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唱支山歌给党听

甘孜日报    2019年11月20日

因都坝移民新村。

降巴曲增在新家侍弄花草。

◎本网记者 马建华/文 张兵/图

十几年前,记者曾经踏上得荣县因都坝这片不毛之地采访,彼时,这里荒无人烟,得荣县刚刚拉开开发因都坝的序幕。当年,记者坐上钢管焊接成拉料的笼子,通过溜索过金沙江,脚下就是咆哮的金沙江水,让人头晕目眩。几台从县上调过来的挖挖机轰鸣声打破了杂草丛生的因都坝的宁静。

作为处于高山峡谷间的得荣县乡村,村民大多生活在悬崖峭壁上,或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生存条件极差,为了彻底斩除穷根,县委、县政府把开发的目光投向了地势相对平坦的因都坝。11月10日,记者再访因都坝。初冬的因都坝阳光灿烂,温暖如春。一栋栋民居、一层层梯田横卧在青山绿水间,蔚为壮观。农闲季节,村民们惬意地坐在自家庭院的亭子里,喝着酥油茶、品尝着藏橘、梨子、苹果和核桃。村道两旁的藏橘硕果满枝头,宽敞的街道、靓丽的民居,一幅壮美的富春山居图在金沙江畔徐徐展开。

11月10日,在得荣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的驻村农技员罗思富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因都坝村65岁的村民降巴曲增家。拾级而上,院子里无花果、草莓、桂花、藏橘、桃树、梨树、蒜苗,绿色满园。三层楼的住房装修后,美观大方。降巴曲增把记者迎到亭子里落座,端上香喷喷的酥油茶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10多年前,老人的家在得木同村最高的山上,到乡政府要走4个多小时,到县城要走8个多小时的山路,没有生活用水,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喝。到他搬下来的时候,那里还不通电、不通路。后来,他制作了一根几百米长的水槽,解决了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没有水源,靠天收成。家里8口人,有5亩多土地,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那时候,家里穷得买茶叶盐巴的钱都没有,为解决家里的基本开支,我就下山去打工,一天也就十多二十元,还不一定找得到活儿干。我就回到山上组织了马帮,从县城驮100斤物资到乡上,100公里的路程至少要走4天,一天才3元的工钱,我们的马帮一直坚持到了1993年。”降巴曲增忧伤地说,在那样的环境里,村里的娃娃基本上没有上过学。

2008年,经过两年开发的因都坝迎来了首批移民搬迁户,降巴曲增就是其中之一,他和许多高山移民住进了按照当地藏族建筑风格统规自建的住房,并按照人均7分的标准分得了土地。“看到新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间房一间房地逐一查看,兴奋得睡不着觉。我家住房面积有240平方米,宽敞明亮舒适。”回忆往事,降巴曲增依然激动不已。

因都坝气候干旱,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倍,夏天最高气温可达38摄氏度,被当地人称为“火焰山”。因都坝严重缺乏水源,得荣县投入资金在金沙江边修建了光伏提灌站,将金沙江水引入因都坝,安装了喷灌,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山泉水也引到了家家户户。

2018年,县委、县政府对因都坝移民房屋进行了风貌改造。“我家享受到了4.18万元的补助,中共产党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降巴曲增说,风貌改造的时候,区工委、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前来帮忙,和村民们一道干活。

家家户户住上了好房子,帮扶干部又帮助村民发展产业,葡萄园区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降巴曲增家流转了2.4亩给葡萄酒公司,2000元一亩,仅流转土地费就有4800元。村民还可以在葡萄基地打工,一天100元。

曲雅贡乡党委书记扎西尼玛告诉记者,该乡立足金沙江流域葡萄特色小镇的战略定位,引进葡萄酒公司,按照每亩2000元的标准流转土地,在基地打工,户均3个月,共转移3000多个劳动力,每天100元工钱,户均务工收入9000元。实现了公司盈利、村民赢技术的“双赢”局面。村民散种的葡萄,公司直接按8元每公斤收购,因都坝已有1000亩葡萄挂果,明年将扩面200亩,利用5年的时间,力争达到5000亩葡萄种植面积。“在引进葡萄种植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村民由于不懂管理,葡萄烂在地里,没有收成,怨声载道,县政府拿出40万元收购了村民种植的葡萄。2016年,县上和乡上引进企业,建基地,解决了技术问题,保障了村民的收益,3—5年过后,因都坝村民将依托葡萄产业达到长期致富。”扎西尼玛说。

降巴曲增家有4个劳动力,儿子是木匠,一天的工钱是220元,今年挣了1.6万元,他和老伴上山捡松茸又挣了3万元,他是村“三员”,一年有7600元的工资,加上政策性补贴,现在家里年收入在8万元以上。

降巴曲增按照乡村干部的要求,修建了亭子,种上了花卉、油橄榄、梨子、苹果、樱桃,品种多样的水果又是一笔收入。流转剩余的土地,种上了花菜、莴笋、卷心菜、茄子、青椒等蔬菜,不仅自己够吃,还可以出售。常年驻扎在村上的农技员罗思富天天都在村子里转,查看花卉和果蔬长势情况,为村民提供技术保障。

现在,降巴曲增的两个孙子都在白松集中办学点上初中,降巴曲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让两个孙子好好读书,儿子那一代没有条件读书,到了孙子这一代,赶上了好时代,读书不用交一分钱,到学校读书还免费吃住,一定要懂得珍惜。

村里修建的活动室成为村民健身跳舞的好去处;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家庭医生公示牌,公示牌上标示了县乡村医生的姓名、联系电话和专业特长,村民只要身体不舒服,可以给家庭医生打电话……

“过去住窝棚,现在住别墅,过去出门靠步行,现在出门坐小汽车。我家花3万元买了一台拖拉机,花8万元买了一辆小汽车,要去县城,开上自家的车,两个小时就到了。以前住在高山上,根本没有条件到康定去,现在自己有车也有钱了,不要说去康定,就是到成都都不是什么难事。我经常对家人说,一个人要懂得感恩,是谁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我们要把国旗高高飘扬在自己家房顶,现在不要说‘一超五有’,‘一超十有’都有了,精准扶贫的成果我享受到了,这是惠及子子孙孙的千秋伟业工程。”情到深处,降巴曲增唱起了感恩的歌谣。







  • 上一篇:甘孜县电商扶贫敲开群众“致富门”
  • 下一篇:乡城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