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鲜水金谷织锦绣

甘孜日报    2023年07月12日

炉霍县产业发展纪实

沃野田畴织锦绣。 东洪泽玖 摄

牦牛散作黑珍珠。 本网资料库图

蔬菜大棚连营起。 东洪泽玖 摄


◎本网记者 谢臣仁/文

七月红炉,流金淌银。鲜水首城,一片锦绣。

青稞园区,籽粒饱满,麦香袭人;蔬菜大棚,披红挂绿,果实累累;碧绿草原,鲜花遍野,牦牛奋蹄……

炉霍县根据州委“12345”总体工作格局、加快培育“三江六带”现代农业产业带、持续打造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的工作部署,以“优势特色、市场导向、科技创新、生态可持续、科学规划”为原则,坚持“产业为核、科技为魂、高效循环、生态示范、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形成空间呼应、资源共享、产业融合的产景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建设“天府高原粮仓”,构建“山顶养牦牛、山腰种俄色、山角崩科村、山下种粮蔬、路边种鲜花”的立体生态体系,打造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鲜水金谷”现代农业园区,激发炉霍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

 现代农业结硕果

天气晴好,碧空如洗。蓝天之下,301个日光暖棚整齐排列,如沙场点兵,蔚为壮观。

7月6日,走进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日光暖棚,只见红黄错落的小番茄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在把采摘好的果实放入竹篓。

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陈杰介绍,公司主产高原小番茄,产品直销成渝地区大型商超,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炉霍县“飞地产业”,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全县171个村发展“飞地经济”,每个大棚每年兑现3万元分红收入并为群众创造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收入,2022年带动1万余名农牧民群众人均增收800余元。

同样种植蔬菜,却各有其道。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产小番茄,四川圣洁康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产的却是大番茄。炉霍一大一小番茄可谓在成都名声大噪。该公司技术人员纪荣亮来自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曾在多地从事蔬菜种植的他表示,炉霍发展蔬菜产业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土质好、气候好、日照好、温度湿度适宜,是他见过环境最好的地方。

而“环境”二字在炉霍鲁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远庭口中,却另有深意。该公司种植9000亩绿色有机青稞、养殖牦牛500头,2022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顾远庭说:“公司考察了很多地方,最终选择炉霍,除了自然环境优越,炉霍的政策环境更是优越,炉霍为企业发展全心服务、全程服务,可谓‘军功章有他们一半’。”

企业得发展,群众得增收。炉霍县泥巴乡朱巴村村民措拉珍在炉霍鲜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务工,一月3500元工资,依靠打工收入,培育出三个大学生,成为村里的骄傲。措拉珍只是产业发展受惠群众之一。蔬菜种植、青稞种植创造200余个务工岗位、实现800余万务工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入住炉霍县高原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企业坚持建成一产、团结一片、影响一方,近年来,已开展技术培训82场次,培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为炉霍县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一路旖旎成风景,俄色花开幸福来。俄色茶以往只是“路边野茶”,现在已是“高原名茶”。炉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总经济师廖永胜介绍,县委、县政府强力打造集种植、采摘、制作、品鉴、研学、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区,培育“雪域俄色”特色农业品牌;发展原料基地4万余亩,已有4个“绿色食品”续展换证,申请著作权4项、产品商标10个,构建“俄色茶+俄色果酒+俄色中药饮片+俄色茶(果)饮”产业发展格局,成功引进3家企业入驻,中药饮片年销售量达20余吨年销售额达185万元,俄色茶饮年销售额达59余万;共与726户农牧民签定利益联结协议,实现年产值2085.5万元,带动1000余名农牧民增收87余万元,极大推动了“炉霍高原现代林业产业园”的全链条化建设。

现代农业,需要科技含量;青稞种植,需要良种良法。7月6日,在炉霍青稞核心种植示范区,源自西藏、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的42个品种青稞良种长势喜人。炉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种子管理站站长屈斌正在察看长势、采集数据、对比优劣。“县委、县政府勠力打造10万亩青稞,2022年全县种植青稞5万亩产量10360吨,这离我们目标还远。我们必须实施良种良法。现在炉霍青稞亩产最高达700斤,我们要实施‘青稞革命’工程,做好种子繁育、种法科学,力争实现高产‘千斤田’。”

目标十万亩,剑指“千亩田”。“鲜水金谷”的核心技术在于高原“青稞芯片”的打造,在即将召开的炉霍县望果民俗文化活动中将举行青藏高原首届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将有70余名专家参会、有13家企业参展。炉霍通过积极搭建科技孵化转化平台,打造高原地区种源保护、科学繁育基地,建设“高原粮仓”,逐步将青稞良种基地建设成为涵盖喜马拉雅区域所有青稞品种的“大观园”,炉霍产业发展朝着现代高效的发展之路昂首向前。

