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铿锵脚步奔小康——甘孜县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纪实

甘孜日报    2018年12月24日

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效果图。

昔色乡通乡公路。 王云汉 摄

甘孜县城市风貌改造提升。 申海平 摄

雅砻林卡省级湿地公园。 向国强 摄

伴着改革开放的春潮,7303平方公里土地上,记录着甘孜县干群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的伟大实践,谱写着发展经济、促民增收的动人乐章。现在的甘孜,“面子”越扮越靓,“里子”越做越实,品质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凝心聚力战贫困

初冬时节,走进甘孜县甘孜镇、拖坝乡、斯俄乡等地的一个个村庄,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雅砻江畔徐徐展开:藏式特色农家院落掩映在树木之中,宽敞平整的道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文化广场上锻炼身体,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这样的幸福图景诠释着甘孜县精准扶贫、减贫、脱贫取得的成果。

该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脱贫目标,对照贫困村“一低五有”和贫困户“一超六有”退出标准,聚力攻坚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10次专题学习中央、省州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相关会议精神、专题听取全县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次全体会议,5次现场工作推进会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召开11次脱贫攻坚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甘孜县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实施项目724个,强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攻坚,完成670户3067名贫困人口脱贫、33个贫困村退出任务。

与此同时,甘孜县以贫困村提升工程为抓手,重点围绕扶贫形式与政策、经验管理、产业技术三大板块,开拓思路,换脑子、学技术、找路子,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或潜在带头人,目前已发展346名致富带头人和1个扶贫车间。全县129个贫困村全覆盖选派了258名驻村工作队队员;举办3000余次农民夜校,悬挂横幅200余条。建立“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工作机制,投资202.65万元,群众自行实施2293户“两园一路”项目建设,建成入户便道61.3公里,进一步实现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结合《甘孜县贫困村贫困户环境卫生提升管理办法》,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入开展“五洗一清扫”活动,开展“四好”家庭、“四好”村评比,坚定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

城乡“颜值”“内涵”巨变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行行树木碧绿青翠,一排排房屋整齐有序,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一张张笑脸幸福温馨……在甘孜县城乡,青山绿水掩映中,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甘孜县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担纲、建管并重,按照“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思路,加快城建项目建设,抓好小城镇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今年,该县实施城乡提升战略项目20项,年度计划投资3.5978亿元,以打造“魅力县城、风情小镇、美丽村寨”为载体,结合甘孜地域特色,建设一批极具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和城市景观,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塑造地域特色城乡风貌,做到造型、色调和风格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符合景城、景镇、景村一体的风貌要求,努力实现康北新城建设新突破。

以城乡提升战略为抓手,重在完善道路、市政、环卫、绿化、文体等基础设施的硬件补强:从打造县城风貌整体工程,到推进主次干道、道路改造,再到扩大管网覆盖面积,建设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同时,该县还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对城市进行绿化、亮化、美化;并同步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国道317沿线风貌整治建设。

该县深入开展车辆乱停、房屋乱建、垃圾乱堆、摊位乱摆、牲畜乱串“六乱”现象专项整治,依法加强对“九子一线”的统一管理,不断提升城乡管理水平,优化城乡环境,

今年以来,清理“牛皮癣”450处,清理城区卫生死角60余处,处理商贩占道经营162起,清理流动商贩100余次,治理占道停放摩托、电瓶车150辆;各乡(镇)组织干群100余人次,清理驻地、公路沿线及河道垃圾30吨。截至目前,该县第二批违章建筑土地乱象集中整治第一阶段已完成,城区共计拆除违建房屋640余户、1000余处,整改规范240余户、380余处、27000余平方米,恢复土地原貌4处,清理围墙、护栏2000余米;国道317沿线拆除12户37处,恢复土地原貌20000余平方米。

 依法治县促和谐

“听了宣讲后很受启发,作为一名村支书,不但要带头遵纪守法,还要在全村营造出人人反对黑恶势力、家家共建和谐美好的良好氛围。”近日,甘孜县庭卡乡向村民宣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础知识,现场聆听的洛戈村村支书普巴泽仁如是说。

甘孜县通过开展以“七五普法”“法律七进”为中心的法律宣传和“送法下基层”等活动,将知法、学法、用法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寸土地。除了常态开展法律法规宣讲,甘孜县在抖音平台开通“网格甘孜”官方政务账号,用时下最新潮的方式向公众开展普法宣传,这是该县继“依法治县甘孜在行动”微信公众号之后又一次“互联网+普法”模式的创新探索。

“网格甘孜”政务抖音号主要以宣传法治知识、普及法律常识、推广法治活动为主要内容,结合抖音视频快、短、精的特点,突破以往官方普法严肃性,将普法工作娱乐化、轻松化。截至目前,吸引了20万点击量,获4.5万点赞。甘孜县还开发了藏汉双语版“平安甘孜”一键通微信小程序,设立“一键报警”“一键求助”“扫黑除恶线索举报”等特色功能。

甘孜县划定城区网格22个,乡村和寺庙网格262个,落实专兼职网格员284名,信息专管员26名,明确网格员“五员”职责,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限时办结、绩效考评等20余项工作制度。建成县乡综治中心,在全州率先开通县到乡视频会议系统。深入推进“网格化”、群防群治、“雪亮工程”、和谐边界建设等工作。全县739名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

此外,甘孜县以勇于创新建设法治的生动实践继续谱写公平正义,传递法治精神。在推进依法治县过程中,甘孜县以依法行政为准绳,坚持把政府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快构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培育产业走富路

