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05日
集体牧场喜收牧草。 叶强平 摄
◎本网记者 马建华
连日来的几场大雪,海拔4500米的理塘县曲登乡已是千里冰封、银装素裹,成群的牦牛在牧民定居点附近觅食。作为理塘县的纯牧区,进入冬季,牧民已经少了过去担心牦牛被冻死的惊慌,而多了一份淡定,白天放牧,晚上把牲畜关在保暖的棚圈里,有足够的草料过冬,已经走出了“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怪圈。混查村村民土登西绕养了300多头牦牛,他能够有今天这样淡定的心态,完全得益于该村成立的牦牛养殖合作社,不仅解决了饲草的问题,连销路也不愁了。
曲登乡混查村家家户户房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成为冰天雪地中的一道风景线。11月30日早上10点过,土登西绕把牦牛赶上山,回到家里,钢炉里的牛粪烧得正旺,茶壶里烧的清茶嗞嗞地冒着热气,他的爱人早已将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端到了他的手上,坐在暖意融融的沙发上,土登西绕十分惬意。
以游牧为生的土登西绕从来没有想到,成群的牦牛会让他过上富足的生活。
“曲登乡是理塘县纯牧区,全乡有8万头牦牛,825户,户均100头以上。因为气候恶劣,常常是两年一小雪灾,五年一遇大雪灾,遇到雪灾,牧民的损失就很大。”曲登乡党委书记次乃扎西告诉记者,因为冬天饲草严重不足,牧民往往要到巴塘、雅江、新龙购买饲草,最贵的时候达到了4元钱一斤,超过了粮食的价格,为彻底解决入冬牦牛饲草不足的问题,2014年,乡党委政府动员牧民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试种了180亩燕麦草和披碱草,成功后在全乡推广,现在全乡有1万多亩人工种草基地,村村都有人工种草基地,畜牧业终于走出了“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怪圈。
次乃扎西介绍说,目前,该乡成立的生格扎玛塘牦牛养殖合作社和永玛措洼亚吉牦牛养殖合作社带动作用明显,通过集体牧场的方式,人工种草不仅满足了合作社饲养的牦牛所需,村民还可以通过出售饲草增加收入,无畜户可以卖草给有畜户,光人工种草一项,户均就可以增收3600元。
“我家养的牦牛比较多,一年要买草4万元,已经比过去节约了至少5万元。”土登西绕高兴地说,县上为了鼓励规模化养殖牦牛,达到300头以上的牧户,就要奖励10万元,畜牧技术人员驻村开展技术服务,保障牦牛不仅能成活,而且还长得好,降低了死亡率。现在牦牛的市场价达到了1万元以上,已经有很多城里的客户打电话预定了。我要加大出栏,收入增加了,可以买小车、装修住房,比城里人的生活还安逸。
彭洛是额合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4口人,因为没有技术,合作社让他建网围栏、挤牛奶和剪牛毛,一年下来,有20000多元的收入。
“有了集体牧场,我们都得利,无畜户有三个方面的收益,卖牧草、务工和村集体分红,有了这几项收入,再加上国家政策性收入,贫困户脱贫没有问题。”彭洛说,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有了集体牧场,畜产品的销路也打开了,他也想养殖牦牛,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
在集体牧场的带动下,混查村49户246人、额合村92户561人都从中尝到了甜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务工收入在5000元以上。
“集体牧场是一个值得在牧区推广的经营模式,既能抱团发展壮大,批量生产畜产品,又能够打出地方特色的畜产品品牌,解决生产、品牌包装和市场销售的难题,让牧民有更大的利润空间。”理塘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显峰说,县委、县政府出台奖励养殖大户的政策后,曲登乡出现了许多养殖大户,畜牧业经济对牧民脱贫奔康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党委、政府将积极引导合作社生产的产品参加农博会等各类展销会,帮助合作社做出品牌,走向国内大型超市,提升曲登乡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打通销售环节,增强牧民发展畜牧业的自信心。
理塘县以“高原牦牛”为突破口,在征求农牧民群众意见后,试点示范建设现代集体牧场。2019年,理塘县建设人工饲草基地1.4万亩。推进牧业乡一村一个集体打储草基地、一村一个规范养殖场、一乡一个标准化奶站的牧业产业布局。2016年率先在奔戈拖仁村、曲登额和村、村戈托仁村、藏坝然依村建设集体牧场4个。建设标准化草场6300亩,养殖牦牛1800余头,依托鹏飞和蓝逸公司,出栏了牲畜,加工了牦牛奶,提高了集体牧场养殖效益。目前,全县累计建设集体牧场13个,从青海牧区引进野牦牛(F1代,F2代)32头,投放至6个集体牧场。投入资金1644万元用于畜牧产业发展,完成人工种草及标准化草场建设3万亩,改良天然草原5万亩,补助舍饲棚圈260户。年底前完成家庭牧场20个,牲畜棚圈175个,牲畜多功能巷道圈12个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