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美丽太阳谷盛开民族团结花

甘孜日报    2019年03月12日

得荣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纪实

万人签名活动现场。

民族手工艺产品展览。

原生态文艺汇演。

民族团结进步展板吸引人。

得荣县城一角。


       ◎县创建办 文/图

       假如雪山能够诉说,它一定会把山脚下得荣儿女的幸福生活编成动人故事;假如江河能够歌唱,它一定会为得荣各族人民的心手相连而引吭高歌。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3月11日傍晚时分,伴随歌曲《爱我中华》的音乐节奏,在太阳谷广场上,近三百名各族群众欢聚一堂、翩翩起舞,那火热的场景、那翻飞的舞袖、那潇洒的舞姿、那沉醉的表情,让人为之动容。这仅仅是近年来得荣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活动的一个缩影。

      初春时节,笔者行走在得荣城市、机关、乡村、学校、寺庙,在峡谷之中,春意盎然的田园、别具特色的藏房、欢乐安详的村民、悠扬婉转的歌声,眼前呈现的无一不是全县2.5万多各族群众欢悦、安怡的祥和景象,倾听不尽的是民族团结互助的动人故事,展现的是一幅“都是一家人,关系一家亲”的和谐画卷。

      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永远在路上

      地处川滇藏结合部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中部的得荣县,是有名的“峡谷之地”,素有“中国西部太阳谷”的美称。作为革命老区,近万名红二军团将士在此短暂休整中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让人怀想与留恋。

     采访中、县创建办主任、民宗局长邓珠告诉笔者,1936年5月10日,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军团在历经卡拉亚山口之战后,陆续进入得荣县城。然而,当红军将士到来时,县城仅有十几户人家早已逃到了山上,更难以筹集到一粒粮食,部队完全陷入了断粮的绝境。当贺龙得知位于县城西面半山腰的龙绒寺有粮食的消息后,亲自率领一支部队翻山越岭来到距离县城22公里的龙绒寺,经过耐心细致的宣传动员,寺庙堪布会议当即决定,支持红二军团青稞15000斤以及大量酥油、牛肉和碗碗糖,并派喇嘛到附近村庄动员群众向红军出售粮食46000斤。寺庙的全力支持,不但缓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而且还留下了一段贺龙军长与一位藏族喇嘛的“一封鸡毛信”佳话。

      当贺龙翻山越岭来到龙绒村时,见到了一位有声望的喇嘛首领。这位50多岁的喇嘛虽不是活佛,但当过寺庙住持,不仅在本村本县是一位管事的喇嘛首领,而且在方圆几百里乃至整个康区都很有影响。贺龙对喇嘛说:“我们红军是北上抗日路过贵地的,红军绝不会伤害群众,而且会保护寺庙、保护牛羊,请你回去转告乡亲们,安心生活,照常拜佛念经、上山放牧、做生意。”随即,贺龙命令部队就地休息三天,要求红军指战员为藏民修房子、挑水整地,为牛羊多准备草料。红军将士的所作所为,让当地群众和寺庙僧人心悦诚服。

      三天后,当红军将士准备离开得荣时,喇嘛送给贺龙一封奇特的鸡毛信。这份信卷在一根小木棍上,用毛线捆了好几道,最后插上了三片鸡毛。喇嘛说:“贺军长,你不是要到甘孜吗?你到沿途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打开鸡毛信问任何一个藏民,都会给你指最近、最好走的路,谁都不会阻拦破坏!”果不其然,贺龙靠着这封鸡毛信引导,准确无误从得荣来到了甘孜,沿途藏民都笑脸相迎、热情相送。……一个个红军故事的叠加,一段段红色佳话的传颂,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激昂赞歌。

