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色达着力畅通交通“毛细血管”

《甘孜日报》    2014年07月10日


路面建设现场。
    ■ 见习记者 陈斌 文/图
  从色柯镇到年龙乡三级公路,再到色达县城至大章乡、然充乡至克戈乡通乡油路……连日来,记者走进色达县交通建设大会战的各施工现场,只见到处都是一片忙碌的施工景象。
  近几年,无论是公路干道的规划设计、加宽改造,还是公路改扩建、通村通乡油路的建设,色达县抢抓交通发展机遇,认真做好各项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极早谋划,狠抓落实,积极构建城乡道路交通网络,着力打通农村基层运输的毛细血管,大力保障城乡公路的安全运营和广大群众的便捷出行。一条条幸福路向老百姓家门口快速延伸……
  改善主通道
  打破交通瓶颈
  “高寒、边远、贫穷、落后”是人们对色达县的印象定格。作为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开发县,交通不通,一直是制约色达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道路不通,大量的农畜产品运不出去,广大农牧民群众增收困难。
  “前两年,由于大卡车碾压和缺少养护,致使这段路到处都是大坑小宕,车子经过这里时,坐车的人头都要摇晕。如今随着公路的改扩建,在我们眼里这条过去汽车根本跑不快的‘伤心路’就快变成一条‘高速路’了。”7月3日,记者到色柯镇至年龙乡公路建设工地采访时,色达县下修塔村村民阿科笑着说。
  投资2.933亿元的色柯至年龙改建公路有58公里,沥青路面,是色达县通往青海境内的交通“动脉”。该工程于2012年5月动工,计划在2015年5月底全面完工,对全县经济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色达县全面开展交通建设,分别改扩建色达县城至年龙、色达县城至大章、然充至克戈等通乡路,给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为了把通乡油路修成人民群众的满意路、放心路、致富路,色达县委、政府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到现场检查指导通乡油路工作,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县交通局更是严把质量关,定期或不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作为一个偏远的、落后的牧区县,交通基础条件如何,直接关系到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小康目标的全面实现。”县交通局局长洛绒次称说。该县立足全县农村公路等级低、路况差、弯道急和通路不通车、晴通雨阻的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三年攻坚、畅通色达”的交通战略目标,把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路面等级作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紧抓实,通过大力实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等,使全县的道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逐渐构建起以达达路(色达翁达至青海达日)为一纵,国道317过境线、色罗路、色年路为三横,乡村道路为补充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努力实现全县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
  畅通“毛细血管”
  完善交通网络
  从然充乡出发到克戈乡,沿途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压路机、挖掘机等机械正在轰隆隆地作业,一支支施工队伍日夜奋战,一个个技术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处处是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
  然充乡桑桑村地处偏远,是个纯农业村。出村的通道只是一条崎岖小路,由于交通不便,农畜产品运不出,市场上商品运不进,严重影响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以前,我们到乡上或是到县城办事极为不便。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就算穿了水胶鞋也沾得满裤子都是泥巴,而且因路不通,自家的农畜产品也卖不出去!等这条路修好了,汽车可以直接开进村,农畜产品不再愁卖了,日子也更有盼头!”桑桑村村民阿嘎说。
如今,从然充乡大克戈乡的通县油路已修建过半,通往桑桑村的村道也在建设中。在这次交通大会战中,桑桑村村民们本着“顾大家舍小家”的思想,带着“土地损失小,修路收益大”的理念,义务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公路建设,配合施工单位,努力做到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效益施工。
  像桑桑村一样,村民积极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例子,在色达县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当地饱受路不通困苦的群众认识到,只有打通“毛细血管”,才能够把自己的产品运出去,把外面的生产和生活资源带回来,通过商品交易,才能够逐步实现致富。于是,几乎所有工程建设现场,都有村民自发地投工投劳。
  “村民出行、农畜产品运输均有赖于乡村公路的通畅。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打通‘毛细血管’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该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方胜告诉记者,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县交通局早安排,早落实,认真做好招投标工作,及时召开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把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分解到行业、股室,落实到个人,宣传动员相关部门及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这项惠及民生的工程,及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上一篇:海拔4720米的“马背法庭”构建和谐牧区
  • 下一篇:炉霍县创新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巡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