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01日
◎禹登喜
“想起往年杵坭坝,不由两眼泪花花。屋里屋外窄卡卡,户户都是竹篱笆;羊肠小道路难走,有病有痛无钱花……而今同样一个杵坭坝,哪家不是笑哈哈。漫山遍野樱桃花,房前屋后金疙瘩。游人多来没法说,挣钱就在屋檐下。修得广厦千万间,我唱山歌把党夸……”日前,泸定县杵坭村“山歌王子”吴全清自创的山歌引起了村民的共鸣。
杵坭村地处泸定县城南15公里的大渡河西岸,是从泸定县城到海螺沟景区的必经之地,全村面积4.3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有292户903人,党员49人。2021年纳入全省首批30个红色美丽村庄。近年来,杵坭村坚持盘活红色资源、建强红色阵地、夯实红色堡垒、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产业,不断擦亮红色美丽村庄名片,赋能乡村振兴,精心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图景。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省级“四好村”。
强组织,凝心聚力,红色堡垒“强”起来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杵坭村坚持以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突破口,实施村级带头人“领头雁”培养工程,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凝聚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抓实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建成布局规范、极具杵坭特色的高标准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开设具有杵坭特色的精品党课课程,建强党员教育基地。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民主评议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组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应急突击三支队伍,实行党员联系群众“网格化”,让每位党员有位有为。
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定不移抓队伍、促先锋、办实事,村“两委”密切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收集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制定出群众满意的工作措施,开展了精细化服务,真正做到了群众需求有回应、服务群众零距离,党员有作为、群众有感觉,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打基础,焕然一新,红色村庄“美”起来
建设红色村庄,突出“红色”特质。杵坭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山歌文化交融发展,整合杵坭村“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和杵坭樱桃谷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投入1460万元复原“长征路”,沿途遍布“红色印记”,红色名村标识鲜明醒目、红色主题定位准确、红色参观线路精炼生动,让红色资源成为杵坭村丰富内涵。2019年,甘孜州首个私人地质博物馆——二郎山地质博物馆落地建成。吴全清入选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原创山歌千余首,并出版山歌专辑3期、专刊1本。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杵坭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公路沿线的造林绿化、村道彩化、五改三建等工程,建成规范化停车场、步游道、游客集散中心,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干群一心,共同打造最自然、最有生活气息的美丽村庄。杵坭樱桃谷景区在2019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杵坭村在不断刷新“颜值”的同时,更不断丰富精神内涵。持续深化“好婆婆、好媳妇”“清洁文明户”“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评活动,先后涌现出中国最美家庭刘万莉、四川省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刘成勇等一批先进典型,构建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乡村和谐的农村社会新风尚。
兴产业,日新月异,红色日子“火”起来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杵坭村海拔适中,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充沛、水质好,非常适合发展林果业,但以前交通不便、品种单一、产品质量较差、效益不高。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优化调整第一产业,引进改良樱桃、桃子、李子、枇杷、核桃等品种和发展火龙果、猕猴桃种植,实现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同时,加力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将水果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充分发挥杵坭村茶马古道渡口和亲河亲水亲田园优势,以观光农业、赏花品果、尝特色农家菜为载体,打造集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农耕体验、山歌文化为一体的“大渡河阳光康养休闲旅游示范区”。大力支持村民开办民宿和农家乐,通过以奖代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加快农家乐向乡村酒店的改造提质,涌现出以红樱桃、板板桥、三舍等为代表的发展典型,走出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连续12年举办“红樱桃节”,提升杵坭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热度,拉动旅游消费,增加群众收入,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4008元增长至2021年的18800元,杵坭村从远近闻名的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县首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村。
锻造党建“红色引擎”,助推红色村庄谱新篇。如今,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红色村庄正呈现在人们眼前。下一步,杵坭村将继续依托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深挖文化底蕴,着力保持生态优先,大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整合农业发展资源,不断向“村美业旺民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