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白玉县:党旗引领脱贫 先锋带动攻坚

国际在线    2018年08月15日

       白玉县地处金沙江畔,距康定621公里。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全县贫因人口达2657户共12438人。贫困程度深、因病返贫率高,是典型的老少边深度贫困县。面对占全县24.3%的贫困人口,该县瞄准“靶心”,精准发力,在党委带领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灯笼锅庄。

  “长袖飞舞”舞出灯龙乡新气象

  白玉县灯龙乡有两样出名,“穷和灯龙锅庄”。长期以来,灯龙乡群众受传统习惯、交通偏远、文化程度、信息闭塞等影响,“戒杀生”风气弥漫,全乡7个村就有4个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5年该县开始实施精准脱贫,灯龙乡党委以“党建引路、脱贫致富、革除陋习、培树新风”为抓手,坚持产业扶贫、文化扶贫“两手抓”,实现全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灯龙乡的新气象,是党建促脱贫的硕果。”

  灯龙乡党委书记多吉巴登介绍到,灯龙乡誉为“贡舞之乡”,文化底蕴厚重,但也是白玉县最贫困的乡,为啃下深度贫困这块硬骨头,在白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该乡以建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特别是在2016年的村“两委”换届中,将5名退休干部选进村级班子,扎实开展传帮带和“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切实发挥村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深入分析灯龙乡发展现状,共同确立了以藏山羊养殖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路径。

  以前的灯龙乡以住房简陋、卫生条件差而“闻名”,灯龙乡党委以村为基础,户为单位,党员带头,从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破除原始种植方式等方面入手,手把手教卫生常识、面对面讲精耕细作,扎实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全乡社会风气、生活习惯有了明显转变提升,该乡呈现出干净整洁、人心思齐的新气象。

  康通村支部书记多吉彭措介绍:“现在我们路也通了,电也有了,新房也建起来了,村子也漂亮干净了,国家还无息贷款给我们搞藏山羊养殖、种草养畜、养畜出栏,白玉县委、县政府也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7个村集体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县龙头公司引领,今年计划出栏500只藏山羊,我们将会把养羊产业做大做强,转变大家的生产和生活习惯。我们相信,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下一步,我们不但要致富,还要让我们灯龙特有锅庄走出去,让大家都知道我们灯龙,知道我们的新生活。”

传统手工艺作品。

  “精雕细刻”刻出学多村致富路

  学多村位于白玉县境西北部,平均海拔3700米,距县城65公里。全村31户205人,贫困人口15户54人。面对交通、信息不便的双重制约,热加乡学多村支部立足实际,成立了学多村森鑫工艺品责任有限公司,全村户户入股,大力发展藏式木雕技艺,创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创业路。

  学多村有传承悠久的木雕技艺,但传统作坊式生产及原始的加工技艺导致木雕产品销量不高、利润有限,很多年青人眼见外出做生意、打工能挣到钱,便放弃木雕,到城市打工或做生意,木雕技术面临后继无人危险。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换届后,决定以“支部+公司+农户”形式,成立木雕公司“抱团”脱贫。在白玉县、乡党委大力支持下,该村通过“县级筹资+村民自筹+小额信贷”的方式,筹措资金80余万元,购进价值29万余元的设备,聘请优秀木雕技艺师,进行技能培训,使面临失传的木雕技艺重新焕发了新机。

  面对暂新的厂房和设备,村支部书记翁的(人名)骄傲的说:“我们的公司刚成立,厂房和设备都还未建成的时候,就有销售商联系我下订单,预订我们公司的木雕产品,加上热加乡有很多人在成都做生意,通过他们牵线搭桥,我们的木雕产品销售渠道比较畅通,我们有信心,今年年底一举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我们村将不会再有贫困户。”

学多村木雕作品。

  “手工锻造”锻出河坡民族手工艺新天地

  普马村位于白玉县河坡乡,距县城43公里,这里风境优美、民风淳朴,被誉为格萨尔兵器库、民族手工艺之乡。根秋单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生产的门萨唐卡、手工艺品在藏区享有较高声誉。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仅在白玉县内销售,反哺普马村脱贫致富作用不明显。如何提升民族手艺品反哺作用,实现民族手工艺品销售利润的最大化,河坡乡党委精心调研,采取“支部+协会+贫困户”方式,以会手工锻造技艺党员为带头人,打破“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陈规,开办民族手工艺制作传承讲习班,全乡手工艺户,户户有人学、户户有特色,民族手工艺传承、锻造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

  “思路决定出路”,如何打通民族手工艺传承、销售渠道壁垒,河坡乡党委、村“两委”主动思谋,主动争取,充分利用全县打造电商平台的有利时机,采取“互联网+”方式,将河坡民族手工艺网上销售,打通了河坡乡民族手工艺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想法有了、产品有了、电商平台也建了起来,不会电脑、不会电商销售成为河坡匠人们面前的最大的“拦路虎”,河坡乡党委聘请专业人员,通过农民夜校,采取“集中培训、一对一讲解、手把手传授”等方式,硬是将“电脑盲们”培养成了能单独操作电脑,能独立接单、发货、结算的互联网销售人员。

  为扩大河坡乡民族手工艺销售渠道,白玉县委、县政府积极帮忙想办法,借助对口帮扶平台,与武侯区达成初步意向性协议,进一步帮助推介“格萨尔王·康藏河坡”民族手工艺产品。通过“互联网+民族手工艺”的销售模式,该乡民族手工艺受到了网络买家的追捧,仅建成一个月以来,已接网络订单200余单,实现网络销售收入10万余元。“互联网+”助推脱贫攻坚初见成效,河坡民族手工艺非物资文化遗产为河坡乡群众致富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 中共白玉县委组织部 文/图 


  • 上一篇:道孚县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
  • 下一篇:理塘扶贫超市有点“金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