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21日
种茶专家现场指导茶农剪枝技术。
◎县融媒体中心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一株茶树兴旺一门产业
“茶叶称重后,请依次排队送到车间物料口……”4月15日,在九龙县魁多镇天乡原生态茶叶产业园区茶叶收购点,公司评审员对排队等候出售茶叶的茶农说。
采茶虽然是一项辛苦的农活,可茶农的心里是甜的。采茶人背着满满一筐茶叶来到这里,将一天的收获过秤、送入生产车间,拿着出售茶叶换来的钞票,茶农们个个笑逐颜开。
复工复产后, 54岁的张涛枝在茶园砌堡坎,一天有150元的收入,预计工程结束后可以挣到6000多元。除此之外,他每年在茶厂、其他工矿企业维修水管、做电工,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他的爱人则专心经营家里近10亩茶园。2012年,他响应政府号召,试种了两亩茶,因为不懂技术管理,亩产量才80斤,种茶积极性受挫。后来,茶厂找来四川农业大学、雅安专业师傅对他进行了技术辅导,亩产量提高了,效益也提升了,他家一下种植了近10亩茶园,如今,已有5亩进入丰产期。去年,他的爱人仅卖茶收入就有2万余元,今年亩产400多斤没有问题。“春茶每斤16元,夏茶12元,秋茶10元,一年可以采摘5——6次,今年仅茶叶一项,我家预计收入3万多元”。
“现在打工还有人请我,再过几年,年龄大了,不能外出干活了,我的10亩茶园也全部到了丰产期,我就和爱人一起管理茶园,年收入至少在7万元以上,我们老两口的生活完全可以达到小康水平了。”张涛枝憧憬着,今后,茶园的收入就是他们的“养老钱”。
“上个世纪这里曾经有一个国营茶厂,但由于受交通条件和加工技术的限制,被迫宣告破产。十几年前,九龙县鼓励村民种茶,由于没有销路,干部说破嘴皮,村民就是无动于衷。茶叶的核心产区就在我们魁多村,县委政府提出了构建以茶叶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要求村民大量种植茶树,前三年按照每亩5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把魁多打造成初具规模的标准化茶园,成功引进甘孜州九龙藏区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彻底解决了茶农的销售难题。”张涛枝高兴地说,作为九龙县产业“五朵金花”之一的茶叶产业园,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让当地老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
“种茶叶,有严格的行距和株距,茶叶怕干又怕涝,要排好沟,定期手工除草、除虫、修枝、施有机肥。”3月31日,从雅安请来的专家和本地种茶能手在茶园手把手教茶农们种茶技术。
“在已经建成的5700亩茶园中,低产茶园就有2060亩,有的亩产才80多斤,比种玉米稍好一点,村民收益不高,对茶叶产业发展壮大也极为不利,县委、政府投入160万元对低产茶园进行补植,使之形成连片规模,并投入120万元支持天乡茶业公司建设茶园培训基地,通过多年的种植技术培训,实现了茶农技术培训全覆盖。从种植到施有机肥,从修枝到除虫除草,茶农掌握了种植和管理茶园的全套技术。”九龙县政府县长宋晓军告诉记者,九龙县地处茶马古道要冲,有悠久的种茶史和灿烂的茶文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魁多有古茶树近30万株,后遭到砍伐,现魁多镇、烟袋镇、子耳乡境内有古茶树14万余株,仅魁多镇就有古茶树7万余株,魁多镇里伍村2019年已纳入甘孜州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将再建600亩茶园,全县茶园面积将达到6300亩。目前,已完成120亩古茶树普查和保护,投资50万元打造魁多民俗茶业博览园,融入当地普米文化,打造文化墙,按照公园式设计理念,让茶园变景区,实现茶旅融合,增强游客对茶文化的体验,让茶产业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一个园区致富一方百姓
鲜叶—杀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在九龙县魁多镇天乡原生态茶叶产业园区茶叶生产车间,工人们按照各自分工,有条不紊地操作每一步工序。
五间志玛以前居住在魁多乡甲坝贫困村,以放牧为生,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年迈的母亲,她自己没有文化。9年前,她作为贫困户被公司吸纳为正式员工。“我主要从事茶叶精加工挑拣工作,月工资2550元,工资年收入30600元,加上加班补贴、福利、销售提成、保险等每年有4万元的收入,我的老公打工,一年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我们在魁多镇租房住,如果公司的效益再好一点,老公再多挣一点钱,今后,我们想在魁多镇购买住房。”
