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城乡唱响协奏曲

甘孜日报    2020年10月21日

我州实施城乡提升战略扫描

省级生态文明乡镇泸定田坝村一角。

   ◎本网记者

    刘小兵 文/图

   “县城不大,但很精致,乡镇上能满足现代化生活需求,又彰显出原有文化特征;乡村最打动人,让人暗生乡愁……三到甘孜,每次都能看到变化、获得惊喜。”10月7日下午,马可离开康定前,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和9张甘孜城乡实景照片。

   今年国庆假期,生活在深圳的马可和几位朋友自驾进州,足迹途径我州三座县城、五个旅游小镇和多个村寨。她这条朋友圈,不仅是对此次旅行的满意,还折射出我州实施城乡提升战略的显著成绩。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自我州将城乡提升战略纳入州委总体工作格局以来,全州上下紧盯“独具魅力、宜居宜业、绿色生态、和谐文明”的发展目标,按照“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的基本思路,努力实现“七个提升”,有效促进了全州城乡协调发展,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起到了显著的助推作用。

   做强县城:筑牢长治久安基石

   街道宽敞整洁,路灯美观大气,车辆停靠有序,绿植生机盎然……秋日,漫步理塘县城,规范有序、整洁美观的景象处处可见,与2015年记者在理塘看见的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提升。

   理塘有世界高城之称,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着县城的发展。2015年以前,理塘县城建筑规模和人口规模发展较快,但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相对滞后,一度存在基础建设跟不上、风貌布局杂乱化、城市管理难度大的难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落后,不仅制约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全县干群生产生活习惯和法治思想观念,不利于地区长治久安。2016年,该县聚焦“做强县城”,投资2.7亿元,完成23条市政道路的改造提升及49条供排水管网工程、城市监控系统建设和主街道强电改造;同时全面推进“九子一线”综合治理,严格审批和管理制度,整治道路交通乱象,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力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和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大力实施风貌改造和基础提升工程。一年间,该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极大改善了全县的发展环境和干群精神风貌。近年来,理塘县继续提升县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其“康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世界高城”的旅游品牌更是越来越响。

   其实,理塘县城与全州18个县城的华丽蜕变,正是我州坚持“做强县城”的成果。

   近年来,我州坚持把县城(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城乡提升战略的关键点和重要抓手,按照全域旅游的要求,借助政府和市场两类投资,利用县内和县外两种资源,把县城建设成定位精准、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风貌独特、文化彰显,要素聚集、产业带动,管理精细、文明现代,辐射带动力强的政治之城、文化之城、商贸之城、生态之城。在加强对县城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我州各县(市)主要抓住了突出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建设、打造城市景观、推进旧城改造等5个重点。

   记者从州城乡提升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5年来,我州整合资金160余亿元,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景观(风貌)等各类项目1507项,全面完成“18+2”魅力县城建设提升任务,先后建成康定新区、道孚新区、理塘新区等6个特色城市新区,全面启动甘孜新区建设,全州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6年的29.3%提升到2019年的32.94%,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至52.88平方公里,在有限条件内最大程度集聚了人口和资源要素,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基本实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产业发展,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社会事业同步繁荣、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切实推动了广大干部群众主要精力从抓维稳向促发展转变,有力促进了全州社会大局持续向好,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图发展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尤其是今年,我州聚焦以人为本,突出“做强县城”的内核要求,持续巩固“18+2”魅力县城建设成果,完善县城生活办公、商贸旅游、文化教育、医疗康养等功能布局,持续推进城市供暖、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综合市场、公共绿地、城市景观、避险场所、生态绿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全面落实康泸新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积极推动“十四五”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编制,进一步提升了县城引领发展、解放思想、交往交融、展示形象的作用,筑牢了全州长治久安的基石。

   做优乡镇:开启产镇互融模式

   10月9日,严勇偷了个懒,睡到自然醒才开门营业——因为国庆假期,他真累坏了,白天忙销售,晚上忙补货,8天都没睡“到位”。“前几天早起晚睡的确很辛苦,但是因为收入不错,感觉还是值得。”

   严勇是海螺沟景区土特产协会会长,也是磨西镇上最大的特产销售店老板。他常说:“我的人生轨迹和磨西镇的变迁是同步的。”严勇说,他是磨西本地人,十几岁开始打零工;后来到磨西镇上开了一家特产铺子。2015年以来,磨西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他的铺子也越做越大,尤其是2017年,海螺沟成功创国家5A景区以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好,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严勇的逆袭得益于海螺沟景区的发展,而海螺沟景区的发展,则与磨西集镇的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磨西镇在建筑风貌、基础配套、集镇环境、市政管理、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快速发展,都与我州坚持“做优乡镇”的政策导向和工作谋划息息相关。所以,严勇的逆袭和磨西镇的变迁,正是我州在实施城乡提升战略中,坚持做优乡镇并取得良好成效的证明。

   实际上,近年来我州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乡镇不在少数。乡镇是县城和乡村(牧区)的连接点,也是发展旅游、农牧、文化、医药等产业的承载点。推进“产镇融合”既是国家政策要求,又是市场运作需要,更是我州发展的既定思路。

