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3月16日
◎孙小丽
振兴乡村,既要产业兴旺,也要生态宜居。近年来,九龙县三垭镇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提升了乡村“颜值”,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在九龙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三垭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把人居环境治理和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全民参与着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在马颈子村开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如今的马颈子村面貌焕然一新,房前屋后清爽开阔,绿树成荫、花草繁盛,道路干净整洁,庭院花果飘香,农家墙壁上一幅幅主题鲜明的绘画与错落有致的石板屋交相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振兴画卷。该村于去年还成为了我州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之一。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马颈子村是镇上石板屋最多的村庄,古朴清幽。然而,在当地,一直沿袭着千百年来人畜混居的陋习。
“以前图喂养方便,在院坝里将厨房与猪圈排列修建,一推开家中大门,苍蝇遍地、恶臭难闻是常态。而到炎热的夏季,牲畜的粪便更是臭味远扬,自己平时都不想坐在院坝里。“ 村民尼格古体对笔者说,粪水还排放到路上,一路污水横流,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散发出阵阵恶臭,全村环境卫生非常差,村民们苦不堪言。
为整体提升马颈子村人居环境,马颈子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采取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各农户家中实地调研、听取农户意见等方式,拆除房前、院坝里圈舍,为各家各户修建化粪池,全面整治“人畜共居、恶臭难闻”情况。
当得知拆除的消息后,村民都难掩激动心情,不过却对搭建圈舍的石板充满不舍与惋惜。据当地老人介绍,这石板是当地特有的石材,因便于获取、防晒防漏等优点被当地许多人用于房屋圈舍遮盖。
在了解到该情况后, 马颈子村驻村工作队多次与村“两委”讨论研究,同时,多次深入各农户家中实地了解意向、耐心讲解,最终决定采纳新建圈舍采用塑胶瓦的遮盖方案。
此次整治以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等重点区域为重点,通过“拆、清、整、绿、建”五措施,全力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人居环境。马颈子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坚持标本兼治,从保洁清运、激励奖惩等方面,人性化、制度化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同时,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开展最美农户等创建评比,推行农村环境整治积分化等制度,推动集中整治向常态化保持转变。
整治工作开展的第一日,马颈子村支部副书记尼格尔洛带头拆除了自家庭院里的四间猪圈和旱厕,村民们随之也纷纷响应。“此次整治,政府免费提供新建猪圈、牛圈所需砖、水泥等基本材料,并为每家每户修建标准化粪池!真的是’卡莎莎 ‘(彝语意为谢谢)。”站在宽敞明亮干净的圈舍旁,古体大叔指着不再发出异味的猪仔,热情地邀请笔者来他家过年,品尝当地特有的美食。
截至目前,马颈子村共新建猪圈30个,提升猪圈4个,新建牛圈5个,新修建化粪池34个,新建观景台1个 。整村实现“人畜分居”,彻底结束了热天动物粪便臭气熏天、雨天污水横流的堪忧局面,一栋栋崭新的新居让马颈子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鱼”“渔”同授 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而适合马颈子村的产业是什么?这成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深入思考的问题。在经过反复研究、反复讨论后,最终经镇党委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并在咨询农牧专家和征求农牧民群众意向的基础上,初步达成种植藏红花的方案。
藏红花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强大的生理活性,作为药用,有镇静、祛痰、解痉作用,用于胃病、麻疹、发热、黄胆、肝脾肿大等治疗,市场前景好。同时,马颈子村还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养羊业,真正实现产业兴旺。
由于地理位置、文化习俗等方面因素,村里许多年轻劳动力安于现状观念普遍存在,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促进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今年1月,三垭镇成立考察小组赴泸定藏红花、石棉田湾枇杷基地开展实地考察学习,通过现场听取经验介绍,对话交流等方式,拓展发展思路,汲取先进经验。随后,通过广泛开办农民夜校,采取政策宣讲、设置宣传栏、大喇叭发声、一对一交流动员等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开展技能培训等形式,切实增强村民齐心协力振兴乡村的底气、志气、勇气。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真正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
在马颈子村活动室里,笔者看到驻村工作队正在开展每周一次工作学习交流例会,这是这支“90后”队伍的工作常态。第一书记罗宗飞表示,驻村工作队将始终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抓主抓重,将县委、镇党委决策部署落细落小,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切切实实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乡村要振兴,农民要富裕,归根到底靠发展。下步,我们将充分依托马颈子村独特气候及地理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壮大富民兴村产业,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分享增值收益,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垭镇党委书记杨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