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决胜圆梦在今朝——甘孜县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21日

在建的甘孜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本网记者 李娅妮 文/图

——这是全州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集中连片深贫地区,雅砻江流域上游四县之一的甘孜县,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开局之年所面临的脱贫攻坚形势。

“十三五”期间,在我国现行标准下,确保甘孜县全域摘帽;3308户15373贫困人口脱贫,129个贫困村退出;区域性整体贫困解决,贫困发生率降至0.65%以下。

——这是甘孜县委、县政府向党和国家立下的“军令状”,向全县7万余人乃至全州119万干部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川西北的雪域高原,高原上的康北之心,将攻城拔寨、战贫斗困、不胜不还,建成全面小康的人间乐土。

——这是对州委书记刘成鸣于3月17日甘孜州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2020年第2次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动员部署会议上所言的积极回应:“始终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好项目令满盘活 百村产业汇王城

冰雪消融的高原四月,24日一大清早,甘孜县茶扎乡银多村村民不约而同地朝村级活动室跑去。活动室内人声鼎沸,大家脸上喜悦满溢,当天是村集体经济分红的好日子。

贫困户巴扎领到711元后道不尽的感慨:“村有集体牧场、户有集体分红的同时,还带来更多就业机遇。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找到适合岗位,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与茶扎乡3个贫困村一样,甘孜县其他126个贫困村3300余户贫困群众共计领到了格萨尔王城1100万元的分红款,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8.53万元收益。

“分红意料之中,可没想过能有如此分量!这就是‘思路一变天地宽’啊!”州人大代表、茶扎乡党委书记洛绒降措一面细数着达通玛片区,交通区位掣肘、自然环境恶劣、牧民观念落后、生态意识薄弱的“家底”,一面说道:“在高寒牧区,产业培育一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可我们甘孜县委、县政府通过‘抱团取暖’方式打造贫困村“飞地”集体经济实体,让我们这些雅砻江流域24个深度贫困乡镇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产业发展困局,攻克全乡最后24户122人贫困堡垒,信心倍增。”

对于全县129个贫困村的“变身”,格萨尔王城暨百村产业基地开了个好头。

2017年6月,依托全域旅游战略和格萨尔机场建设契机,甘孜县创新培育集体经济发展“飞地”模式,在国道317线进入县城门户处,投资6.3亿元,着手兴建格萨尔文化城暨“百村产业基地”,于2019年9月与格萨尔机场同步投入运营。

置身王城,格萨尔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移步换景;听说唱、看藏戏、赏踢踏、购唐卡,不一而足;饥可品盛世王宴,倦可泡珠牡温泉;动则跑马射箭,静听流水潺潺;日望青山如黛,夜观繁星满天;住藏族风情客栈,买雪域手造特产……一睹格萨尔文化“全景”。

城内的地标“三十员大将寨子”,由政府主导建设的128栋房屋构成,所有单体建筑不动产证土地所有权统一登记为县国资公司,地上建筑所有权登记为各贫困村。

自王城开城营业以来,128个单体建筑已经贫困村和商家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形式全部租赁,网红火锅拾玲珑、印度风情藏餐、宝莱坞音乐餐吧,富有特色的泥塑、藏刀、银器等302家商家“签”入王城,为129个贫困村增加1100余万元的直接收入,俨已成为全县1.5万余名贫困人口“攻城拔寨”的有力支撑,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

“今年,是终极大考之年。甘孜县将全面梳理129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算清收支账;以建成康北旅游集散中心、格萨尔文化旅游特色体验区、康北最佳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整合格萨尔王城及周边县资源,打造环格萨尔机场格萨尔文化旅游圈,完成格萨尔王城4A级旅游景区创建,做大做活全域旅游这篇文章。”甘孜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杨志刚介绍说。

云到雪域云成山,山到高原山是海。奶龙山脚,扎曲河畔,雅砻江边,如今的格萨尔王城,春色满园、景色怡人,来往游客络绎不绝。

甘孜县文广旅局局长孙明春表示,现阶段,格萨尔王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随着发展进程加快,在“王城游”带动下,2020年预计全县接待游客1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5亿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4千人,带动贫困农牧民从事旅游业人数达到1800人左右。

千名干部下基层 万亩基地育良种

一手紧抓疫情防控,当好防疫的先锋队;一手不放脱贫攻坚,做好扶贫的暖心人……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时常在甘孜县农村牧区上演的一帧帧画面。

今年年初,面对疫情影响,“康北之心”广大干部群众战“疫”不松劲,战“贫”不停步,始终坚持高位统筹,以“实”字当头,以“干”字为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赤乃降措是甘孜镇城北五村驻村第一书记,疫情爆发至今,他请缨支前,一直冲在防疫第一线,不舍昼夜。连续三个月,从组建共产党员服务队到用好村村响、小蜜蜂,从进村入户“敲门宣讲”到积极当好宣传员、传话筒,从“零死角”摸排返乡人员到24小时陪同村医上门测量体温,从藏汉双语讲解疫情防控政策常识,到接地气地呼吁老百姓做好个人家庭防护……