      聚焦得荣民族团结,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有光荣的传统,更有生动的传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全局性工作,牢牢地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创建工作不是一项可有可无、可多可少、可重可轻的“软指标”,而是一项事关当前、事关长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硬任务”。2014年7月,伴随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动员大会的召开,得荣县高质量地开启了持续加力的创建征程。从“手拉手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演讲比赛,到“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共创团结进步典范”主题签名活动;从每年11月份第一周的“民族政策法律宣传周”,到每年9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从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到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的精准开展;从联系寺庙机制的有效施行,到军警民共建机制的落地生根;从“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的深入推进,到“润育工程”的精心实施;从政策、法律、卫生、科技的常态化“四下乡”,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的持续跟进;从“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基本形成,到和谐寺院创建;从得荣地震灾后重建到白格堰塞湖抗灾救援;从声势浩大的“访民情、顺民意、解民忧、促民安、助民富”活动,到一系列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的对口帮扶,再到扶贫济困、爱心捐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真情感染;……凝聚起的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强大思想共识和“团结奋斗、和衷共济”的精神血脉,焕发出各族儿女在生产上相互学习、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在文化上相互影响的团结奋斗激情,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团结崭新格局。

      这是一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5年来,全县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余场次,发放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手册、宣传画报10000余份,宣传覆盖面达到了90%以上;全县1975名干部职工结对3637名农牧民和1060名寺庙僧尼,基本实现结对全覆盖。目前,全县100%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90%的村(社区)和80%寺院基本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采访中,县委书记雷建新话语坚定地说:“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仅是一项政治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一项发展工程、民生工程,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委书记彭清华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甘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三创联动’总要求,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坚持‘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总任务,坚持‘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总要求,继续用好高质量发展这把‘金钥匙’,切实筑牢法治信仰这一‘压舱石’,着力在制度化抓推进、常态化抓落实、责任化抓巩固、问责化抓提升中,系好民族同心结,唱好民族团结歌,走好民族和谐路,不断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奋力书写美丽生态和谐小康得荣建设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精准脱贫奔小康 幸福生活奋斗来

     在美丽的得荣大地,有一种风景叫民族团结,有一种追求叫共同富裕。

     幅员面积2916平方公里的得荣,极高山、高山、半高山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9%,山高谷深的地形地貌,使得地处金沙江畔的得荣既困于路更穷于水,进而成了名符其实的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深度贫困县。

     贫困群众要致富,离开产业没出路。然而,要想发展产业,就必须首先突破交通与水利这两大“瓶颈”。

突破,既需要定力,更离不开毅力。勤劳智慧、担当务实的得荣人,在“突围”之中铺就了一条条产业发展的阳关大道。

     10日下午,笔者驱车行进在“中国最险的农村公路”德龚路上,这条全长24公里的“通天路”,尽管铺筑的柏油路面、安装了防护栏,但一个“险”字还是让人心惊胆战:1500米的爬升高度、66道拐的公路线形,无疑达到了中国农村公路修建规范的极限值。正当笔者打算调头返回时,从县城采购良种、地膜的村民扎西突然停下了摩托车。他告诉笔者:“小伙子,开车上山你不要往下看、下山更不要往外看,否则,你就会感到害怕。我在山上生活了59年,这条路通车前,我就算骑马上山也要花3个多小时才能到家。以前是条羊肠小路,下雨要垮、吹风要垮,就连太阳大了也会垮。路一垮,我们只好转到另一边的山沟里,路更远不说,关键是很危险。现在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我们算是享福啦,不然这辈子也休想脱贫致富!”

      扎西的感慨绝非无病呻吟。伴随着近12亿元资金的投入和一系列交通大会战,县境内的主干线已基本实现畅通,通村通畅路更是得到了不断延伸,如今的得荣县已经实现了乡村客运班线全覆盖。

     地处金沙江畔的得荣,年均降水量仅有347.1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368.8毫米。每逢干旱季节,即便是极度耐旱的仙人掌也会出现大片枯萎的情形。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巨大落差,使得得荣不仅成为全省最干旱的县,而且还被当地群众戏称为“西南干旱中心”。“山下水白流、山上土冒烟”,这就是得荣严重缺水现状的真实写照。

      为破解“水难题”,得荣县及其成都青羊区援藏工作队使出了浑身解数,一座座太阳能光伏提灌站,让一片片干渴的土地从此长出了“真金白银”。采访中,曲雅贡乡因都坝一号坝村村民降巴降措激动地说:“我家有25亩地,但以前因缺水而只能种玉米和洋芋,雨水多一点的年份收成就好一些,一遇到天干基本上颗粒无收;自从太阳能光伏提灌站建成后,我家的土地就改种葡萄、青稞了,产量高了很多不说,收益也比种玉米、洋芋翻了好几番。去年,我家人均增收将近1000元。有了充足的灌溉水源作保障,我们想不富都很难!”

