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牛背山下唱“兴”歌——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12日

和平村.jpg

和平村成为驴友大本营。

和平村年猪文.jpg

和平村年猪文化节。

◎本网记者 谢臣仁/文 和平村/图

5月1日,牛背山景区开始面向游客开放。地处泸定县与雅安市荥经县交界的牛背山,被誉为“中国最大的360度全方位观景平台”“绝佳摄影圣地”,引得各地游客蜂拥而至。

牛背山喜迎四方客,和平村大唱“振兴歌”。牛背山下,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屋舍俨然、道路整洁,农人忙碌、产业勃兴,孩童嬉戏、怡然自乐,一片宁静闲适的田园景象。这美丽乡村图景成为牛背山旅游开发的美丽点缀,吸引众多游客,聚集“牛背山驴友大本营”,让和平村尽享旅游开发“红利”。

砥砺耕耘,方得沃野。和平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满怀豪情,奋发进取,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用心用情描绘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最美画卷。

做靓“颜值”工程 美丽乡村扑面来

干净的道路、宽敞的房屋、整洁的房间、旺盛的盆栽,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走进和平村,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如今“颜值”美如画,昔日面貌“脏乱差”。“以往和平村,说起就伤心。满村破房子,土路扬飞尘。污水到处流,牛粪眯眼睛……”村民赵朝金的快板道出了和平村曾经的窘况。

改变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能住进这样漂亮的房子,这在前些年是不敢想的。感谢共产党,感谢党委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谈起居住条件的改善,村民赵朝清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受2013年芦山“4·20”地震影响,赵朝清住了几十年的土房子墙体开裂,无法居住。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赵朝清用三个月的时间盖起了一幢楼房,整个房屋面积近2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下层有两个门面,上层有7个房间。重建从房子开起,绝不止于房子,水泥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锅里头、用电无忧点亮生活……灾后重建让和平村凤凰涅槃。

发展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连续剧,灾后重建打好基础,脱贫攻坚旧貌换新颜,乡村振兴百尺竿头更进步。做靓乡村“颜值”,实施幸福美丽新村提升工程,和平村大力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厕污共治项目,完成160户改厨、改厕、改圈及三格化粪污治理项目,实现污水集中治理;完成和平村景观大道绿化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262盏,亮化灯带1200套;新建800平方米村民活动中心和乡村观光服务中心,建起村民1200平方米健身场所……

既有以劲风来如奔的势头抓推进,又有久久为功重长效。和平村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划定清晰路线图,落实精准细要求,实现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着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努力打造了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累计2000余万元“真金白银”的投入,人居环境系列工程的落实,借力乡村振兴的东风,换来了“干净舒适、特色十足、愈加美丽”等肯定和赞美,让和平村实现了自身提档升级,新农村有着新面貌。

提升乡村颜值,擦亮振兴底色。“过日子就要干干净净,环境整洁了,不管是外面的人路过,还是咱村自己人生活,看着就有新气象。”村民秦元香一席话道出了和平村民的共同感受。如今,和平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如诗意的画卷徐徐展开,如美妙的音符温婉动人。

做强“价值”工程 村民腰包鼓起来

“当年,我们是真穷啊!记得2012年,我在牛背山搭了个帐篷为摄影爱好者服务,挣了200元钱,高兴得整夜睡不着觉。”回忆起当初挣钱的不易,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刘显虎感慨万千。如今的刘显虎早已是致富带头人,成立了泸定县聚源农副产品供销有限公司,生产的“泸仙壹号”系列“仙桃”(仙人掌果)生态系列畅销全国各地,实现了产业发展、群众增收、企业增效。

穷则思变,和平人从不甘于现状。

“邓军长青年旅社”是和平村的一块“招牌”。2012年5月,跑“摩的”的村民邓顺均免费接待了6名登牛背山的旅游,受到启发,创办为游客服务的旅行社,为驴友登牛背山提供全方位服务。“我是2012年6月挂牌营业,9月有了第一批客人,10人收入200元,当年收入3000元。”“邓军长旅行社”越办越红火,2013年收入8万元、2014年30万元、2014年就达到了40万元。邓顺均“邓军长”的名气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要上牛背山,请找‘邓军长’。”

“在我的带动下,村里有条件的都开起了旅行社和民宿。最难忘的是有一天接待了2100人,我一家接待不下,就把全村的旅行社和民宿集中起来,我站在台子上,安排游客到各家居住,那时我真有点当军长的感觉。”邓顺均介绍,2015年,该村已有大小旅行社和民宿27家,当年全村共接待了近4万名游客,每家旅行社和民宿平均年收入20万元,全村实现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