“大家刚得知疫情时,都不太重视,只有第一书记很紧张,大半夜托朋友采购到一部分医用口罩,就挨家挨户送。疫情管控最严阶段,他还客串我们村‘跑腿采购员’,大到一日三餐,小到一根充电线,包圆了。”贫困户生龙其珍不仅有感于赤乃降措事无巨细的抗疫服务,还对其在非常时期不忘密切关注脱贫监测户、边缘户情况,及时施助解难的行事,大嘉赞赏。

国内疫情形势向好,又值春耕大好时节,洛则和一众驻村队员在赤乃降措的带领下,主动引导农牧民投身春种备耕生产的春潮中,既为村民筹备协调免费的种子、化肥、器具等农资机械设备,又利用空闲时间系统梳理脱贫攻坚各类档案资料,对村情再了解、民情再熟悉、贫情再研判,认真分析重点任务、工作短板,及早谋划巩固脱贫成效各项帮扶措施,让粮食种植不误农时、让贫困户吃下“定心丸”、让“希望的田野”少受波及。

“山乡村寨齐抗疫、田间地头谈农事、农家小院话增收、牧场深处谋发展……”干部与群众交心谈心、聊疫情谋发展的一道道风景线,可不止出现在甘孜镇城北五村。

两手抓、两不误。3月6日开始,甘孜县抽派27名县级领导、510名机关干部和480名驻村干部组建了脱贫攻坚“再回头、再排查”工作小组,集中利用15天时间分赴全县22个乡(镇)、219个村、42座寺庙、37所中小学以及3300余户贫困群众家中,对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社会稳定3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严格督促指导。

全覆盖访贫困户、全覆盖访重点人员,问收支情况、问困难问题,看村级活动室、看村集体经济,各工作小组努力做到广覆盖、不缺项、无遗漏,开展了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脱贫攻坚拉网式大排查,不折不扣对标“体检”,及时找准薄弱环节及短板,全面摸清户“一超六有”突出问题及村“一低五有”突出问题,集中全力发起脱贫攻坚冲锋总攻,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时下的康北高原,青稞地上,耕种机穿梭其间;孔萨农庄里,蔬菜瓜果生机勃勃;集体牧场中,牦牛茁壮成长;村合作社里,独具特色的山珍虫草,正通过王城店铺和电商平台,从大山深处走向全国各地……

一帧帧画面、一幅幅美景、一张张笑脸,都在诉说着同一个主题: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甘孜县素有“康北粮仓”之美誉,全县耕地面积20.08万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达9万亩,居全州第一,产量占全州七分之一。可由于缺乏深加工企业,青稞产值低,每亩收入仅为450元左右;同时,又受制于销售渠道窄,群众种植积极性下降,增收脱贫困难。

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转变传统的种植方式迫在眉睫。经过前期调研,今年4月上旬,甘孜县以“良种、良法、良制、良地、良机” 为突破口,正式启动建设甘孜州万亩青稞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整合多方力量为康北之心青稞的增产、品种的更新及青稞产业链的扩展,保驾护航。

“此次推广黑六棱、康青7号、藏青2000和康青9号等品种,计划在拖坝乡核心示范基地种植1500亩。”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成都综合实验站站长、大麦青稞专家冯宗云告诉记者,“甘孜县是全川种植青稞面积最大的县,我们的良种繁育基地将通过整地、施肥、播种、收割等全程机械化作业,将青稞亩产量从传统的三四百斤一亩提高到六七百斤一亩以上,必将高位推进甘孜县农业现代化建设。”

青稞品种、产量和质量提质增产高效的同时,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是打造万亩基地的重要意义所在。自启动建设全州青稞良种繁育基地以来,拖坝乡1500亩地就以土地流转方式,每亩每月交付给村民500元租金;此外,每亩每年还有青稞销售的分红。

拖坝三村的梅朵,正是基地“上马”后的受益者之一。作为该村的贫困户,她过去一直在外打散工,挣不了多少钱,离家又远;如今,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田间管理的稳定“月薪”。

增加青稞附加值、提高群众农业收入、带动农业转型升级……近些年,洁白美丽的甘孜县,有看不尽、说不完的新光景。

夺多乡甘孜州公共就业技能实训基地,控辍保学的132名学生缝纫培训复课忙;茶扎乡银多村示范建设现代集体牧场,托管分红、生产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忙;扎科乡残疾人家中,包村干部上门为残疾人安装指导辅具器具服务忙。

甘孜县已淌过万水、走过千山,但仍需要凝心聚力不断跋山涉水。既为最后114户414名贫困人口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雅砻江上游力量。

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


  • 上一篇:康定市贡巴村集体经济“强身健体”
  • 下一篇:从“马背学校”到幸福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