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村民住上“能挣钱”的新房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21日

◎罗向明

巴塘县城外西南方的缓坡上,两个耀眼的新村正在“生长”。9月1日,成都市双流区援藏干部带着记者走进这两个易地搬迁项目——地巫乡、甲英乡整村搬迁工程。

其中,地巫乡项目全部建成,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入住,甲英乡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力争10月底建成。

告别偏远山村

新家安在县城边上

新村在距离县城10多分钟车程的甲坡地边上,119座新房梯次分布在缓坡上,呈现巴塘境内白、红、黄三色藏房风貌。每家门前都留了块小菜地,楼上有露天天台。

71岁的四郎曲批正在小菜地里侍弄青椒,旁边种满了香菜、番茄、白菜等。

“这里的蔬菜够我们一家6口人吃了。”四郎曲批听说记者的来意,笑呵呵地邀请我们参观他的新家。一楼进门有个入户小花园,正中是个大客厅,藏式风格装修,摆着一台55英寸的大彩电。厨房墙壁贴上了瓷砖,洗菜盆、炉灶、橱柜一应俱全。卫生间用上了太阳能淋浴器,整洁明亮。二楼三间卧室,还有一个6平方米左右的露台。

“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都是按照双流美丽新村标准推进的。”双流区援藏干部胡翔说,新村还专门花25万元建了一体化排污处理设施。

四郎曲批说,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过能搬到县城附近、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以前,他家所在的地巫乡在川、滇、藏交界处,距县城130公里,坐车要5个小时以上,是巴塘最偏远的乡之一。滑坡风险大,每年夏天,全村每晚都要安排一个人拿着锣守夜,一有风吹草动,全村人就紧急转移。“除地灾外,产业无法发展、交通无法打通、缺水等难题制约着地巫乡的发展。”地巫乡党委副书记格松达哇说。

2016年8月,巴塘县整合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政策和双流援建力量,启动了三个村整村易地搬迁项目,将119户595名村民集体搬迁至此,还给项目起了个诗意般的名字——“桃源地坞”。

而在距离“桃源地坞”不到3公里的地方,就是今年5月启动建设的甲英乡整村搬迁工程项目,87幢统规统建的藏式新居已经完成主体施工。

甲英乡普达、甲类、波多西戈三个村至今未通公路,进村要走上两天的山路。普达村村民多拉、日吉次仁忍不住到建设中的新家来参观,“年底搬新家后就好得很了。”

产业致富+以奖代补

新生活在新村萌芽

行走在“桃源地坞”,只见周边桃林中的桃树已经长得有一人多高,预计明年春天就能开花了。

据介绍,这片桃林有50亩。“新村从一开始,就按产村相融的思路在打造。”双流区援藏干部赵浦介绍,项目建在巴塘县城边上,综合考虑产业发展、地形地貌和民俗文化,巴塘县与双流区将这一项目定位为:重点发展一三产业互动,打造独具藏家风情的旅游新村。特色旅游新村的打造将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同样即将“开花结果”的还有每户村民家房顶的光伏发电设备。

考虑到巴塘日照充足,双流在援建过程中,先行先试,在新村建设中投入甘孜州第一个光伏分布式扶贫项目。一期在每户新居房顶安装了3000瓦光伏发电设备,二期将扩充至5000瓦,年底有望发电并入网。仅此一项,每户每年能增收1000元左右。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要养成好习惯。

村民大占堆家窗户上,挂着一张“成都市双流区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脱贫奔康星级示范户”的牌子,上面显示,他家获得了10颗星中的9颗星。大占堆家里外整洁,小院里栽植着石榴、苹果、核桃等,还种了许多花,一株君子兰开得特别好看。

“他们家是这轮星级评比竹巴龙乡得分最高的一户。”双流区援藏工作队副领队骆程介绍,为引导村民们转变观念,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今年,双流区将通过“千企帮千户”募捐而来的300万元,采取星级评分的方式以奖代补,为全县700多户贫困户发放补贴,获得一颗星就补贴500元。

10项评星内容丰富细致,包括勤劳致富之星、就业创业之星、自强进取之星、爱国感恩之星、文明诚信之星等。比如卫生健康之星要求做到洗脸、洗澡、洗手、洗脚、洗衣服、清扫庭院的“五洗一清扫”。

“通过这种评星对老百姓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改观很大。”驻村第一书记苏红英说,从刚开始群众有些抵触,到现在大家都在争相按照评星标准去要求自己,“毕竟挂出来星少了脸上不光彩。”






  • 上一篇:理塘县70余农牧民学氆氇编织
  • 下一篇:石渠县政协开展“三结合”进乡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