甘孜县孔萨农庄是集农业观光、科普、旅游、餐饮、文创、农产品销售展示于一体的大型体验式消费项目,附近的村民下午散步就会到这里来逛逛,看看热带风情馆。

孔萨农庄的热带风情馆设置于智能温室大棚内,廊庭里长满千姿百态的热带花草果木,空气温热潮湿,热带植物苍翠欲滴,花卉争芳斗艳万紫千红,置身其中若身临南国。馆内种植着香蕉、芒果树、椰子树等热带树木和花卉观赏植物,可供一年四季观赏,当地群众不出县城就能领略热带风情。

孔萨农庄温室大棚还种植了草莓和有机蔬菜。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周边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甘孜县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旅则旅,精准施策,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着力拓宽产业发展路子和群众增收门路。坚持“大产业”破解发展困局,启动实施贫困村飞地经济——格萨尔文化精准扶贫百村产业基地项目,预计2019年投入运营,不断提高持续稳定增收能力;按照农区、牧区不同产业优势,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畜牧业发展,启动实施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康北牦牛生态产业园为核心的“两大”特色产业链,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村级专合组织+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中产业”提升产业品质,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2016年以来,全县贫困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建设集体牧场、优质农作物种植生产基地、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合作社113个,其中集体牧场55个,示范带动户均增收1000-2000元以上,以“小产业”持续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是第一要务。”甘孜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认为,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实现贫困群众的稳定增收;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为此,甘孜县委书记雷建平亲自安排部署,对产业脱贫指方向,明重点,理思路;县长龙明阿真经常深入一线,掌握进度,了解情况,为产业顺利发展破难题。

 倾情构筑小康路

“几年前,我家门前的路坑坑洼洼,去趟县城很不方便。”没有便捷的交通,曾经让甘孜县大德乡牧民启呷感到很无奈。

如今,一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柏油路在乡间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辆辆城乡公交车穿梭往来、安全便捷;一阵阵悦耳的欢笑声飘荡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不知不觉中,“晴天一身土,雨后满脚泥”的感叹已成过往,昔日出行观天色的日子一去不返。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让甘孜县农牧民群众出门有路,抬脚上车,摆脱了出行难、致富更难的困境。

今年,甘孜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为全县脱贫攻坚、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甘孜县建成通乡公路198公里,通村公路1211公里。全县所有乡(镇)、行政村、寺庙实现通乡通畅、通村通畅、通寺硬化、场站建设、安保覆盖5个100%。

建好农村路,资金是保障。甘孜县统筹整合资金11亿元,在建设过程中,严把设计、招投标、施工、验收各道关口。县财政在足额到位“7351”养护资金同时,每年预算安排150万元养护资金,今年,额外追加3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并按财政收入不低于5%的比例逐年递增,确保农村公路的长效管养和整体推进。依托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探索建立机械化养护中心、农村公路村级养护站及养护队,义务养护人员达2190人。以户为单位划定责任区,把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乡、到村、到人,形成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管养格局。全面推进依法治路,统筹路政、运管、交警等执法力量,切实规范道路运输秩序和严厉打击侵占路产路权行为,实现了有路必养、养必养好,有路必管、管必管好的目标。

甘孜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力度对县道、乡道和村道提升改造,密织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努力构建可靠安全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成果。

永续发展的绿色答卷

碧波清澈,鱼鸟同嬉,人水和谐……如今,在甘孜县美丽的生态画卷里,最先受益的就是老百姓。对此,家住甘孜镇园丁小区的刘先生深有体会,“以前散步或带孩子出去玩,只能在广场转悠。雅砻林卡湿地公园建成后,每天早晚都可以到那里去转转,巴适得很!随便拍几张照片发到朋友圈,都能获得很多点赞和评论,太美了!”

甘孜县雅砻林卡省级湿地公园的打造,为该县生态文明建设添上了诗情画意的一笔。

为精心绘制甘孜山水画卷,甘孜县实施了“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并稳步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重点工程,重点实施“森林生态系统修复、森林质量提升、草原生态修复、森林城市绿化、全面开展义务植树、国省干道绿化、生态成果保护”七大绿化行动。全年完成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造林3.38万亩,是过去8年的总和;封山育林0.5万亩;森林抚育1.5万亩;草原生态保护修复16万亩;城市绿化0.05万亩;义务植树4.2万人(次),植树26.2万株;道路绿化13.3公里;林地保有量463.3万亩,实现现有416.7万亩天然林管护全覆盖,基本草原面积不少于662.6万亩,使人居环境更生态、更自然、更有特色。

目前,“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深入人心,“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正在形成。

移步皆是景,远眺满目春。甘孜县坚持绿随路走,积极完善道路配套绿化,做到了“路建到哪里、绿化就延伸到哪里”,城市绿色网格更加完善、骨架更加完美,形成了“路在景中延、车在绿中行”的道路绿化景观,绿色甘孜散发出无限魅力。

纵横正有凌云笔,圆梦须靠实干家。甘孜人紧紧围绕六大战略,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家园“颜值”越来越高;产业兴旺,致富“家底”越来越厚;生活提质,小康“底气”越来越足。甘孜,将一幅祥和秀美的图景描绘得愈加清晰。

甘孜县委宣传部 余应琼




  • 上一篇:德格县政协工作组深入县法院检查指导工作
  • 下一篇:乡城苹果搭乘电商直通车直达天猫聚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