杜机央宗是魁多镇里伍村人,家有两个小孩念书,还有年迈体弱多病的母亲,老公于去年因病去世,她现在是茶业公司的助理制茶师,月工资2650元,年收入31800元,加上公司福利性补助,每年有4万多元收入。家里有茶园10亩,每年销售茶叶有3万元收入。“每年有7万多元的稳定收入,足以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杜机央宗感叹,是县上提出的万亩茶叶产业园发展战略,让她们一家摆脱了贫困。
在镇政府办事的里伍村村民向龙刚告诉记者,他家现有茶园10多亩,去年的茶叶收入就有5.8万元,今年至少有7万元的收入,他在矿业公司上班,除去“五险一金”,每年有5万多元的收入,家里7口人,人均年收入就有2万元。
看到茶农出售茶叶的喜悦心情,天乡茶叶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罗太荣特别开心,2005年,他就到了魁多乡(现魁多镇)开办茶厂,当初村民宁愿砍掉茶树种玉米,也不愿意种植茶树。这样的窘境很快被打破,九龙县委、政府实施的茶叶产业战略,让他重燃希望。县委、政府要求企业依托目前全国海拔最高野生茶树发源地和生长地的稀缺资源,树立“雪域、高山、生态、有机”茶叶品牌理念,确立打造藏区高端茶品的目标,推动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区域产业市场竞争力;坚持“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扶精准,重点扶、扶重点,长远扶、扶长远”的工作方针,围绕脱贫目标,创新扶贫机制,转变扶贫方式,突出精准发力,推进精准扶贫,促进茶农增收,努力实现项目区内茶叶种植户脱贫目标,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奔康步伐。
九龙县通过政企合作,助推产业发展,实施订单农业、奖补扶持、基地入股分红、技术支持和保护价统收等政策,与当地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547户茶农签订订单,落实技能培训、定点帮扶、产业扶持等措施,使其在家门口即可就业,“民加企”“企带民”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公司在里伍村建立1个30亩标准化示范茶园;魁多村新种茶园2000余亩,利用100万元扶贫资金在里伍村建立示范基地2个,建设老茶树优良品种繁育育苗基地1个,建设1个茶叶精深加工厂,围绕产业建设,解决魁多镇、烟袋镇、子耳乡茶农配送难题。
九龙天乡公司建立了标准化有机名茶加工车间,引进先进成套的有机名茶加工设备,连续5年获得中国四川国际茶博会养生茶金奖。日前,已实现5700亩密植茶园投产,已建成优良茶叶品种基地3500亩,引进国家认定的4个优良茶叶品种,开发适合高原高寒地区种植品种1个。通过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规模化发展10000亩标准化生态茶叶基地,产值1000万元。到2025年将实现产值1.2亿元,有力支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目前,九龙县茶产业示范户户均增收达5万余元/年,企业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实现贫困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受疫情影响,产业富民和脱贫奔康决不能按下‘暂停键’,今年,九龙县将持续推进特色产业示范带动。坚持‘五朵金花+’立体农业产业发展思路,持续推动农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九龙牦牛、九龙花椒、天乡茶叶、毛驴、生猪、中藏药等6个农业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力争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推动建成一批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国家生态农产品战略保障基地。”九龙县委书记赵景强自信地说,九龙县推进农牧民增收工作成效有目共睹,2017—201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农村改革和农民增收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