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守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白玉县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甘孜日报    2021年11月19日

白玉县麻绒.jpg

白玉县麻绒乡德来村万寿菊种植基地。

美丽的麦拉.jpg

美丽的麦拉降措。

美丽村庄.jpg

美丽村庄(察青松多)。

◎白玉县委宣传部 文/图

初到白玉的外地人,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无需放眼全国,仅在甘孜州,“颜值”比白玉高的不是没有,“钱袋子”比白玉鼓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白玉能够成为“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答案就是白玉人善于转化。白玉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齐头并进、持续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为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生态经济强县、全州实施乡村振兴先进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木头财政”

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

白玉,藏语意为吉祥盛德之地,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与西藏昌都地区隔江相望。壮美的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白玉,赠曲、偶曲、降曲三条支流从东汇入,形成“一江三河”的绝美景致,在横断山间奏出一曲华彩的乐章。同时,白玉又地处全国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县境内有天然草原855万亩,森林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活立木蓄积量达5453万立方米,居四川省第二位。

今日之白玉,处处可见美丽富饶,却鲜有人了解,山清水秀的这方土地,也曾走过曲折的发展之路,也曾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

穷了多年的白玉,一度是“村村电锯响、户户砍树忙”。当时的白玉县也和甘孜州大多数县一样,森林采伐不仅是当地百姓生活的主要来源,“木头财政”更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据相关资料介绍,1998年以前,甘孜州的森林采伐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58.63%。

“俗话说靠山吃山,过去全县的经济主要是森林采伐,全县的伐木队伍不仅有森工企业职工,就连乡村的壮劳力也要上山伐木,那时候满山遍野都是伐木工,电锯声、斧头的砍伐声、吆喝声,响彻山谷,整座山整座山都被砍得光秃秃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59岁的泽翁丹增至今记忆犹新。

泽仁邓珠是章都乡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工作已有20多年。据他介绍,章都乡森林资源丰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锯声响彻了整个山林,过度的砍伐,让苍翠的高山变得满目疮痍。1998年,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正式实施,白玉县全面停止森工生产,从此,喧嚣的山林沉寂了下来。

严守底线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1998年8月,国家决定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一夜之间,泽翁丹增和许多林业职工一样,从此放下斧头,拿起锄头,从“砍树人”到“种树人”再到“护林人”。

“以前砍树,现在护林,这片林子我管护了20年,每天巡山十几公里,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金沙乡布欧村村民降拥也曾经历了从伐木工到护林员的转变。

“以前靠山吃山砍树,山秃了,泥石流来了,人也更穷了;现在到处是山清水秀,水土也不流失了,生活在这里真的感到很幸福。”降拥说道。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白玉县始终把森林管护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了“森工+地方”的双责任管护责任体系,层层签订《管护合同书》,把山头地块的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网络,不留盲区、死角,严格落实“五到位”和“三及时”管护成效考核体系,聘请贫困户从事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加强森林防火控制力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使全县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发展和壮大,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白玉县森林覆盖率47%,森林蓄积量排列全省第二、全州第一。

特别是近年来,白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累计投入2亿元,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白玉行动”,大力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完成防沙治沙、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等206.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较2015年增加10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7%;完成湿地景观打造和绿色通道路种花(草)335.2公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成功入选全国50个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之一。

重保护 严监管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搞突击行动,要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标准守护好绿水青山,这是白玉人的信条。

白玉县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生态红线划定和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分类管控体系建设,强力实施森林资源管控,制定出台了最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森林草原防火制度、最严格的林业执法监管制度和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四个最严”制度和16条措施,从严林政执法和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人员56人次。

与此同时,白玉县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抓手,立足全州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坚持把生态环保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强化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深化环境治理,厚植绿色发展底色,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保护区域环境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白玉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抓河道管护,健全管理体系,从严推进“清河、护岸、净水、保湖”四项行动,形成“县、乡、村”三级河长统筹管,县级统管、乡级直管,村级细管的三级河长管护体系,全县67条河流、14个湖泊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

——抓综合治理,组建治理小组,深入全县各地开展“十五乱一占”等城乡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同时,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保持生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超标超总量排放、偷排偷放、数据造假等行为,一个整洁、优美、有序的城乡面貌逐步形成。

——抓宣传引领,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公众号推送、“村村响”广播、LED屏显示等方式,广泛宣传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知识。切实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污染防治社会氛围,坚决筑牢金沙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抓生态环境监管,加强综合治理和土地、能源、矿产、砂石、森林等资源管理。切实把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高质量完成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任务,坚决守住“双底线”。持续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队伍建设、物资保障、应急演练等工作,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通过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白玉县生态环境质量一直保持优良状态,空气质量渐入佳境,且呈现正比例增长趋势,连续进入全省空气质量排行前列。2016年到目前,白玉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均符合Ⅲ类及Ⅲ类以上标准,流域断面监测水质均符合Ⅱ类及Ⅱ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同时,全县境内无重大生态环境事件发生。饮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人居环境得到质的改变。

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在多措并举守护青山绿水的同时,白玉县始终把生态扶贫落到实处,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统一,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生态补偿、资源开发、增加就业等方式,厚植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发展,实施生态建设扶贫。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常年有效管护集体公益林面积22.5907万亩;巩固4.4万亩退耕还林成果,完成1.6万亩的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任务;完成国有中幼林抚育任务7万亩,天保工程5.5万亩;完成沙化治理1.74万亩,完成干旱半干旱治理0.255万亩;完成人工种草生态修复项目的网围栏53684米的建设任务和其他前期工作。二是促进群众增收。通过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发放助推脱贫。组建9个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实现贫困户增收与生态建设双赢目标。同时,建设护林员管护队伍,针对广阔的林区牧区,累计落实生态护林(草)员1372名,投入资金753.37万元,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增收在3500-6000元不等。三是坚持效益转化。坚持生态保护与助农增收相结合,依托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大规模绿化全川等项目,提升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同时,深入开展开展林草技术、营林技术、林草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300余次,覆盖2万余人次。同时,2019年11月,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生态综合补偿试点方案》精神,白玉县立即启动试点县申报工作,经县级人民政府自愿申报、甘孜州发展改革委初审、省发展改革委复审和会议投票推荐,白玉县作为四川省试点县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并获批为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

在保护好绿水青山,培育生态优势的同时,白玉县想方设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多年白玉县坚持“生态立县”,致力于工业、农业、旅游的生态化发展,白玉的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受到拖累,“生态+产业”产生“1+1>2”的效益。

20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1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3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2661万元,首次突破两亿元大关,完成规划目标的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35元,是2015年的1.4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4元,是2015年的1.67倍。

白玉县自然保护地面积为916256.10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86356.76公顷,森林公园面积600687.97公顷,湿地公园总面积29211.37公顷。有6个自然保护地,其中3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火龙沟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阿仁沟密枝圆柏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分别是:四川沙鲁里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博美山森林公园,以及四川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2017年1月,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四川沙鲁里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正式获得国家林业局核准,其原始针叶林及阔叶林获得“中国最美森林”称号。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白玉的实践,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个生动样本。


  • 上一篇:色达县泥拉坝湿地藏原羚成群撒欢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6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