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16日
图为理塘县现代牦牛产业园区一角。
◎叶强平 文/图
9月的理塘,天高云淡,藏坝乡集体牧场的牦牛悠闲地吃草,位于禾尼乡的牦牛产业园区,3000余头牦牛在现代化的圈舍两边运动,附近的8000亩优质牧草基地的草已长到10公分高,牦牛肉等系列产品在线上线下热销……
近年来,脱贫后的理塘县通过创新合作经营模式、破解饲料供应难题、推动产业发展等路径,建设集体牧场、优质饲草基地,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走出一条牦牛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牦牛银行”走出增收致富新路径
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国120个、四川省10个、甘孜州5个纯牧业县之一,同时也是全省草原畜牧业重点县。全县草原总面积1345.65万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63.4万亩,牦牛产业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作为理塘县第一个成立的合作社,实属不易。”藏坝乡原党委书记健康深有体会地说。藏坝乡全乡468户,其中252户已搬迁到城里谋生。究其原因是因为地贫人穷,7个村有6个是脱贫村。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藏坝乡决定建集体牧场,整乡推进、抱团发展。
户户参与、户户发力,通过“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全乡468户每户入股1头牦牛,自主管理、自主运营,藏青扎喇高原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于2016年4月中旬启动运行。
“一家投一头牦牛成本不高,建明白账、给牦牛买保险。”扎西村原贫困户益西曲扎说,他家没有劳动力,想发展什么产业都困难,自从有了牦牛专业养殖合作社,就像把牦牛存到“银行”里可以分红,并且非贫困户与原贫困户是按三、七分成,到哪里也找不到这样的好事。
为规避育肥牦牛过程中的风险,合作社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市场销售,进行反季节牦牛育肥出栏,并聘请专家对饲养的牧民进行牲畜科学饲养、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牦牛出栏周期长,分散养殖模式效益差,加上饲养的人工费用,利润非常低。而采取育肥模式,不仅能极大地减少人工费用,而且牦牛的出栏周期明显缩短,收益变得更加明显。”健康说。
集体牧场通过直接销售牦牛肉以及牦牛奶、酥油等奶制产品,年收入可以达到8-9万元。2016年底,合作社卖了46头牦牛、新生小牛116头,每户实现分红493元。
到2021年,293户原贫困户分红69.4万元,每户2367.42元;168户非贫困户分红近34万元,每户2017.42元。
像这样达到500头牦牛以上的集体牧场,理塘县共有15个,养殖规模7500余头,年出栏牲畜1000余头,带动牧户750户(其中贫困户320户),实现牧民人均年增收500元,原精准贫困户人均年增收700元以上。
人工种草肥了牦牛富了百姓
理塘县平均海拔4000多米,年平均气温3.0℃。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游牧生活是当地牧民世世代代的生存方式,“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是高寒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冬春季节,也是理塘县雪灾频繁光顾的季节,同时也是牦牛缺少饲草的艰难时刻。如何让牦牛也吃上“饱饭”?理塘县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来解决这一难题。
8月下旬,看到长势良好的优质牧草,禾尼乡禾然尼巴村的斯郎泽仁十分高兴,因为今冬明春他家100多头牦牛的口粮不用愁了。虽然自家有5亩割草地,但只能给老弱病残的牦牛临时充饥,更多的时候还要拿钱去购买牧草。
“冬春无法放牧时,平均一头牦牛一天需要5斤干草,5个月下来就是7万多斤,按最便宜的1元1斤干青草价格,7万多元是笔不小的开支。遇到雪灾时,干青草每斤要2、3元,有时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牦牛掉膘甚至死亡。”斯郎泽仁算了一下账。
禾然尼巴村是畜牧大村,全村298户、1586人,牦牛存栏达2.1万头,像斯郎泽仁一样,最担心是牦牛越冬渡春饲草问题。2021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对口支援理塘县,为加快牧区乡村振兴,决定投资900万元在该村打造高原优质牧草基地示范项目。
近年来,随着毒杂草和沙石地增多,理塘县部分草场出现退化。2021年6月下旬,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在禾然尼巴村选取8000亩退化草地,采取“机械+人工”方式对草地进行改良,撒播燕麦草。
2021年11月,8000亩优质牧草丰收。“不但自己村的牦牛够吃,多余的草还可卖出去。”村支部书记昂旺降措高兴地说。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杨正康粗略算了一下,1亩产干青草3500斤,是天然草场的20倍,8000亩牧草最低产值就达2800万元。
今年3-4月,理塘县虽然下了好几场大雪,但斯郎泽仁却不慌,因为家中堆满100多头牦牛所需的饲草,安全渡过危机,没有因缺饲草死一头牦牛。
近年来,理塘县在禾尼、曲登、奔戈等乡镇集体牧场等大力开展牧草种植,促进了牧草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今年种植的1.85万亩优质牧草,预计产牧草3237.5万公斤,可供12319头牦牛冬春补饲。”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畜牧师多吉说。
牦牛养殖从“靠天养”走向“科学养 ”
8月23日早上8时,在理塘县现代牦牛产业园区务工的牧民洛泽仁就开着自动撒料车,开始为圈舍的牦牛补饲,用他的话说:“园区的牦牛生活条件太好了,不但住在每天消毒、现代化的圈舍,还吃得好,不像我们以前养的牦牛,一到冬天就担心挨饿受冻。”
2020年开始,理塘县探索开拓出一条从粗放到集约,从分散到集中、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学畜牧业发展道路。理塘县现代牦牛产业园区融入“牧草生产、牦牛育肥、绵羊育种、活畜交易、产品加工、电商物流、牧旅融合”等内容助推牧区振兴。
在园区里,处处科技感十足,牛舍里实现了对恒温恒湿的智能化管控。“这里每头牦牛在入场时都会带一个智能终端,作为牦牛唯一的身份信息,记录牦牛的年龄、体重以及后续的疫病防控、屠宰等信息,实现从源头开始的全程追溯,信息化管理。”园区负责人周斌说,圈舍里安装有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环境监测设备,饲养人员可以通过终端数据科学地进行喂养。
园区通过短期育肥,比传统的养殖周期缩短了两年,每头牦牛出栏体重增加了50多公斤,将实现四季可出栏。“我们一年可以养育两季,一季5500头左右,一年可以出栏2季,达到11000头,实现鲜牦牛肉的全年供应。”周斌介绍,园区推行“种草、养畜、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生产,实现了牦牛产业园区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科技示范、以点带面”的作用。
理塘牦牛肉、牦牛奶、风干牛肉等精深加工畜产品进入省外主体市场。2021年,理塘农特产品线上线下实现销售额约8000多万元。搭建畜产品数字化物流管理中心平台,打破畜产品上行、外运物流“瓶颈”制约。2021年,园区实现综合产值2.17亿元。
同时,该县创新“园区+集体牧场+合作社+养殖大户”带动模式。通过草地流转、园区务工、牦牛代养、资产入股等方式,把企业、合作社、牧户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多重利益联结新机制。2021年共为120户代养432头牦牛,年增收达21.6万元。集体经济专合社将产业资金通过基金形式投入牦牛园区入股分红,年均分红50万元。
“园区建成后,覆盖全县禾尼、曲登等牧业乡镇7个、5800余户和2.2万名牧民。牦牛育肥出栏达1万头以上,年可实现综合产值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个。”杨正康充满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