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小茶叶“泡”出大产业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03日

泸定县雪域紫雅茶叶助群众致富奔康

李途全正在包装茶叶。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出泸定得妥镇联合隧道,大岗山电站库区湖光山色,山川翠绿,山路逶迤蛇形。汽车顺着蜿蜒的通村水泥路拐了几道弯后,但见茶树葱茏,鸡犬之声相闻,一派春和景明。

3月31日,记者来到泸定县得妥镇紫雅村,在两楼一底的一幢民房里,村支书李途全戴着口罩和手套正在加工茶叶,已打包好的包装盒上印有“雪域紫雅雀舌绿茶、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泸定县高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出品”等字样。“茶叶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百年老茶焕发出了时代生机。”李途全忙碌而幸福。

“快进来品尝一下今年的新茶,好好帮我们宣传一下,酒好也怕巷子深嘛。”李途全的爱人快人快语,热情招呼记者一行。在他家客厅兼品茶室里面,一缕茶香沁人心脾。品茗聊天,李途全夫妻讲述了自己的家庭和紫雅这个高山村寨的“前世今生”。

找良方 挖穷根

“以前的日子,现在想起来就伤心。”李途全说,紫雅村在不通公路以前,下一趟山很恼火,要穿越密林,走三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才能到达位于山下大渡河边泸(定)石(棉)公路旁边的新华村,在那里的小卖部购买好生活必需品后,又汗流浃背地往山上走,回到家里一天的时间就没有了。现在新华村小卖部和当年的那一段泸(定)石(棉)公路早已沉入了库区,尘封了一代人的记忆。因为山高路远,生存条件差,村里姑娘以能够嫁到生活和交通条件好的地方为荣,村里的“光棍”逐年增多。建筑材料无法运进山里,村民只能住茅草房。

村里从什么时候开始种茶?李途全已无法考证。但从爷爷奶奶的口中,李途全得知紫雅村种茶的历史悠久,村里的几株老茶树经历了无数风雨,如今依然巍然挺立。当年,村民种植的茶叶并没有多少科技含量,采茶、晒干,用背篼背到得妥街上沿街叫卖,一斤干茶叶才卖4元钱。多年以来,得妥人便知道了紫雅村产茶,乐于“茶道”的老农在清明前后,都会打听紫雅茶什么时候上市,一口气买10来斤茶叶,除了自己饮用,还送给城里的亲戚,飘香的紫雅茶便“名震”泸定。

因为紫雅茶价格低廉,加上紫雅村不通公路,李途全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2004年,山下的石棉县草科乡正在搞大规模的开发,李途全和爱人商量,有开发就会有商机。夫妻俩在草科乡开了家大型的小卖部,卖烟酒百货,生意一年比一年好。2011年,草科乡的开发建设接近尾声,盘点几年来的收入,李途全夫妻俩居然赚了80多万元。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算是很“土豪”了。有了这一笔钱,李途全完全可以在泸定城购买一套舒适的商品房,成为城里人,但夫妻俩还是决定回老家,那里不管再贫穷,都有他们的“根”和挥之不去的人生记忆。

被“困”在路上的村民,渴望走上康庄大道,因为受项目资金所限,修建通村公路遥遥无期。“如果大家信任我,选我当村主任,我一定不辜负大家期望,争取把通村公路项目给大家跑下来。”李途全在村委会主任选举大会上胸有成竹地说。铮铮誓言,让村民们倍感振奋,李途全于2011年走马上任紫雅村委会主任。面对村民的信任,李途全跑乡政府、县交通运输部门,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项目争取下来了,村民们积极投工投劳。2012年,通村公路修进了大山,拖拉机、小货车开进了村里,村民们激动了好几天,望着破旧的民房,村民信心十足地说,有了路,就不怕找不到挣钱的门路,再苦几年,我们也能够修建洋房。但发展什么产业?挣钱的门路在哪里?村民们再次把信任的目光投向精明能干的李途全。

