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21日
巴塘群众欢送十八军进藏。
革命后代为巴塘产品代言。
黄新廷红军小学学生重走红军路、弘扬长征精神。
◎巴塘县委宣传部 文/图
一个地方,因一段历史而被人铭记;一段记忆,因一抹红色而历久弥新。
巴塘,是一个充盈着红色基因的地方。
雪域高原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巴塘地下党在这里诞生,雪域高原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作为和平解放西藏的桥头堡积极支援十八军进藏……
历史沉淀、精神汇聚,定格了巴塘的鲜红本色,引领着一代又一代巴塘人朝着革命先烈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行。
光辉历史筑就巍巍丰碑
朝阳升起,群山莽莽,半山之间,一座建筑群遗址镀上阳光的金色,熠熠生辉。
9月13日,地处中咱镇波浪村的曾则寺诉说着难忘历史。1935年4月,红二、六军团渡过金沙江后,决定与中央红军会师,创造西北根据地。红二军团于1935年5月14日进入巴塘县境,1935年6月20日离开,历时38天。巴塘群众给红军做翻译、带路、给予粮食,主动抢救和收留红军伤病员,积极支持革命。红军在曾则寺停驻32天,留下了红军马鞍垫子等珍贵文物。
一部火红的历史赋予了巴塘传奇历史。在中咱镇仁徳村八珠桑批家,现今保留着贺龙居住过的房屋。作为红二军团主要领导,贺龙、关向应会见藏族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正确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赢得了巴塘广大民众的信任,受到民众尊敬。
红军长征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红军在党巴乡哈萨通村的巴曲河上搭建的桥被人们称为“共产桥”;广大藏族群众把红军筹粮走过的央格山路叫作“共产路”;把红军走过的县城附近的东隆山改为“红军山”。至今,措拉镇一带的农牧民仍然保留头戴五角星的红军军帽的习俗。
闪闪红星照耀巴塘,革命种子星火燎原。巴塘是藏地革命的摇篮和根据地,1942年,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进步人士成立了藏族进步青年组织“星火社”,在巴塘、德格及德钦等周边藏区宣传进步思想。1943年,“星火社”更名为“高原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全国藏区最早的共产党组织。1949年8月,原“高原共产主义小组”改建为“中国共产党康藏边区地方工作委员会”,随即建立了巴塘地下党领导下的进步青年组织“东藏民主青年同盟”;1949年10月,巴塘升起雪域高原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共产党康藏边区地方工作委员会河东藏民主青年同盟成立后,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思想主张,在民族宗教上层开展统战工作。
“是谁帮咱们翻了身呃?是谁帮咱们得解放呃?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军民本是一家人,帮咱亲人洗呀洗衣裳呃。,军民本是一家人,帮咱亲人洗呀洗衣裳呃。”一曲根据巴塘弦子的舞步和旋律改编的《洗衣歌》再现巴塘红色记忆,道出了军民鱼水情。195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南线部队进驻巴塘,全县人民热烈欢迎,全力支援。为了全力支援部队进藏,巴塘成立了支前委员会,为解放军造船、采购、运送物资,赶制军鞋、筹集粮草、采集生活用品,动用人力畜力运送大批军用物资,保证了部队顺利进藏。此外,巴塘还组织了大批优秀儿女随军进藏,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个个历史遗迹,一段段感人故事,让可歌可泣的历史重现眼前,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让红色巴塘光彩夺目、彪炳历史。
激扬岁月书写辉煌成就
革命时期,仁人志士热血写春秋;建设时代,巴塘儿女倾情酬壮志。巴塘在奋进、在崛起、在跨越。今日的巴塘,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幸福安康,已成为康巴大地的耀眼明珠。
巴塘的变化,73岁的扎西格乃和72岁的拉姆夫妇是见证者。说起巴塘巨变,扎西格乃感慨万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以说是积贫积弱,改革开放后,巴塘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富裕了、物资丰富了、交通方便了,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扎西格乃在巴塘农业银行工作,拉姆在巴塘县妇幼保健站工作。两人感受最深的事都是与本行业有关。
“就说存款吧,以往农牧民基本无存款,一个公社(乡)的经费才2万元;现在,哪家不是上几万十几万存款。”扎西格乃算着发展账,说,“腰包鼓了,大家日子才好过、才幸福。”
说以往,唏嘘不已;谈现在,笑逐颜开。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拉姆用仁心仁术曾挽救无数生命;由于以往医疗条件有限,拉姆也因没能挽回生命的离去而留下几多遗憾。“以往,医疗条件差,我们是心有余力不足,是含着眼泪看着一些生命离去;现在,巴塘条件好了,是全州第一个能做腹腔镜手术的县。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这是巴塘人民的福气。”
1983年买照相机、2008年买摄影机,扎西格乃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翻看他拍摄的各个年代的照片和视频,再现巴塘从一穷二白到繁荣昌盛、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粗放开发到和谐共生的“活历史”。
昨日,巴塘各族人民在艰难曲折中探索;今日,巴塘人民在开拓创新中拼搏。扎西格乃的“相册”,只是巴塘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经历了“一步跨千年”的社会变革后,在州委、州政府的引领下,巴塘儿女倍加珍惜、努力奋斗、激情创造,在建州70年之际,巴塘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建州初期,巴塘经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70年来,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都实现了重大跨越。1978年全县生产总值仅有867万元,1998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139万元, 2019年达到160614 万元,是1978年的180倍,增加了159722 万元。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振兴,201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51537万元,粮食总产量15756吨,各类牲畜存栏数为152179头。
