现了“五有”标准,思想转变后的阿洛贡村群众,看着村里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争先恐后迈开了创业致富的路子。

登巴次成告诉记者,年初该村启动风貌改造工作之后,该村群众都争先务工增收;今年5月,该村组建了一个务工队,村上的精壮劳动力都主动申请成为了队员,并开始了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年初,县上鼓励大家扩大养猪规模,村民积极响应,并主动认领了年底出栏任务;泽仁拉姆家以前1年只养1头猪,今年养了15头猪仔。今年,该村的每户群众还在农牧局的支持下主动增种了20株藏橘,目前该村已建成一个藏橘育苗基地,今年还将建成60亩青稞基地、60亩花椒基地和60亩小杂水果基地……。

     村民拥忠志玛在参与镇上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后,已经启动了经营民宿和开超市的计划。贫困户建安拉姆见到记者时说:“你可不不可以找人来教我们技术嘛,学了技术我也好去打工挣钱。”贫困户阿么正在一家饭馆打工,她告诉记者:“我打工主要是为了学到技术以后,开一家饭馆。”……

     “县上决定把我村打造为脱贫攻坚示范村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没有产业支撑,根本不可能,村民底气不足。两年过去了,我们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村民过上了好日子,邻里团结,村容村貌整洁干净。”四郎多吉信心满满:“我们村今年脱贫肯定没有问题,建成全县脱贫攻坚示范村指日可待。”

  • 上一篇:决战地球之巅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