李途全望着老茶树沉入了沉思,忽然计上心来,“我们祖祖辈辈不是有种茶的经验么?大家跟我一起发展茶叶产业,项目资金和管理技术我来想办法”。

产业兴 百姓富

“我们种植茶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由于管理技术不到位,茶产量低、销售价格也不高,村里部分老茶树都被砍了。”李途全忧虑重重。

在蒲江县援藏干部和县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紫雅场村党支部切实发挥产业振兴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支部引领规划,形成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紫雅茶的工作思路,明确扩面、提质、增效的发展规划,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多次召开座谈会,到蒲江、西昌等地实地考察,支持村内种植大户建成紫雅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以支部共建为契机,争取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援助福鼎大白茶茶苗6万株,引入一套名优茶加工设备,一套简易包装设备,改进落后生产设备,提升紫雅茶制作工艺水平,实现紫雅茶高附加值增长。

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共建支部援助设备及茶苗,群众种茶的积极性高涨,2019年,建成优质高山茶叶基地120亩,干茶产量从2018年的100斤,提升到400斤。

村党支部带动村民发展花椒、重楼产业,种植花椒300余亩,重楼50亩。

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村党支部通过外援+“土秀才”的模式,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紫雅茶种植人才,为紫雅茶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钟涛是蒲江县援建干部,派驻到紫雅场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也是紫雅场引进的第一个茶叶种植“外援”,他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在产茶重镇成佳镇工作了6年,有娴熟的茶叶种植、培育、加工技术经验。“紫雅场茶叶品质优良,发展茶产业潜力巨大,能够让茶农迅速致富。”2018年6月,钟涛到紫雅场驻村以来,认真分析紫雅茶发展现状,指导农户学会茶园管理技术,提升了紫雅茶技术含量。

省生态环境厅驻村干部尹嘉奇,利用有效资源,多次带领花椒种植技术人员,到村进行茶椒管理技术培训,改变村民落后理念,培训村民发展现代农业思维,并带领网络技术人员到村开展电商培训,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推广村生态蜂蜜、核桃、板栗等农特产品。

借助对口帮扶契机,紫雅场村党支部与蒲江县成佳镇同心社区党支部开展共建,并签订共建帮扶协议,帮助解决紫雅场村茶产业发展中的难题,按照蒲江茶园管理技术规范,指导村内愿意发展茶产业的村民进行种植,从种植、采茶到炒茶,每一环节,同心社区党支部都安排技术人员,专程赶赴紫雅,开展技术帮扶,“手把手”教授蒲江雀舌、红茶制作工艺,紫雅茶实现了红茶的突破,增加了品种。

省环境信息中心党支部为紫雅场村农产品在省生态环境厅申请了专场特卖会,搭建销售平台,并在农博会、茶博会期间进行大力宣传推广。

村党支部发挥农民夜校平台作用,邀请茶叶、花椒、重楼种植专家,组织群众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讲技术、讲病虫害防治要点,2018年以来,已经开展产业技能培训10余场次。组织群众先后3批次60余人次,到蒲江县成佳镇考察、学习,扩宽视野,开阔思路。村党支部建立了紫雅场村人才信息台账,从外来人才、本土人才、种植类人才、炒茶类人才、经营型人才等分门别类,详细介绍每位人才的专长,群众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请这些“专家”“秀才”助力产业发展。

“同样品质的茶在蒲江能卖到1300元,但我们只能卖到400多元,需要在品牌塑造上加力。”钟涛介绍说。

为提升紫雅茶的附加值,紫雅场党支部决定打造“雪域紫雅”茶叶品牌,将展现泸定特色的泸定桥、大渡河、雪山元素融入品牌图案,展示紫雅茶的品牌优势是雪域高山特产。

“紫雅茶已经成为紫雅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已发展到了700亩,去年,绿茶产量500斤,500元一斤,产值25万元,红茶产量1000斤,每斤160元,产值16万元,鲜茶每斤50元,今年产量增加一倍,收入也会大幅度增加,该村户均仅茶叶一项收入就有4000多元。”得妥镇党委书记齐良伟说。

“雪域紫雅”的品牌成功创建,已进入内地销售市场,上市不到两月便销售一空。



  • 上一篇:陈勇:抗疫一线写忠诚
  • 下一篇:九龙高三学生全面返校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