2015年,牛背山封山开发,和平村游客骤减,和平村抓准时机,苦练“内功”,改造升级民宿,投资500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力图以更完美的姿态,迎接牛背山开营,迎接更多游客“回家”。

同时,和平村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村里多条腿走路、多元化发展,致富产业得到发展、群众增收得到保障、集体经济得到壮大。

和平村以广东援建资金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入股泸定县致富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13户农房打造旅游民宿,推动民宿接待提档升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现在已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3万元。

和平村积极引领农业发展,种植雪桃146亩、花椒600亩、核桃800亩。配套发展贡嘎中蜂、豪猪、林下养殖等特色养殖业,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农家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接待站,积极探索“以花养蜂、以花留客、以蜂产蜜、产村相融、农旅结合”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以绿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实现广大群众增收致富,让乡村发展了产业,又增加了农业景观。

村民马松良开办的“铭泉居”是泸定县颇有名气的“农家乐”,刚开办半年就收入10万元。农家饭、生态菜、乡村游,成为和平村一大特色,吸引县内外客人纷至沓来。以网红“邓军长”开办的“邓军长青年旅社”为代表的23家民宿“转战”农家乐,每天接待游客数十人至上千人不等,是全村乡村振兴特色路径又一探索。

从最早在牛背山搭帐篷接待摄影爱好者的刘显虎,到为驴友当向导建起“牛背山驴友大本营”的邓顺均,再到开起特色农家乐的马松良,各有各的创业故事,各有各的致富秘笈。

振兴乡村,产业先行;产业发展,“价值”增生,和平村做强“价值”工程,壮大了集体经济、鼓胀了百姓腰包。

做实“品质”工程 乡村品牌响起来

推进乡村振兴,和平村实现了华丽嬗变。村子面貌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更大变化。“我家能有今天,多亏了党和政府,但明天的幸福生活还得靠自己勤劳。政府只能扶持我们,但不能‘承包’我们。”脱贫村民白文奎一番话道出了和平村民的“奋斗观”,让人为之感慨。

村容村貌的变化是外化于形、村民精气神的变化更是内化于心。“以往村民是人穷志不短,现在是人富思长远。大家都想把日子越过越好,有了精气神,干得更有劲。”刘显虎说,和平村做实“品质”工程,让乡村的品牌响起来。

5月1日,负责村道清扫工作的村民陈虎和陈万虏一大早就扛着扫帚出门了。“今天牛背山正式开放,来的游客肯定多,我们一定要把村道扫干净,不丢和平村的脸。”就这样,两人整天奔忙着,把4.7公里的村道打扫得整洁干净,游客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李进学是村里的清洁员,负责整个村环线、排水沟的垃圾清理。他说:“以往卫生死角有着不少垃圾,推行全域无垃圾行动后,现在到处干净整洁,一天也见不了多少垃圾。”他总结是村民素质提高了,慢慢地改变了生活习惯,让村子的“品质”提高了。

乡村振兴聚焦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新活力、做实内在品质,和平村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移风易俗,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依法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等主题活动,着力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帮助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邻里相帮解决难题,和谐春风吹拂山村。

和平村乡村振兴做实内在品质的又一诠释是注重文化。“年猪文化节”是和平村已经进行了4届的特色文化活动。和平村杀年猪比过春节还热闹,“年猪文化节”那天,“晒”猪王、祭猪礼、唱祝词,祈愿来年风调雨顺、兴隆和平。闻讯而来的游客加入了欢喜的庆祝活动,唱起欢歌、跳起热舞、吃杀猪宴、喝醇米酒……利用文化留住游客成了和平村的发展良策,依托乡村文化,通过“文化+旅游”,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村落文化,丰富了和平村乡村内涵,将为和平村旅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和平村可以看见贡嘎雪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背后的牛背山安静地注视着和平村发生的巨变。近年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和平村被评为州级“文明村”、州级“四好村”、州级“先进党组织”和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寨”。

牛背山以崭新面貌开放迎客,为和平村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按照县上的规划,经过“内功”修炼、蓄势待发的和平村将做强“牛背山旅游大本营”,打造“牛背山户外旅游第一站”,实现“村子景区化、田园景观化、户户花园化”,围绕“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沐阳”的主题,唱响乡村“振兴歌”。

“县委政府有远见,乡村振兴不遥远。各地游客到此间,住在家中把钱赚。前行路上加油干,幸福生活比蜜甜……”赵朝金的快板,道尽了和平村村民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在这片土地上,党和百姓心连心的传统仍在延续,大家齐心协力让生活再次沸腾,过去的和平村人唱着山歌迎接红军,现在的和平村人正唱着欢歌礼赞他们的新生活!


  • 上一篇:巴塘县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 下一篇:“铁牛”播种萝卜忙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80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