     其实在得荣县,像降巴降措这样因缺水而贫困、因有水而致富的农牧民群众还有很多很多。伴随着瓦卡高效节水灌溉、红岩子渠改管等一批水利工程建成投用,伴随着沙麦顶、通都、阿称、卡龚、英达等5座太阳能光伏提灌站试点工程如期建成,“望水兴叹”的得荣由此驶上了产水相融的产业发展快车道。

      瓦卡镇瓦卡村是得荣酿酒葡萄的发源地。说起种葡萄带来的好收益,正在地里劳作的种植户次仁拥青可谓是眉飞色舞:“我家种了3亩酿酒葡萄,去年公司收购价是8元/公斤,光是卖葡萄就整整赚了20300多元。由于种了不愁销、销的价格高,今年我准备再种几亩。”

     13年前,瓦卡村率先种下了20亩酿酒葡萄,随后全县127个村中就有77个村种植了葡萄,2013年全县葡萄种植规模达到了10058亩。由于当时县上没有酿酒企业,种出的葡萄要么直接拉到市场上卖,要么自己酿成葡萄酒销售,除了成本几乎没啥赚头甚至亏本。种植户没钱可赚,于是便出现了砍葡萄树现象,致使全县葡萄种植面积锐减到了5260亩。转机出现在2015年,县财政出资建立了酿酒试验站,县上几个农技人员在一家专业公司指导下酿出了口感饱满、品质上乘且具有赤霞珠风味的葡萄酒。此后,5家葡萄酒生产加工龙头企业陆续入驻并发展了3家专业合作社,订单收购农户葡萄,鲜果价格达到了每公斤七八元,亩产值少则四五千元、多则上万元。为扶持壮大葡萄产业发展,县上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以及青羊区援建项目资金,不仅对葡萄投产前给予每亩7000多元的补助,而且发动种植户在葡萄园区套种树椒,此举极大地调动了葡萄种植户的热情,去年仅瓦卡镇、曲雅贡乡就新增酿酒葡萄种植面积585亩。

       种植效益是最好的向导。为因势利导,得荣县响亮地提出了“小酒庄、大产业”发展思路,切实确立了“把葡萄和葡萄酒产业作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来重点培育,加快发展1万亩酿酒葡萄基地,着力打造融种植、酿造、酒庄、旅游业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力争将得荣打造成为‘世界高山知名葡萄酒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

      马代君投资新建的得荣舞韵金沙生态酒庄,就建在瓦卡村。酒庄采用 “公司+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模式,除了自己流转的240亩葡萄基地外,还以每公斤八元的价格收购群众散种的葡萄。为保证产品质量,酒庄高薪从上海请来酿酒师,控制整个酿酒流程,两个品牌正在全力打造之中。而眼下规模最大的酒庄当属得荣县太阳魂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不仅葡萄园种植基地达到了564亩,而且去年酿造的干红销售额突破了1400万元,同时直接为因都坝村民带来了户均增收2600元。在去年8月举办的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研讨会上,太阳魂公司限量生产的12000瓶干红被现场订购一空。目前,得荣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260亩,有4家酒庄和一家合作社的酿造效益超过了6500万元,葡萄产区农牧民人均增收1800余元。

      采访中,次仁曲措心直口快地说:“三年前,我就把家里的5亩地全部流转给了葡萄园种植基地,每亩租金2000元,每年还要上涨10%。我在园里打工,每年还能挣7000多元,就连一拖拉机农家肥也能卖上800元,我匡算了一下,这一年的收入至少是以前的3倍。我家前年就脱了贫,去年初我爱人买了一辆面包车跑运输。随着收入的逐年增多,这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啦!”

       ……

     这正如县委副书记、县长廖大洪所说:“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将紧紧围绕州委总体工作格局和得荣“一二五六”农特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建设1万亩酿酒葡萄基地、高山峡谷中部种植建设2万亩花椒基地、县城以北建设5万头藏香猪养殖基地、县城周边区域建设6000亩以树椒为主的蔬菜基地,依托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依托多产联动助推脱贫奔康,确保全县农牧民群众与全州全省全国一道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 上一篇:稻城县积极开展生态日宣传
  • 下一篇:丹巴县法院抓好执行办案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