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三生三美”逐梦行——透过白玉县麻绒乡看乡村振兴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06日

雪菊产业园一角。

“六星”牌子挂门前。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图

近日,走进白玉县麻绒乡,徜徉乡村沃野,只见村容优美、产业勃兴、形势喜人。

麻绒乡是白玉县乡村振兴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县聚焦农村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千帆竞发,奋楫而上,“乡村振兴梦”汇聚在奋斗之路上,一幅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家园好、生态美气质优的美丽画卷在白玉徐徐舒展。

生产美产业强

“三农”不稳,天下难“安”;“老乡”不富,小康难“全”。

只有老百姓“腰包”鼓胀,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发展致富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

走进麻绒乡麻绒村藏菊花培植园,只见藏菊花含苞待放,吸引着游客蜂拥而至;在麻绒乡德来村,十间民宿度假房已经建好,正在准备开门迎客;在麻绒乡格塔村,村民们正一丝不苟地进行服装缝纫,服装缝纫正成为村民增收新路子……优美的地理环境、良好的田园风光、完善的生态链条,麻绒乡成为白玉乡村旅游的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

7月22日,见到格塔村村民布姆,她刚从县里培训回来,拿着家里的被子按照培训老师教的流程反复练习着。格塔村开展民居接待,62户民居将“对外开放”,布姆家是其中一户。

学习烹饪基本技能、传统川菜的制作、当地特色原料烹饪及创新等,此次培训布姆学了不少“绝活”。她说:“搞民居接待,不能像以往起床铺盖一掀了事,怎样整理床铺、怎样做饭、怎样说话都是有规矩的。”

在格塔村泽仁拉姆家,记者又看到另一番景象:富有民族风格的藏式装修、挂满镫亮器具的厨房、摆放有致的家具。泽仁拉姆拉开衣柜,向笔者展示多彩的服装。泽仁拉姆参加县里的技能培训,学习了缝纫本领,缝制民族服装挣了钱,家里大变样。

在麻绒村藏菊花培植园,村民扎拥在为藏菊花锄草浇水,她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的收入就单凭挖虫草和贝母,遇上季节好的时候还不错,要是碰到天干地燥,那家里连吃饭都成问题。如今,乡村种上了藏菊花,发展乡村旅游,自己除了挖虫草、贝母,平时还可以在村上的藏菊花种植园和民宿酒店打工,和以前相比,现在收入增多了,家里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麻绒乡工作人员益西初告诉记者,麻绒乡积极探索脱贫道路,与县藏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麻绒村种植藏菊65亩,其中种植雪菊35亩,亩产200斤,共产7000斤雪菊,收入21万元,平均每户年增收630元。本村村民不但有分红,还有每年每亩5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在种植园内务工,收入大大增加,实现了贫困户脱贫摘帽。

振兴产业路,“风景”恰自来。麻绒乡村除了发展藏菊花种植,还成立农业合作社,进行菌类加工。 2018年获利26万元并带来5万元利润,为全村每户直接分配800余元,间接增收3000余元。

以管窥豹,从麻绒乡看白玉县。白玉县针对产业发展突出存在的“散小质弱”窘境,精心谋划,精准定位,连片聚集打造“两轴四片七基地”。白玉县产业发展精彩大戏 “粉墨登场”,一个个富民产业在务实推进中落地生根。产业落地,幸福花开。如今,在白玉县,产业发展的“两轴”转动,“转”出了特色农副产品培育与种植新格局;产业布局的“四片”相连,“连”出了全县17个乡镇产业发展新希望;产业辐射的“七基地”建设,“建”出了白玉富民产业新作为。“点”“线”“面”的并驾齐驱,农、林、牧、旅的相提并论,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同频共振,让白玉在脱贫奔康的征程中,豪情满怀地唱响了产业富民的奋进乐章。

生活美家园好

溪水清澈、栈道蜿蜒、屋舍错落,在红黄间杂的树丛掩映下,一幅乡村美景图映入大家眼帘。

“以往村子里到处是牛屎,走路脚都踩不下;现在村子里到处干干净净,我们生活起来安逸,客人前来也觉得舒心。这些变化是以往不敢想,也没想到的。” 格塔村村民扎绒直说“做梦都没想到”。

同样提到“没想到”的还有麻绒乡如当村村委会主任仁真青批。在开展脱贫攻坚后,如当村变化很大。“以往泥巴路、现在水泥路;以往电灯就像萤火虫,现在路灯明亮像太阳;以往用水困难十天半月不洗一次澡,现在有公共澡堂天天都洗澡……”

在德来村,记者看到一条条马路宽阔平坦、一块块草坪绿草如茵,一朵朵藏菊含苞待放、一座座山峰四季常青。 一户一景、移步换景,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从前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像变戏法一样完全换了一副模样,摇身一变成为“州级文明示范村庄”。

德来村党支部书记泽仁多吉感慨万千,由衷赞叹:“想不到现在农村的变化这么大,尤其是农户的房子,从以前的泥巴房变成了如今漂亮的小别墅。山青水秀,道路通畅,比城里还住得舒服!”