   在实施城乡提升战略的过程中,我州坚持把乡镇作为服务广大农牧区的主枢纽,不断优化乡镇体系、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引导乡镇走经济产业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精品化和生活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以打造特色风情乡镇为目标,全力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型、交通枢纽型、商贸物流型、移民搬迁型、农产品加工型乡镇。聚焦“产镇融合”的目标,我州全力优化乡镇体系、完善乡镇基本功能、注重乡村产业发展、打造乡镇环境、改革管理体制。

   记者从州城乡提升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5年来,我州建成“风情小镇”121个,全州百强镇试点镇达到14个;其中,稻城香格里拉镇列入全国特色小镇,泸定县磨西镇、冷碛镇,得荣县瓦卡镇,石渠县洛须镇申报为省级特色小镇,道孚县八美镇创建为首批省级文旅特色小镇。我州一大批中心城镇基础与服务设施不断完善,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地域风貌特征不断彰显,宜居、宜业、宜游功能条件不断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要素不断聚集,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成为了全域旅游和特色农牧产业的支撑中心和集中展示康巴文化的重要载体。

   尤其是今年,我州聚焦中心辐射,突出“做优乡镇”的实质追求,坚持把乡镇作为服务广大农牧区的主枢纽,围绕百强镇试点建设,建成一批文化旅游型、交通枢纽型、商贸物流型、移民搬迁型和农产品加工型乡镇,使之成为带动周边发展的支撑点。实践证明,我州“产镇融合”的“面”越来越广、“度”越来越深、“效”越来越好,为全州县、乡、村三级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做美村寨: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驱车进入‘时空隧道’,弧面上绚烂多姿的灯光组合成各色图案,高科技全息投影技术让人沉浸其中。驶出隧道,眼前豁然开朗,稍远处灯火通明,鳞次栉比的房屋散落山谷,层楼叠榭飞鸿流丹。村中漫步,灯火阑珊、鲜花绽放,幢幢民居前绿树环绕,温泉氤氲水汽弥散;虽已入夜,但众多游人仍穿梭其间玩得不亦说乎……”

   这是记者2019年7月,探访康定市色龙村的真实见闻,每个画面都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如今,在互联网上搜索“色龙村”,会弹出很多内容,如世外桃源、休闲圣地、乡村振兴的样板、绝美村寨的典范,但是都有相同的意思,即:色龙很美,不仅风光美、环境美、建筑美、亮化绿化景观美,而且民风美、生活美。

   但这个被央视点赞、被游客眷念的村寨,曾经却是闭塞的穷旮旯。据村支部书记陈永强介绍,以前村里人出村要翻山越岭,有些老人一辈子也没出去过几次。2014年村里修通了通往外界的色龙隧道,并完善了基础设施;2018年,该村因为环境特别、风光秀丽且有保存完好的村落,被列入全州首批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点位予以打造。随后,该村实施了基础提升、景观打造、亮化美化、生态修护、旅游打造多项工程。2019年,该村打造成了以“古寨村落+农耕田园”为核心,以鱼通—嘉绒民族文化走廊为路径, 集休闲观光、康养度假等为一体的藏地原乡休闲度假地。目前,色龙村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要求越来越近。该村群众经常感叹:“我们这里是政府坚持做美村寨的案例,我们都是城乡提升战略的受益者。”

   乡村是社会发展的末端,也是资源分布的前端。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把乡村发展起来,助推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提高社会公平、和谐的程度,这与我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做美村寨的思路不谋而合。

   我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为目标,形成以高原特色农牧业和特色旅游业为带动,与城镇职能差异互补的特色村寨发展路径。加大新村建设力度,加快产业培育,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农村新居、避险搬迁、灾后重建等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新村、扶贫新村、文化新村、灾后重建新村、移民搬迁新村。着眼“如何才能做美村寨”,我州注重形态布局,按照小规模、组团式,优化村寨布局;积极改善发展条件,注重产业培育,提高农畜产品和旅游产品(商品)的附加值;积极抓好环境整治,加大污染物处理、牲畜管理等工作,让农牧民既能保持传统生活方式又能享受现代文明;积极传承乡土文化,全力凸显本乡本村的文化元素、彰显文化魅力、打造文化产业;同时加强村庄管理,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行为,营造良好乡风。

   5年来,我州建成“美丽村寨”458个、扶贫新村1360个,71个村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14个村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同时,甘孜州传统村落整体成功入选全国十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获得国家补助资金1.5亿元。一大批特色村寨顺势崛起,农牧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今年,我州聚焦和谐共融,突出做美村寨的中心理念,坚持把建设幸福美丽新村作为目标,注重形态布局、抓好环境整治、加强村庄管理,形成以高原特色农牧业和特色旅游业为带动,与城镇职能差异互补的特色村寨发展路径。有效助推了广大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久久为功,终有成效。目前我州已基本实现“一年一变样、两年大见效、三年展新貌”的城乡提升战略阶段目标。全州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明显增强,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的格局逐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好。


  • 上一篇:省科协工作组到我州调研和推介宣传“天府科技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