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0年10月21日
记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对口援建医疗队医生罗文才
罗文才(中)正在为患者做胃镜检查。
◎本网见习记者
周燕 文/图
“息肉是否发展为恶性肿瘤与大小直接相关,息肉越大,进展性腺瘤可能性越大,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是阻止结直肠癌的方法,息肉切除术的重要性在于干扰了结直肠癌的自然史……”在康定市人民医院会议室,来自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主治医师罗文才正在给该院内科的医务人员讲课。
今年1月,罗文才同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对口援建医疗团队一起来到康定市人民医院,开始了援医工作。他每个月坚持为康定市人民医院内科全体医务人员上一次理论辅导课,每周四开展一次教学大查房。“我们大家在一起,在实践中相互交流学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罗文才说。他的妻子倪丹,也与他一同作为援医队员,并肩奋战在雪域高原。
夫妻请战提前返回岗位
罗文才的妻子倪丹是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彩超医生,两人同为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医队成员。今年1月底,两人回到都江堰市,准备与家人共度春节。不过,短暂的休假随后就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作为一名医生,我心里想着还是要尽快回医院,所以我们几个队员一商量,大家都一致决定提前结束休假,赶回工作岗位。”罗文才说,2月3日,他们便提前一周回到了康定市。
“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家里年迈的父母,当时,疫情比较严重,我走得也很匆忙,来不及为他们买菜、买口罩。”说到这里,罗文才感到非常愧疚。到了康定之后,他打电话给家里报了平安。20天后,妻子倪丹也随着罗文才的脚步再次来到康定。“双方父母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决定和工作,让我们照顾好自己,不要担心他们。”倪丹说。
尽管如此,两人因为工作的原因,并没有办法时常陪伴父母。罗文才说:“今年5月,疫情稳定后,我们每个月都会抽一个周末,回家看看。平时只要工作不忙,就给他们打电话。上次回去,还教会了他们使用视频,现在我们每周都会视频一次。”
“我主要负责内镜检查,跟内科的医生一起负责给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要负责一些临床工作。”罗文才说,“刚返岗那段时间,我们内科的医生和护士都滞留在了隔离病房。我一个人在坐诊的时候,遇到没有年轻家属陪伴的藏族老人,大家语言不通,交流很吃力,但是他们竖起的大拇指,足以让我继续坚持下去,绝不退缩。”
“在高原工作,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辛苦的,就是比起内地,冬天太冷,气候太干燥,手老是裂口子,在给病人消毒时,手沾上酒精会有些疼。我也很心疼我老婆,她随我一起到康定援医,因为高原低压缺氧,经常睡不好觉、吃不好饭。”罗文才内疚地笑了笑,介绍说,妻子倪丹在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疫情期间特别忙,除了负责宣传和在卡点上工作外,还要支援街道和社区的工作,比如上门测体温、登记返康人员隔离情况等,她比我更辛苦,事情要多一些、杂一些,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小”内镜解决“大”问题
“切除了结肠息肉,没有表面创口、没有痛苦、3天就可以恢复出院,真好。”康定市人民医院内镜治疗术让勇先生赞不绝口。近日,该院内科成功实施了首例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前段时间,我肚子疼得厉害,想到医院仔细检查下,看是什么问题。”勇先生告诉记者,“成都那些大医院离家远,看病的人也多。听我们村上的人说,市医院有都江堰来的援医医生,技术很好,我就来这里看病了。”
勇先生家住康定市甲根坝镇,国庆节后到康定市人民医院就诊,在进行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部有息肉。全面评估勇先生病情后,罗文才建议患者住院,择期做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
10月10日,该院麻醉手术科及内科通力配合,为勇先生进行了无痛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很顺利,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3天后出院。
“以前,我们医院是不能开展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来检查,发现有息肉,我们都建议其去上一级医院进行治疗。现在,有了对口援建医疗队医生的倾囊相授,使我们的技术和诊治水平不断提升。”该院内科主任王平感慨地说。
“我也是通过亲戚介绍,专程过来找罗医生做内镜检查的。”慕名前来的患者李女士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能看的病,谁都不想舍近求远去成都看。”
康定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沈竹说:“由于康定大部分地区处于高海拔区域,农牧民群众寻医问药路途远。在我们市医院做手术,离家近,家属照料也方便,不会耽误病人最佳的治疗时间,还可以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
“很荣幸,我见证了康定市人民医院微创手术从0到1的过程。”说这句话时,罗文才满脸自豪。
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援医10个月时间里,罗文才收了3名当地医生当“徒弟”。他耐心地给“徒弟”们讲解各类医学问题。在他的耐心教导和实践指导下,3名“徒弟“的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不仅如此,罗文才还组织科室成员进行理论教学、教学大查房,让参加学习的医生带着成果回去当老师,再去培训更多的医生。
每日查房结束后,罗文才并没有闲下来,而是为另外两项工作做准备——一月一理论教学和每周四教学大查房。罗文才利用特殊患者或者典型患者的病例,对科室成员从基础知识到最新进展、从诊疗要点到注意事项均进行细致讲解。讲解结束后,科室成员有不懂的问题,他也会进行耐心解答。罗文才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教学,每月都会进行一次。如果说查房是每天工作中最基础的环节,需要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和一颗把病人当做亲人的心,那么理论教学和教学大查房则起着“传帮带”的作用,一定要为康定市人民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具有较好诊疗 水平的医疗队伍。
从医19年的王平是康定市人民医院内科主任,也是罗文才的“徒弟”之一,谈到自己的老师,王平脸上满是崇拜:“罗老师的专业水平很高,以前我们这里好多不能解决的病症,病人只能转院到成都或者内地其他地方,这样就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现在老师来了,有些小手术,我们可以自己完成。我跟着罗老师学到了很多东西,就像罗老师教导我们那样,今后我也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其他人。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这么做了,我们的医疗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罗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不管是查房、会诊还是做内镜检查,他随时在岗,随叫随到。平时对我们也严格要求,让我们看到差距,奋起直追,坚定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信心。”“徒弟”陈蓉说。
“援医生活有苦有甜。”罗文才说,在他看来,援医绝不是简单的“一年行程”,更多的是为康定培养一批有追求、有进取、有能力的骨干人才。“我在遇到一些病例时,会反复给科室医生进行讲解,让他们学会把知识和成果应用于医学实践。”
罗文才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医疗技术,为当地培养一支优秀的医疗人才队伍是每一个援医医生应该做的事。”
在康定市人民医院,像罗文才一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援医医生还有很多,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在给当地医疗“输血”的同时,也让他们自己产生极强的“造血”能力,更好地服务每一位患者。他说,“只有这样,援医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