 “畜”势腾飞牧歌扬

七月高原满目绿,千里牧场草正长。

7月5日,炉霍县宗塔乡卓驰集体牧场,牦牛如珍珠洒落,串接灵动风景。炉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技术人员李万林顾不得欣赏美景,忙碌不停,正在对安格斯肉牛冻精改良的牦牛组群进行数据收集。

同样,在炉霍县宗麦乡盐水池牧场,该局技术人员伍晓君也在对娟姗牛冻精改良的牦牛组群进行数据收集。

这是炉霍县“牦牛革命”的一项重要工作,能从事该项工作,李万林和伍晓君感到非常自豪。

为何要实行“牦牛革命”?炉霍县有着悠久的牦牛养殖历史,牦牛产业是该县支柱产业,其收入占全县农业收入的70%,是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炉霍牦牛原来自由放牧,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严重,生长慢、个头小、成熟晚、品质差,造成牦牛产品商品率和经济效益不高。一条“拦路虎”横亘在牦牛产业发展前行路上。

“牦牛革命”势在必行。炉霍县紧紧依托甘孜国家牦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创新“牧繁农育、种养结合、科学轮牧”养殖新模式,构建“以粮带草、以草促牧、以牧聚肥、以肥返田”循环产业链条,建设绿色生态牦牛产业,打造高原特色农牧产业融合带,推动炉霍生态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升级、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转型升级、由追求短期效益向持续健康发展转型升级。

“组合拳”行云流水。炉霍县抓农牧互助,实现种养循环,全县建设10610亩优质饲草基地;抓存出栏率,把好质量关口,年出栏优质牛3.5万头以上;抓牲畜改良,提升保育能力,建设牦牛牧繁农育示范场1个,开展牲畜改良6500头只;抓精深加工,提升综合效益,新建一条干酪素生产线,力争康巴圣德乳业年产值超5000万,争创省级龙头企业1家,全县牦牛产值突破5亿元;培育产业主体,建强经济链条,培育“百户百头家庭牧场、千头千亩集体经济组织”,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80%以上,5万元以上的村在80个以上,逐步建成一批共同富裕的集体经济强村。

“连环招”绵绵用力。炉霍县“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项目如火如荼,加力建设。强龙头,围绕现代畜牧业“规模化”,力争培育养殖大户100户以上,县级以上家庭牧场20户、省州级示范社5家、省州级龙头企业2家;补链条,以“做实牦牛产业初端,做大牦牛产业中端,做强牦牛产业末端”绿色发展全产业链条,提高畜牧业总产值,计划投入各类资金32785万元,建成牦牛产业集群项目4个,培育壮大经营主体20个;创品牌,建设标准化牦牛养殖基地、保育示范场、酪蛋白深加工生产线、定点屠宰场等养殖、加工产业链,制定“宗塔”牌酪蛋白标准化生产流程,通过牦牛产业集群农产品数字交易中心建设及“亚克甘孜”牦牛品牌打造,提升畜牧产业品牌效益。

“原来一头母牛一个泌乳期挤奶量约100公斤;繁殖率低,多数母牛2年1胎、3年2胎,初生重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出栏周期长,5岁至6岁才能出栏,其净肉率还不足100公斤。经过杂交改良后,母牛产仔增加,挤奶天数173天至185天,产乳量639公斤,乳脂率3.94%。牦牛一周岁体重可达400公斤,出栏周期缩短一半。”炉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张建勇对比数据,优劣分明。

畜业兴旺,牧歌高扬。不只杂交改良“一条腿走路”,拥有7栋圈舍8800多个平方、存栏育肥牛2000头的炉霍县牦牛产业集群牦牛短期育肥项目已经启用,这将给牦牛产业增添新活力。投入400万元建起的炉霍县高原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更是产业发展的一道风景,该园区生产的酪蛋白产品出口韩国,是甘孜牦牛工业产品的第一个出口品牌;园区惠及3000余户农牧民,每年带动户均增收4800元。

“牦牛革命”将提升牦牛种性提高牦牛生产性能,实现牦牛体重、出栏量、经济价值翻番,实现牦牛出栏周期缩短一半。炉霍将建立酪蛋白深加工现代产业园、牦牛产品展示展销区、百户万头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到2024年,预计全县牦牛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比建设前增加1.48亿元,增长42%。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幅动人的场景在炉霍县得到鲜活展现。炉霍推进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型升级带来新景象,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同步增长,炉霍县“畜”势腾飞,呈现出大发展、大跨越的良好局面,奏响一曲动听的高原牧歌。

 宜居宜业美城乡

7月7日傍晚,晚霞映照炉霍县城,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只见新修的柏油道路上,车辆疾驰,在红绿灯指挥下,张弛有道;道路两旁,路灯人行道整洁平坦,10万盆60万株鲜花竟放,散发脉脉芬芳,沁人心脾、醉人心扉。数智化让高原小城与外面世界接轨、园林化让高原小城“花容月貌”,增了“颜值”、提了“气质”、升了“品质”。

“前几年来过炉霍,觉得整个小城灰扑扑的。现在的炉霍,整洁了、漂亮了、吸引人了。以往,我们把炉霍作为‘路过点’;现在,我们把炉霍作为‘停驻地’。”来自武汉市武昌区的游客张祥波对比前后,连说:“炉霍变了!变了!”

