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1年05月17日
退伍老兵心向党 感恩奋进新时代
本网讯 在甘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每天都能见到一位八旬老人忙碌的身影。他不是在扫地、烧水,就是在藏语讲解或现场翻译;闲下来时,他既喜欢看书、做笔记,也偶尔给“同事”聊聊自己曾经的战斗经历。两年多来,老人每天按时且认真负责地上班,还成为甘孜县“圣洁甘孜老兵志愿服务大队”年龄最大的红色宣讲队员,可他每月不领分文工资、年终也没半毛报酬。尽管如此,他却乐在其中,并愿意继续干下去。
这位高龄“编外”职工名叫多加,家住甘孜县甘孜镇城北四村。两年前,在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的第二天,他主动找到局长刘述军并开门见山地说:“我是1965年从藏民团退伍的老兵,今年79岁了。昨天晚上,我从甘孜电视新闻中看到县上成立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消息时,我激动了一夜。退役军人事务局是咱老兵的‘家’,今天我‘回家’只有一个请求,那就是希望能长期呆在‘家里’,能为老兵们做点事,也给‘家里’帮点忙。我这个年龄,虽然别的事干不了,但扫地、烧水我还干得动,用藏语讲解政策、临时充当一下翻译我还行。我不要单位分文报酬,只想每天和‘家人’在一起。如果局长同意的话,我明天就正式来上班!”
面对多加老人真诚而又朴实的请求,刘述军在感动之余,便当即答应。没想到,第二天上午八点半,他准时来到局办公室报到,并由此成为局里一名高龄“编外”员工。性格开朗、热情热心、真诚友善的他,深得“家人们”的喜欢喜爱。
5月14日下午4时许,一名退伍老兵前来咨询相关政策,工作人员赶紧请来正在打扫会议室的他帮忙翻译。10多分钟后,喜形于色的老兵与他挥手道别。
采访中,多加告诉记者:“解放前,我曾经当过农奴主的‘娃子’,那日子简直过得连牛马都不如;十八军在进藏修甘孜机场时,我才十二三岁。那时,父母每天都要主动到工地义务干活,我也经常跟着去。每到开饭时,解放军也会给我碗里盛上饭菜。在哥哥跟随十八军进藏后,他常来信鼓励我去当兵;在17岁那年,我应征入伍到藏民团,先后参加了8次激烈的剿匪战斗。战斗中,我虽然受了伤,但毕竟活了下来。每当想起部队前往新龙途中遭遇土匪伏击而牺牲300多战友时,每天想起在7天7夜的理塘战斗中牺牲了2300多名弟兄时,每当想起战友的手、脚、头、肠、心、肝、肺被土匪挂在树枝上的场景时,我常常情不自禁泪流满面。”说话间,他在哽咽之中不停地擦拭着眼泪。
在记者的安慰下,他情绪渐渐平复并继续说道:“1965年,哥哥在部队牺牲后,我主动放弃政府安排工作的机会,退伍回到农村从事生产劳动,曾担任大队会计、大队长、村长,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1年的生活经历,我见证农奴制的黑暗、农奴主的凶狠和土匪的残暴,更让我见证了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作为退伍老兵,我不仅要知党恩、铭党恩、感党恩,而且更要红心永远向党、行动紧紧跟党、忠贞不渝为党。这不是唱高调,而是我的切实感受和肺腑之言。如今,脱贫攻坚刚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又马上开始,农牧区的变化完全超过了我的想象,农牧民的生活跟城里人没两样,这样的幸福甜美生活,我就像是在做梦一样。作为经历过新旧社会、品尝过苦与泪、幸福与快乐的退伍老兵,我真心地把退役军人事务局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心甘情愿为自己‘家里人’尽点义务,当好红色宣讲员,传承红色基因,尽到力所能及的义务。况且,每天上班都能见到自己的‘亲人’和‘家人’,我心里很踏实、生活也很充实。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坚持干到动不了的那一天!”
朴实无华的话语,实实在在的行动,催人泪下的故事,这就是一名老党员的初心,这就是一名退伍老兵的情怀。
甘孜州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