工业经济实现历史性突破,201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13470万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2个,实现工业总产值26178.8万元。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金投资总额2019年已达到480898万元,城市框架整体扩张,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第三产业长足进步,各大行业竞相发展,197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有734万元。201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7912万元,全县从事经营的有3076户,从业人员有6050人。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人数81.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6亿元。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社会民生极大改善,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9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更加和谐,教育为巴塘县政治经济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人才,为大、中专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质生源。2019年全县有各类中小学校21所,专任教师613人,在校学生总数8804人。
公共卫生事业成效明显,至2019年,全县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全县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含门诊部)112个;各类卫生机构病床床位357张,卫生技术人员31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人。
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双拥优抚安置、社区建设、基层政权建设、老龄、社会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逐年提高……
时间的年轮,刻印着奋斗足迹;时间的沉淀,也彰显时代荣光。与甘孜州发展同频共振,巴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砥砺奋进接续精神传承
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9月14日,巴塘黄新廷红军小学的“小红军”们来到红二军团遗址,传承长征精神、接受革命教育。
“通过重走长征路,学生们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增进了对红军长征光荣历史的了解,体会到现在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巴塘黄新廷红军小学校长达瓦泽仁表示,通过系列活动,红色精神植入学生血液,在心中深深扎根。
在巴塘,红色教育是各个学校的“必修课”。巴塘金弦子小学少年军校是巴塘县第一所少年军校。鲜明特色、多彩活动、创新教育,渲染出绚丽“红色”。学校教务副主任陈雪秋告诉笔者,革命传统不能忘,红色精神代代传,少年军校是接力站,把革命火炬接续传递;是大熔炉,让小小少年锤炼意志、升华灵魂,让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
巴塘县苏哇龙乡绒岔绒村75岁的藏族老党员翁修是一名有着42年“旗龄“的升旗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那一天,他就开始了“升旗生涯”。
翁修的坚持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村民,现在绒岔绒村全村国旗飘扬,家家户户升国旗已成为常态
翁修说:“升国旗是红色教育,等我爬不上屋顶了,女儿就要接班每天升国旗;女儿老了,孙子也要接班每天升国旗。红色教育要一代代传下去,‘国旗手’要一代一代地当下去,国旗要一代一代飘扬下去。”
春风化雨,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红色精神成为巴塘广大党员干部的“身份本色”。
2018年10月11日,甘孜州白玉县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交界处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后自然疏浚;11月3日,此处再次形成堰塞湖,灾害威胁到金沙江沿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处白格堰塞湖下游的巴塘首当其冲。
第一时间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核查、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群众、第一时间开展应急保障、第一时间逐个排查隐患……与时间赛跑、与危情赛跑,巴塘县勇担责任,挺起坚强脊梁,搏击巨浪。
危难之时勇担当,关键时刻冲上前。灾情发生后,县委书记汪玉琼、县长张家志等县领导不顾个人安危,冲上一线、走在前面,查看灾情、统筹指挥,分析研判、细化方案,灾害应急处置方案迅速制定并迅速落实。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珍爱生命、保护人民,全力守住群众“零死亡”底线,取得了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
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正是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人民公仆高擎精神的火炬,奋进作为。
“想当年,红二军团进入巴塘县境,贺龙、关向应带领他们宣传革命思想……”9月16日,在巴塘县苏哇龙乡,该县州级宣讲员四郎曲批正在讲述红军长征在巴塘播下革命火种的历史故事。
聆听历史,感知巴塘。苏哇龙乡绒岔绒村村民翁修感慨地说:“听了宣讲员的讲解,知道了巴塘有这么光荣的历史,作为巴塘人,我们感到很自豪,也更加热爱家乡。”
把红色教育深下去、沉下去、植下去,巴塘县讲“活”红色故事,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爱家乡、知奋进、思发展”,形成干群齐心、同向同行的发展局面,激发出建设热情、滋生出强大的发展力量。
勠力攻坚,在巴塘,你会看到众多党员干部成“村里人”,奔走田间地头,为脱贫攻坚倾情倾力;心系群众,在巴塘,你会看到众多党员干部做“家里人”,牵挂百姓冷暖,为民生民本奉献大爱;奋进征程,在巴塘,你会看到众多党员干部成“赶路人”,着力全面发展,为美好前景齐心协力……这一切,正是源于精神力量的鼓舞,正是这种红色基因的接续传承,才铸就了巴塘辉煌成就。
奋进新时代,奋发新作为。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深情地说:“巴塘是红色藏乡,红色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成为民族精神中最宝贵的一部分。回望历史,心潮澎湃;展望未来,信心百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庆祝建州70周年之际,巴塘儿女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小康巴塘、开放巴塘、法治巴塘、绿色巴塘、幸福巴塘发展新篇章。“
“那是从旭日上采下的红,没有人不爱你的色彩”, 在巴塘这块红色土地上,红色精神必将得到进一步弘扬,红色基因必将世代传承,红色精神必将浇灌出“高原江南、五彩藏乡”最鲜艳的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