美城镇、靓乡村,宜居宜游亦宜业。炉霍县着力建设数智化园林化鲜水花城,形成以“鲜水首城·红炉霍尔”为总引擎,带动虾拉沱镇、朱倭镇、宗塔乡三个中心城镇,仁达乡、知更乡、上罗科马镇、宗麦乡四个门户乡镇,仁达乡仁达村、虾拉沱镇瓦达村、新都镇朱巴村、雅德乡交纳村、上罗镇若吾塘村、充古乡充古村、泥巴乡四季村七个特色村,形成“1347”群星拱月式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座高大的藏式牌楼,横匾上“幸福美丽新村——瓦达”醒目地成为靓丽名片。旁边黄色的“瓦达欢迎您”藏汉文大字表达着藏家热情,“藏式磨坊风情体验”彰显着浓郁特色。

7月7日,走进炉霍县虾拉沱镇瓦达村,只见整洁的藏房,一宅一院,错落有致,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俨然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油画。

放眼望去,已是游客盈门。村民其吉忙前忙后地招呼游客。她告诉记者,以往房子破烂不堪,在美丽新村建设中,建起了房、改好了厕、建美了村、兴旺了产业。“不仅自己住起安逸,还有稳定的收入,这生活巴适得很”。

行走步行游道、欣赏山水美景、体味民族美食、赏听磨坊悠悠,外来游客忙不迭打卡体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意境燃起游客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扮靓美丽乡村高颜值,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瓦达村正是炉霍宜居宜业美乡村的“样板”。

打造“留驻地”,建成“打卡点”。7月8日,驾车国道450线炉霍虾拉沱镇至雅德乡段,只见两旁的万寿菊花海里,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这片226.96亩田园花海里的290万株万寿菊花开正艳,为游客带来了拍摄美景的惬意,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增收的喜悦。

万寿菊以“一朵千叶,一朵千姿”的傲然身姿,竞相开放。这些万寿菊将全部投入炉霍县城美化。种植万寿菊将让虾拉沱镇瓦达村、若海村25户群众增收达5万余元,土地流转亩均增收入达600元; 用工达4000余人,老百姓直接收益达40万元,做活了“花海经济”,托起百姓致富梦。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农村改厕事关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现在用冲水式厕所,手一按,水一冲,干干净净。尤其是我们老人用起来,很方便。”提起新改的厕所,71岁的村民郎加赞不绝口。

说起“厕所革命”,负责新村建设工作的炉霍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工作人员李英深有感慨,她说:“炉霍的‘厕所革命’经历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从‘推着改’到‘抢着改’、从‘将就改’到‘讲究改’,这一改,改出了‘厕所革命’的‘炉霍模式’。”

宜居美环境,宜业富生活。同样让李英感慨的,还有交纳村的房前屋后“庭院经济”大棚,不但解决了村民高原地区吃蔬菜难的问题,也让交纳村民增加了收入。

雪域高原祥瑞之地,闪烁璀璨明珠;崩科之乡山歌之乡,崛起产业新城。目标笃定,行动迅疾,炉霍县将坚持“133”产业发展思路,以“鲜水首城·红炉霍尔”县城经济圈为总引擎,打造G317高原丝路旅游集散中心、州域数字商贸物流中心、康北青年双创孵化中心“三大中心”,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国家级俄色大健康特色产业园区“三大园区”。聚焦10万亩青稞、10万头牦牛、10万亩牦牛饲草、10万亩俄色树、10万斤蜂蜜“五个十万”发展目标,以“一心一核两极三区三带多园”打造“鲜水河农业金谷”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为路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和农业现代化转型创新发展核心,依托高山牧业和河谷农业“两极”,建设种养循环、山上山下、分层立体的农牧融合样板,建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高原特色种养循环示范区、高原生态牧业发展区“三大功能区”,串联泥曲河农旅融合带、达曲河牧旅融合带和鲜水河三产融合带“三条发展带”,建设青稞种植示范园、俄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园、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示范园、中药材林下立体种植示范园、设施农业示范园、农旅融合示范园、中蜂养殖示范园等“多个现代农业园区”。

名副其实的鲜水金谷,将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织就更加绚丽的锦绣画卷。




  • 上一篇:赓续传承谱新篇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90091.html