“以前,这里环境脏乱差,人们一个劲地都想往城里搬。现在环境变美了,大家都纷纷搬回来住。”格塔村村民阿布指着自己的新房,欣喜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麻绒乡全乡原来的7个村村道全是土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在开展精准扶贫,特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该乡倾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乡村村通上水泥路、家家住上好房子、户户吃上产业饭、人人享受好生活。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白玉县坚持“规建管”并重,“点线面”并举,城乡基础设施推进一体化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农村基础设施加速补齐短板,深入推进“美丽整洁、和谐宜居”乡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五改三建”要求,进行“改厕、改水、改圈、改厨、改路和建园、建池、建家”,主攻打好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三张牌”,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全县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乡村医疗保险、建强乡村,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网络不断“密织”,让乡村与城市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群芳竞艳,花开正好。行走白玉乡村,见到的是村容村貌的“颜值”提升,看到的是村民笑逐颜开的喜人面貌,听到的是赞不绝口的翘首称道。乡村振兴令扑鼻芳香沁人心脾,白玉人民在幸福新农村其乐融融。

生态美风气正

喜看乡村新变化,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自芬芳,蝴蝶自来。麻绒乡的发展富民产业、美化村容村貌,带来的是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乡村魅力不断凸显,迎来四面八方的关注和青睐。

7月23日,来自广东三水的游客韩邦燕告诉记者:“来到白玉,优美的自然风景、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让人感受到不枉此行。同样,在与白玉人交往中,他们的淳朴和上进感染着我,让我看到了雪域高原的另一种美。”

韩邦燕所说的“另一种美”正是乡村振兴给白玉带来的另一种“生态”、另一种“气质”,那就是通过乡村振兴建设,提振了白玉人民的精气神,白玉人民正以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追逐自己的梦想。

“现在大家都忙着挣钱了,哪还有人像以往待在家里‘磨’日子,等政府来照顾。”格塔村村民泽仁拉姆告诉笔者。格塔村驻村第一书记唐可为记者解开格塔村村民前后变化的“谜底”。“你看,村里开展的‘六星’评比,内容涵盖‘爱国感恩、文明教养、环境卫生、法治建设、和美家庭、内生动力’等内容,以此表扬先进鞭策后进。通过‘六星’评比,大家顾‘脸面’了,通过不点整改提升,大家也有‘颜面’了。”

说起村子前后的变化,德来村村民汪青觉得村里人变化最大。“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脱贫最终要靠自己,不能一味地依赖政府帮扶。”她说,以往大家是“人穷志短”,现在村子里的人都是“人不穷了志也不短”。

麻绒村村民阿加更是从思想上树立起“脱贫奔康”的信心:“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的帮助下,我们家开展民俗接待,这让我们有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志气和胆气!”

群众有干劲,干部有信心。麻绒乡如当村驻村第一书记徐宁信心满满,他高兴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借助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美丽乡村建设好,把乡村旅游、村集体合作社发展好,壮大集体经济,准备迎接下一步农村老龄化后,农村农民养老问题的新挑战。

白玉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扎西拥珍告诉记者,扶贫先扶志,白玉县把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作为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大思想道德教育、自我教育,切实通过价值导向的引领,使之充分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行为取向,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让村民通过教育明白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题责任,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从“等送钱”到“忙挣钱”,给贫困群众注入了自尊、自强的精神力量,点燃了向上向善、不屈不挠的斗志,鼓励他们开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还得自己加油干”“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会越来越好” “脱贫致富自力更生是出路,美好明天需奋斗”……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观念转变带来精气神的变化。“是嘛,好手好脚有力气,不去挣钱遭嫌弃。”泽仁拉姆质朴的话语作出了生动注脚。

白玉乡村振兴交出了产业发展“成绩单”,处处都是“春天的故事”。在白玉县,记者感受到处处洋溢信心、人人饱含激情。突出群众脱贫奔康主体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该县得到充分体现,描绘出全民奔康的生动图景,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







  • 上一篇:雅江县木衣居民点建青钢别墅过美好生活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