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乡城印象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12日

◎本网记者 蒋平

“更加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县域政治生活中落地生根,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效融入到调动广大农牧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来;对文明实践工作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筹指导,着眼为基层群众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精准把握“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组织精干力量编写文明实践教材,形成教育主题鲜明、富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内容;建立文明实践工作测评体系,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实现哪里有群众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乡城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无疑是文明县城建设的有效实践。

6月8日,乡城县青麦乡仁堆村“乡村讲坛”现场人头攒动,村民张其中正把自己运用科学种植致富的亲身经历向在座的村民进行讲述。张其中通过对比觉得,养殖与种植相比,种植的风险要小许多,于是从2000年开始,他开始尝试种植蔬菜。经过一家人几年起早贪黑和不辞辛苦的摸索,慢慢还清了欠债还翻新了房屋。2014年,张其中因不慎摔伤了腰,高额的治疗费用使原本富裕的家庭坠入贫困的深渊。但命运总会眷顾勤劳的人,2015年,张其中一家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尝到种植甜头的他把激发内生动力的发力点选择在继续进行蔬菜种植上,摒弃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封闭思维,接受农技专家培训、精挑细选适应的种子、科学规划行距间距、利用套种和大棚技术、遵循市场规律促发展,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他和建档立卡的乡亲实现了脱贫摘帽。此时站在讲台上的张其中,虽然在大家面前传授致富经验还有些腼腆,但脱贫后的喜悦始终洋溢在他的脸上。

近年来,乡城县委统筹各类实践资源,贯彻州委总体工作格局,聚焦脱贫攻坚、三创联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眼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运用互联网优势,网上资源和网下资源聚集叠加,实现有效对接机制和网上网下互动机制的同频共振。不断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建立县级实践中心、机关中心示范点、乡(镇)实践所和村(社区)实践站四级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组织的点长、所长和站长责任,整合理论宣讲平台资源、教育体育服务平台资源、文化惠民平台资源、就业和科普服务平台、健康平台资源、平安法治平台资源、文明旅游平台资源、宣传报道平台资源,根据宣讲对象适时调整更新8个平台资源志愿服务分队的宣讲内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牧区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精神力量,提升人民群众精神风貌,做到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生活以群众最乐意的方式入脑入心。

乡城县城关小学以提高学校文明程度、师生文明素质为目的,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着重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将每周五第三节课定为文明分享课,让每名学生通过分享有意义的事,引导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学生家庭“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激活更多社会“细胞”,一个学生带动一个或者多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影响更多家庭。在激活学生“文明细胞”的同时,形成家庭“细胞链”,这样通过“1+N”模式,创建出无数个文明家庭,主推文明新风。学校还推行“垃圾银行”积分活动,学生可把捡拾的垃圾“存”入“垃圾银行”,获得“存款”积分,并可用“存款”积分兑换学习用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爱护环境的行动中,切实提高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努力推进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文明诚信、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借力州委群众宣讲团“和谐乡村行”、州委科技文化“三下乡”等活动,该县派出宣讲骨干跟班学习,掌握运用大视野、全方位的多维时空理念宣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重视村规民约的普遍约束性,结合本地农牧民熟知的案例到群众最集中的虫草采挖点,会同县乡村派驻工作组进行《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讲,持续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组织县委统战部、县宗教局、县司法局与“四川同心·律师服务团”入寺进校为寺庙僧尼和中小学生解读《禁毒法》《义务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同时,立足本县红色资源,创新方式方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博物馆、红色景点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到文明县城的建设中。


  • 上一篇:泸定县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受追捧
  • 下一篇:昔日贫困“懒酒汉” 今日致富“维修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