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4月14日
村民在种植基地有序劳作。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翻土、丢种、盖薄膜、铺遮阳网、浇水……4月8日午后,道孚县八美镇志麦通村莴笋种植基地,洛绒群培和伙伴们有序劳作,繁忙的景象里满载着春耕生产的喜悦。
洛绒群培家距离种植基地约1公里,最近他每天都来基地种莴笋。“公司承包我们的土地后,每年我家有近一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到种莴笋的季节时,我又可以来公司打工每天挣100多元。”
洛绒群培谈到的公司,是2018年八美镇党委政府引进的四川文盛开发农业公司和四川联农公司。两大公司入驻后,让志麦通村改变了以青稞为主要作物,产值不高、增收困难的窘境。通过采取“公司+基地+村民”模式,志麦通村发展起了露地莴笋。据统计,今年全村莴笋种植面积达280亩,土地流转费为520元/亩,自3月末首批莴笋种植开始以来,基地日均用工人数在20人左右,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户的就业难。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人工劳作,一辆耕地机也在自己的“阵地”上忙碌着。据基地负责人孙勇介绍,耕地翻土是莴笋种植的第一道工序,在翻过的土撒上有机肥后,就会按每行8个洞、间距15厘米的标准盖上地膜,再均匀地将5至8粒种子放入地膜洞里。待整块地播种完成后,会立即覆盖上遮阳网,实现保温、保水、保肥、除草和光合作用的功效。经过翻土、播种、育苗、除草等程序,约在6月底,志麦通村首批成熟的莴笋就能上市。
“地膜每亩成本150元,有机肥每亩成本800元,遮阳网每亩成本800元……”为全力做好今年志麦通村的莴笋种植,孙勇将每笔开销都记在了笔记本上。从事莴笋种植11年,孙勇经验丰富,他认为志麦通村莴笋皮青肉青口感好,市场前景广阔,今年打算分四批次种植,收成后的莴笋按往年常规销售外,还想通过精加工销往武汉市场。
八美镇镇长巴登彭措表示,近年来,八美镇积极探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业产业,其中大规模种植莴笋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打算通过示范带动效应,让更多的人在种植产业中受益,农村产业不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农业农村发展潜力,为乡村振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希望今年志麦通村的莴笋种植能创新佳绩,能成为引领全镇产业发展的特色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