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2月18日
小巴旺村村民表演《红军不怕远征难》。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我们的民宿酒店做到今天这样的规模,能够让大家挣到钱,离不开北上广深以及全国各大城市游客的信赖,大家一定要做到热情周到的服务,要让藏汉一家亲的理念体现到我们的各项服务工作中。”春节和藏历新年刚过不久,丹巴县甲居镇小巴旺村卡妮藏家民宿的老板拥忠格西又忙碌了起来,一家人忙着打扫庭院、收拾房间,为游客三月来丹巴赏梨花游藏寨做准备,在他看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丹巴甲居的旅游形象,是发展壮大乡村旅游的生命线。
去年12月11日,丹巴县甲居镇小巴旺村被省民宗委命名为四川省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喜讯传来,村民们心情振奋,村支书降初拉姆激动地说,“我们要珍惜创建成果,作为甘孜州乡村旅游的示范区,我们要把民族团结教育细化到旅游接待的方方面面,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民族游客兄弟姐妹们感受到我们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感悟历史 厚植民族团结进步基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大年初八一大早,丹巴县甲居镇小巴旺村村民们正在表演自编舞蹈《红军不怕远征难》。
由村民编排的舞蹈、歌曲等节目,一下子吸引了村民和游客的目光,让清冷的村庄显得格外热闹。广东游客朱先生带着家人看得津津有味。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表演者戴着五星帽,背着大铁锅,拄着木拐杖……,三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自编自演的舞蹈《红军不怕远征难》再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场景,赢得了观众们拍手称赞。
“这个春节到丹巴县来旅游,我不仅品尝到了丹巴独具特色的香猪腿,还品尝了当地自酿的美酒——砸酒,看到了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文娱节目,了解到当年红军与村民结下的传统友谊,真是不虚此行。”朱先生看完演出,与村民们交谈,赞叹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他说,他和朋友来过好几次甲居了,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们相敬如宾,对待游客关心备至,民宿老板把游客当自己家里人一样,没有欺客宰客现象。
今年69岁的丹增能歌善舞,在村里小有名气。“红军在丹巴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我们村民不仅支援了红军很多粮食,还有不少村民加入了藏民独立师,从那时起,丹巴人民就听党的话,跟党走。红军在丹巴的故事,我也听过不少,我要把这段历史讲下去。铭记那段历史,弘扬红军精神,要让老百姓喜欢看,看得懂,我们决定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等艰苦场景,教育村民知道红军当年的苦,珍惜今天的甜。”丹增说。
降初拉姆自豪地说,86年前,红军在丹巴县驻留了一年多,上千名当地藏族群众参加了第一支以少数民族命名的成建制部队——藏民独立师。我们就是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在这片被红军鲜血染红的土地上,红色基因代代传,留下了不朽的民族团结佳话。正是因为村民们发扬了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村民们依托乡村旅游和发展致富产业,逐步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结出了“致富果”。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中,我们巧用身边的红色教育资源,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村民们懂得恩从何来、恩向谁报。
“我们表演的服装是村‘两委’统一准备的,这口大铁锅是他弟弟家里种花用的。”丹增指着身边的搭档阿热说,他们把想法向村干部进行了说明,村干部鼓励他们精心排练,并提出了不少合理的修改建议,作为村里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活教材”,在去年建党100周年之际,《红军不怕远征难》多次进行表演。
“我们都爱好跳舞,去年我们表演了几场《红军不怕远征难》,村民和游客都夸我们演得好。”丹增自豪地说,“红军长征路虽然过去了80多年,但长征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我们赓续红色血脉,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
“第一次看《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时候,我感动得泪流满面。”村民春香说,“当年红军在丹巴,不仅要和敌人作斗争,还帮助我们建立红色政权,与当地村民亲如一家。他们表演的这个舞蹈真实、生动。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个舞蹈的创意非常好,既有艺术性观赏性,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我们甲居有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甲居藏寨早已名扬天下,我们也依托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甲居镇宣传委员梅多木初表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是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让红军故事传得更开、更广。
“四川省四好村”、“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甘孜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寨”、“甘孜州文明村镇”……,如今,在村级活动室的荣誉墙上又多了一块四川省第六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荣誉奖牌。第一书记张显彬说,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中,村民已经养成了谁家有困难邻里齐帮助的和谐氛围,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修房造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不分彼此。遇到矛盾纠纷,坐下来好好协商,没有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
邻里相帮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过去的小巴旺村村民“吃水靠挑、赶集靠走、通讯靠吼、村里电力不足、人畜混居”,自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干净的自来水通向家家户户,宽敞的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2017年,拥忠格西在川藏线、青藏线做自驾游领队,结交了不少游客,2020年,他决定回乡创业,在村里建起了民宿酒店,并在去年国庆期间接待游客。他说,发展民宿比在外当领队赚钱,请了村民前来帮忙,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让自己感到很轻松。他想通过电商抖音等网络平台宣传自己的家乡,让更多的游客来丹巴感受古碉藏寨美人谷的风情。
“大家认识就是缘分,你们从大老远的地方来,生活上有什么不方便,吃不惯我们四川的饮食,就给我说,我一定改进,你们要把这里当自己的家一样,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女儿。”每当有广东、上海、浙江的游客前来入住,拥忠格西总是和颜悦色地对游客们说。在他看来,正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才让他们吃上了“旅游饭”。“钱要赚,但要讲诚信,要把我们村的形象维护好,只有处处为游客着想,我们才能争取到更多的回头客。”拥忠格西把游客当朋友,当兄弟,虚心向汉族老大哥请教酒店管理经营理念。
在拥忠格西等创业能人的带领下,仅有65户201人的小巴旺村就开办了5家民宿接待站,其中一家民宿接待站还是由一名脱贫户创办的。小巴旺村除繁荣的旅游业外,百余亩蔬菜基地每年为村民带来了1.2万元的收入。
“在我们村里,藏族和汉族通婚比比皆是,两个民族交流交往,相濡以沫,相互借鉴学习,藏族学习汉族兄弟先进的种养殖经验,汉族兄弟适应了藏族生活习惯。 ”降初拉姆告诉记者,血浓于水的民族团结亲情让藏族和汉族亲如一家。 不管谁家里有事情,村民总是当自己家里事一样无私帮助。 村里曾经有13户贫困户,在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不落下一户一人”的指示下,采取了县乡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结对帮扶的机制,直到贫困户脱贫摘帽。
90岁的阿卡老人常常到村级活动室观看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看到精彩处,老人欢笑鼓掌。 “现在的日子真好,我还想多活几年。 ”农村医保、养老保险、各项惠民政策让老人衣食无忧,有困难大家帮,她体会到了小巴旺村大家庭的温暖。
“过去,我们村级活动室挂了8个高音喇叭,开会靠高音喇叭吼,现在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通知开会,村民生怕迟到了听不到政策宣传,都会提前来到会场,没有听懂的会后主动向我们咨询,会场上根本没有交头接耳的现象。 不管出县还是出国,我们都代表小巴旺村、丹巴县、甘孜州甚至是中国农民的形象,大家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家国情怀。 ”降初拉姆激动地说,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最牵挂困难群众时,我的眼泪就留下来了,领袖牵挂我们,我们一定要加油干,我们小巴旺村要牢记总书记重托,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听党的话,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农民越来越有奔头,好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