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21日
◎稻城县创建办
“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一定要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标兵”,这是稻城县干部职工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广泛共识,自2014年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以来,稻城县把创建活动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安排,不断把活动落到实处推向高潮。
民族团结助贫困户 战病魔摘“穷帽”
用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谋发展是稻城县结合县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独特作法。吉乙一村是稻城县深度贫困村之一,村民降央拉姆是该村深度贫困户之一。201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疾无情地降临到她身上,医生告诉她:“你患的是白血病,需要马上住院治疗。而要彻底治愈,必须在全国联网的骨髓库中进行配对,运气不好的话只有保守治疗,运气好的话手术费也是个天文数字。”
家中的顶梁柱倒了,一家人仅靠丈夫微薄且不稳定的打工收入维持家用,甚至决定卖房治病。懂事的大女儿和小儿子不得不双双辍学,希望帮妈妈和爸爸分担一点压力。
疾病无情党有情。艰难时刻,正与吉乙村“结对共建”的稻城县民宗局第一时间向降央拉姆家伸出了援手。该局向稻城县委、县政府累计申请了30万元的应急医疗救助款,并用足政策帮助其解决医疗报销;帮助安排她的大女儿到企业打工,月收入达到3600元; 全额资助她的小儿子复学;该局还出资1万元,同时号召全局职工捐款2000元对降央拉姆进行资助。
通过双方努力,降央拉姆家的房子不仅保住了,她的骨髓配对也成功了,并且成功地做了手术。在稻城县民宗局的帮助下,她们家不仅脱离了困境,还脱贫摘了“帽”。“党和政府的恩情,兄弟民族的恩情,我们一家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降央拉姆满含热泪感激地说。
举全县之力 共育民族团结之花
据稻城县民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把党的春风化作温暖人心的种子,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脱贫攻坚及群众工作全覆盖相结合,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六项活动”之一,稻城县干部职工及州级联系领导与全县124个村(社区)、5463户群众、13座寺庙996名僧侣“一对一”结成民族团结共建对子,通过倾情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稻城大地上开花结果。
香格里拉镇亚丁村,藏语意为“向阳之地”,因日照充足而得名,位于国家4A级自然风景保护区亚丁景区内,这里不仅有令世人向往的绝美风光,而且有和谐向善、理性包容、民族团结、勤劳致富的淳朴民风。通过路网的完善,旅游服务管理的提升,亚丁村迎来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凝聚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得到不断夯实。
帕戈民居老板帕戈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年,亚丁村民居几乎都由农户自己经营,随着游客量日渐增加,农户民居接待已跟不上游客的需求。我每天都为跟不上旅游发展大趋势而忧心忡忡,但面对这样的情况,单凭一己之力又无法解决。”
为了解决民居接待遇到的普遍困境,进一步发展民居接待,亚丁村经过多方努力,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亚丁民居发展的特殊路子:一方面,将村里的藏房租给引进的内地公司打造经营,在保留房屋外观原貌的基础上,把房屋内部设施现代化,并与本地文化巧妙结合,打造成独具亚丁特色的民居;另一方面,组织民居经营者开展关于地域文化、卫生条件、接待礼仪、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随着民居接待能力的提升,亚丁民居的口碑和人气越来越高。创新经营发展模式,让村民们有了更稳定的收入,农户不仅可以收取一户一年15—40万元的房屋租金,家中剩余劳动力还可在自家出租的民居接待点打工,每人每月有2000—3000元的工资收入。如今,帕戈对未来充满信心:“在自家门口挣钱,可以当老板,也可以打工,增收致富的渠道宽了,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来了,我们的生活像亚丁的景色一样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