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搬出穷旮旯 过上好生活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31日

吉村(左一)和家人开心地在一起。记者 张兵 摄

◎见习记者 丁瑶

12月20日,乘车从巴塘县城出发,十多分钟后便来到地巫乡甲雪村,随着蜿蜒的柏油路,记者一行来到村民吉村家。吉村是地灾移民搬迁户,此时的他正和几个村民在给家里藏式楼房木栅栏上刷松油,门前的自留地里种满了各类蔬菜,一片生机盎然。

吉村家的楼房是2014年盖的,共有两层。记者一行随吉村进屋,只见客厅装修极具藏族特色,且宽敞明亮。客厅正中挂的是毛主席的画像和妻子闲时绣的布达拉宫刺绣。他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能搬出山旮旯,住上这么舒适安全的房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都要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啊。”

甲雪村原址离县城140公里,土地贫瘠、地灾频繁,村民们只能靠天吃饭,人均年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吉村回忆说:“夏天山洪暴发,泥石流能将村民的房子卷走,什么都不剩。而且那时村里地面沉降时有发生,每年看着房子一点点下沉,村民住得心惊胆战的。”由于地基下滑,大部分村民们花一辈子积蓄修的房子不到几年的时间便无法正常使用,村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很多村民只能四处投亲寄住。

2003年县委、政府多次邀请省地质勘探专家对甲雪村进行勘查,经专家鉴定认为该村不适宜居住,提议应尽快实行易地搬迁。为了让村民早日搬迁,过上安心的生活,村党支部深入村民家中做思想动员工作,细致宣传移民搬迁的各项优惠政策。2012年来,通过努力,在村支部书记及党员干部率先带头搬迁下,全村77户村民同意搬迁。

“移民搬迁时,国家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比如无偿补助地基、3万元的移民搬迁补贴,还可以去信用社贷款。”想起当时搬迁时的情景,吉村依然感慨万分。

吉村没上过学,从小在家放牛,16岁就随村里人外出务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经商的道路。“有天我收工回家,看见路边有人在收核桃,我就想村里的核桃那么多,不如回家收了给他,这样自己和村民们都可以增加收入。”说干就干,吉村在与收购商商量后,回家开始在村里面收核桃,那次收购商给了他3万块钱。尝到甜头的吉村一发不可收拾,这一收就收了16年的核桃。他到过全州很多的县城,还将山里面核桃销到了外省。“起初在原来的村子时,我骑着毛驴一家一家地收,收完又要在村里等货车来拉,那时候通讯又不畅,传话带口信儿才行。等得久的时候,甚至几天都没有货车进来,一个村的核桃从收完到运走,至少得花十天的时间。自搬到现在安置点后,交通和通讯都太方便了,一个电话,随时都能找到货车,一天不到就能收完。”

吉村2017年收入近20万元,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吉村还时时不忘处于贫困状况的村民。2018年,吉村带着村里20个贫困村民去收核桃。“以前,我在其他地方打工每天最多能赚150元,吉村哥给我200元一天,还管吃,如今我也可以靠自己双手养家糊口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多吉感激地说。

“为让村民们搬到这里后,稳得住、能致富,我们村两委因地制宜制定了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将贫困户纳入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体系,实施‘一户一法’‘一村一策’。在移民搬迁安置点,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本地藏猪、藏鸡养殖业。落实养殖基地,建立激励机制,拓展销路,将藏猪、藏鸡养殖作为村民致富奔康的主要项目。同时,大力推广民居接待、蔬菜大棚示范种植等示范项目,加大劳务输出。而且今年3月我们村里建了全州第一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预计每户每年增收1000余元……”闻讯而来的村主任,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那么好,我们老百姓没理由不好好干。明年,我准备带着村里人收野毛桃,我相信,只要肯埋头苦干,脱贫致富不是梦。”吉村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为这个冬天平添了一份暖意。




  • 上一篇:九龙县助力退役军人创业
  • 下一篇:新春到 年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